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中的意象叙事

来源 :文史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中意象运用的成功经验,启发了莫言的艺术灵感.莫言在小说创作中运用了纷繁多彩的意象,有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民俗意象等,借助意象的象征作用,使意象成为叙事的焦点,将所蕴含的哲理意义含蓄地显示出来,实现了对诗意的追求.意象还具有疏通文章经络,贯通伏脉、沟通情节联系的功能.成功的意象运用能够激发出作品的艺术魅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意象犹如小说中的眼睛,透过这一眼睛,就可洞察到作品的审美内涵之所在,如红萝卜、红高粱、红耳朵等就是这样的"文眼".
其他文献
国家或集体享有的土地所有权的权利客体范围并没有被清晰界定,除非在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设定用益物权,否则没有必要按照物权客体特定主义的要求将土地特定化.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土地权利主体在所有权层面是国家或集体,在用益物权层面表现为国家和私人(市场主体)交易格局,土地权利的主体可以是不同于传统民法典型民事主体的各种特殊存在.土地权利体系中最基本的权利是具有最终归属功能的国家所有权或集体所有权,用益物权则在此基础上实现私益目的,表现为可以交易的真正私权.但是,土地上的用益物权关系还是具有公权力和私权交织在一起
期刊
作为一种原生的网络亚文化,"土味文化"出现于2016年.目前,关于土味文化的学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土味文化的传播路径体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大致经历了"圈内传播""出圈传播""全民传播""全球传播"四个阶段.土味文化是互联网发展催生的乡村传播狂欢,属于城乡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体现了社会转型期大众审美趣味从"审丑"到"归真"的变迁.土味文化承载着对中国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赞美,让中国乡村更多地被看见,并提升了中国农民的文化自信.土味文化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叙事模式与话语的创新实践.在全面推进乡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于美国朝野赢得良好的赞誉.以往学界往往只注重归纳其形象特点,而未将之与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建立有机的联系.本文拟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记者、学者、外交官和军官反映中国情形的一手文本出发,挖掘美国媒体包括畅销报刊或学术期刊发表的关键性资料,参考美国外交文件,试图形成文化史与外交史之间的对话.从《西行漫记》开始,旅华美人把中共朴素亲民、积极抗日和民主理性的形象不断传递给美国政府高层,罗斯福总统及军方逐渐表达出与中共合作的意愿,甚至还出台了相应举措,可谓一段被遗忘
期刊
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火柴工业,在1950年代发生了深刻蜕变.这种蜕变,表现在生产方式、流通状况、市场规模、原料结构、产品型制等诸多层面,历经数年最终完成,并为整个计划经济年代所延续.1950年代火柴行业的变革,清晰反映出新中国轻工业的发展轨迹.其兴衰转圜,既是当年内外经济环境的产物,也同私有制改造互为因果,但关键因素还在于工业化的要求.在国家工业化大背景下推进的"增产节约"运动,终使火柴产品型制从内到外彻底改变,火柴业走上一条迥异于前的发展道路.火柴业的蜕变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1950年代中国计划经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自1945年秋开始,驻日盟军总司令部先后逮捕了127名A级战犯嫌疑人,其中28名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对于剩下的A级战犯嫌疑人的审判政策,国际检察局曾设想设立后续的国际军事法庭继续审判,然而随着东京审判的进行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及其他同盟国的审判政策几经变化,最后除丰田副武由特设的丸之内法庭审判外,其余A级战犯嫌疑人全部无罪释放.通过研读美国内部及同盟国之间的相关档案,梳理同盟国在亚太地区对日A级战犯审判政策的流变,研究同盟国不同国家的主张及其协调过程,本文探明了同盟国的A级战犯
期刊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奠基者之一,阿多诺的语言思想广泛地融入了西方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成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批判的重要思想资源.阿多诺认为,语言是抒情诗与社会的媒介,通过语言自身的言说和允诺,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产生了和解的契机.他把抒情诗看作"审美语言"重建的重要文学形式,以内在批判的方式对诗与意识形态、诗歌语言的言说、诗的个体表达与集体表达、诗歌语言与历史性等主题进行了哲学阐释,揭示出诗歌作为构型性语言对于重新赢获词语的美学尊严以及总体化社会中人的解放所具有的重要批判潜力.
期刊
《文史哲》2021年总目录 《文 史 哲》 2021 年 总 目 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学习体会刘家义(45)牢记历史嘱托 增强文化自信奋力书写中国特色哲
期刊
无根一代的离乡 ——评田耳的《福地》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于人与
期刊
越界的救赎 ——论姚鄂梅《衣物语》中的女性超脱与有序解放 打开文本图片集
期刊
破译历史散文写作的密码 ——评蒋蓝的《筹边楼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