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与体会:(1)病原生物学各论部分创造性地使用病例引领教学模式;(2)重新编排病原生物学实验内容,并按专业要求合理设计各专业实验;(3)实验教学上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4)在考试中增加病例分析及临床实际应用试题。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a)-0102-01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与其他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联系密切。近年,我校针对卫生职业类学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医学人才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我们教研室就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1 病原生物学各论部分创造性使用病例引领教学模式
病原生物学各论部分基本按生物学性状、所致疾病和临床表现、检查与防治的顺序编写。如果用传统教学模式按教材顺序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式学习,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校尝试使用病例引领教学模式进行病原生物学各论部分教学,具体方法是每次课先给出一个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病例,结合该病例灵活地讲授理论内容。讲授顺序可以不受教材限制,如可以先讲临床表现,然后结合临床表现讲生物学性状、致病因素及致病机理,最后讲检查与防治等内容。这种将真实病例与理论讲授完美结合的病例引领模式,可以将学生带入临床情境当中。教师始终围绕病例,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层层展开讲解。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学生始终处于活跃的思维之中,因此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综合分析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
病例主要来源于实习学生上交的病例报告和进修教师收集的病例。由于这些病例均是来自实习和进修医院的真实资料,当教师给出病例后,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探究学习的欲望。对于发病率较低、不易收集的病例,可以通过专业杂志和网络资源收集。
2 重新编排病原生物学实验内容,并按专业要求合理设计各专业实验
病原生物学实验常规编排顺序是细菌形态结构观察、革兰染色、细菌培养法和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药敏试验、细菌鉴定,其中革兰染色、细菌培养法和细菌鉴定有内容重叠问题。由于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用的细菌材料是事先准备好的已知菌,学生操作时往往积极性不高,而后边的细菌鉴定又缺少合适的临床标本。为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对实验内容编排做了调整,将皮肤消毒试验和咽喉部细菌检查试验提到革兰染色之前,和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安排成一次,培养出来的细菌即可作为革兰染色的材料,接着再对此细菌做药敏试验[2]。这样安排既教会了学生细菌形态学和生理学常规检查方法,又让学生熟悉了临床细菌检验的一般程序。由于标本来自学生自身,所以提高了学生实验兴趣。我们进行试验班和对照班对比研究,结果是试验班学生兴趣高昂,思维活跃,操作认真。
在编排实验内容时,我们根据各专业的大纲要求,合理设计了与专业关联密切的实验内容。如护理专业设计的是手指上细菌的检查,包括分离培养、革兰染色。增加了空气中细菌数检查,补充了奥梅梁斯基计算公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取齿垢培养,作为革兰染色材料。各论部分安排了口腔厌氧菌检查。
3 实验教学上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思维、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3]。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一部分实验是为巩固理论知识而设计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操作时往往兴趣不大。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我们巧妙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教学。例如免疫学部分的类风湿因子测定、抗O试验、妊娠诊断试验、玻片凝集法鉴定细菌,病原生物学部分的抗酸染色法均给出模拟的临床标本,启发学生设计检测程序,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积极思考、探究、操作,之后得出结论。咽喉部、皮肤上细菌检查,则是指导学生采集标本、划线分离培养,接着观察描述菌落,再进行革兰染色,最后得出初步检查结果。这种方法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比老师直接讲解原理、方法步骤,学生按老师讲解按部就班地操作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4 在考试中增加病例分析及临床实际应用试题
以往考试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识记,题型一般为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问答等。为实现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我们在考试中增加了病例分析及临床实际应用试题,这些问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证明,这种考试内容改革办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以上是我校为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在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深入研究,努力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医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朝晔.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64~65.
[2] 邵世和,张文,申红星,等.病原生物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4):317~318.
[3] 郑清平.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4):488~490.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a)-0102-01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与其他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联系密切。近年,我校针对卫生职业类学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医学人才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我们教研室就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1 病原生物学各论部分创造性使用病例引领教学模式
病原生物学各论部分基本按生物学性状、所致疾病和临床表现、检查与防治的顺序编写。如果用传统教学模式按教材顺序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式学习,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校尝试使用病例引领教学模式进行病原生物学各论部分教学,具体方法是每次课先给出一个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病例,结合该病例灵活地讲授理论内容。讲授顺序可以不受教材限制,如可以先讲临床表现,然后结合临床表现讲生物学性状、致病因素及致病机理,最后讲检查与防治等内容。这种将真实病例与理论讲授完美结合的病例引领模式,可以将学生带入临床情境当中。教师始终围绕病例,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层层展开讲解。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学生始终处于活跃的思维之中,因此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综合分析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
病例主要来源于实习学生上交的病例报告和进修教师收集的病例。由于这些病例均是来自实习和进修医院的真实资料,当教师给出病例后,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强烈探究学习的欲望。对于发病率较低、不易收集的病例,可以通过专业杂志和网络资源收集。
2 重新编排病原生物学实验内容,并按专业要求合理设计各专业实验
病原生物学实验常规编排顺序是细菌形态结构观察、革兰染色、细菌培养法和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药敏试验、细菌鉴定,其中革兰染色、细菌培养法和细菌鉴定有内容重叠问题。由于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用的细菌材料是事先准备好的已知菌,学生操作时往往积极性不高,而后边的细菌鉴定又缺少合适的临床标本。为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对实验内容编排做了调整,将皮肤消毒试验和咽喉部细菌检查试验提到革兰染色之前,和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安排成一次,培养出来的细菌即可作为革兰染色的材料,接着再对此细菌做药敏试验[2]。这样安排既教会了学生细菌形态学和生理学常规检查方法,又让学生熟悉了临床细菌检验的一般程序。由于标本来自学生自身,所以提高了学生实验兴趣。我们进行试验班和对照班对比研究,结果是试验班学生兴趣高昂,思维活跃,操作认真。
在编排实验内容时,我们根据各专业的大纲要求,合理设计了与专业关联密切的实验内容。如护理专业设计的是手指上细菌的检查,包括分离培养、革兰染色。增加了空气中细菌数检查,补充了奥梅梁斯基计算公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取齿垢培养,作为革兰染色材料。各论部分安排了口腔厌氧菌检查。
3 实验教学上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思维、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3]。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一部分实验是为巩固理论知识而设计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操作时往往兴趣不大。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我们巧妙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教学。例如免疫学部分的类风湿因子测定、抗O试验、妊娠诊断试验、玻片凝集法鉴定细菌,病原生物学部分的抗酸染色法均给出模拟的临床标本,启发学生设计检测程序,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积极思考、探究、操作,之后得出结论。咽喉部、皮肤上细菌检查,则是指导学生采集标本、划线分离培养,接着观察描述菌落,再进行革兰染色,最后得出初步检查结果。这种方法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比老师直接讲解原理、方法步骤,学生按老师讲解按部就班地操作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4 在考试中增加病例分析及临床实际应用试题
以往考试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识记,题型一般为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问答等。为实现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我们在考试中增加了病例分析及临床实际应用试题,这些问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证明,这种考试内容改革办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以上是我校为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在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深入研究,努力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医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朝晔.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64~65.
[2] 邵世和,张文,申红星,等.病原生物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4):317~318.
[3] 郑清平.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4):48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