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京审判到丸之内审判:同盟国对日A级战犯审判政策之流变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l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自1945年秋开始,驻日盟军总司令部先后逮捕了127名A级战犯嫌疑人,其中28名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对于剩下的A级战犯嫌疑人的审判政策,国际检察局曾设想设立后续的国际军事法庭继续审判,然而随着东京审判的进行和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及其他同盟国的审判政策几经变化,最后除丰田副武由特设的丸之内法庭审判外,其余A级战犯嫌疑人全部无罪释放.通过研读美国内部及同盟国之间的相关档案,梳理同盟国在亚太地区对日A级战犯审判政策的流变,研究同盟国不同国家的主张及其协调过程,本文探明了同盟国的A级战犯审判政策由东京审判演变到丸之内审判的过程,揭示了在这一过程中以美国为主的同盟国家因其自身的政治利益而侵蚀国际司法对正义的追求.
其他文献
虽然"公共服务"一词产生已有百年历史,但关于"公共服务"的概念、范围、供给主体、行动逻辑和功能定位等"基本问题"至今依旧存在理论认知上的分歧与争论,不仅影响了公共服务实践,也削弱了公共服务效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厘清公共服务的"基本问题",是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必需.基于对公共服务"基本问题"论争的反思,本文认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情境中,理论上应强化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特质,在实践中要坚持"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合理确定服务内容,深入推进供给主体多元化,促进其工
期刊
道德社会在涂尔干那里具有双重意涵,它在价值层面维系着凌驾于个人之上的社会优先性和社会秩序,同时道德社会必须为个人自主性做出合理说明.涂尔干以神圣与世俗的对立统一来理解社会和个体权利的起源,并将社会置于自然和个体之上,借此他明确了社会和社会学的合法性.社会秩序有着自身的进化过程,它将作为事实的权力转化为权利关系,并体现为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双重过程.不过社会的源头并非主体化的神和个体化的灵魂,而是混沌和集体力,这种力在混沌当中以神圣和世俗的关系结构呈现了社会和个人之间关系的基本性质.在此前提下社会在逻辑和道德标
期刊
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伦理学的使命.西方生态伦理学无法走出主客二分的逻辑困境.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整体性视角恰恰可以弥补西学的不足.《诗经》"顺应天时,合乎地宜"的"时禁"生态敬畏观、"仁及草木,德及昆虫"的"同情"生态保护观、"乐山乐水,师法自然"的"自然"生态审美观,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肇端,是中国传统儒家生态思想的起点.它对于当代中国生态伦理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全球电影产业跨国并购已成为世界各国竞夺优质影视资源、建构国际传播网络、提升文化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战略路径.跨国并购国家间的频繁互动形成了结构化的复杂网络关系.运用社会网络方法,以1997—2019年世界电影产业跨国并购项目为样本,研究发现:全球电影产业跨国并购活跃度以5—8年为一个基本周期,可分为三个阶段,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并表现出典型的子群凝聚效应;以美国为首的富国俱乐部现象长期存在,美国单极化趋势凸显,美欧联盟在第二阶段受到严重冲击,但在第三阶段重新汇聚增强;新兴市场国家进位明显,但仍多处于"被收割"
期刊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 ——基于数据交易平台的视角 打开文本图片集
期刊
“双碳”目标背景下完善我国碳中和立法的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 〔摘要〕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会触及多领域、多行业主体利益,利益的冲突和协调需要凭借法治手段。应将完善碳中和立法融入实现“双碳”目标的全过程,以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法
期刊
国家或集体享有的土地所有权的权利客体范围并没有被清晰界定,除非在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设定用益物权,否则没有必要按照物权客体特定主义的要求将土地特定化.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土地权利主体在所有权层面是国家或集体,在用益物权层面表现为国家和私人(市场主体)交易格局,土地权利的主体可以是不同于传统民法典型民事主体的各种特殊存在.土地权利体系中最基本的权利是具有最终归属功能的国家所有权或集体所有权,用益物权则在此基础上实现私益目的,表现为可以交易的真正私权.但是,土地上的用益物权关系还是具有公权力和私权交织在一起
期刊
作为一种原生的网络亚文化,"土味文化"出现于2016年.目前,关于土味文化的学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土味文化的传播路径体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大致经历了"圈内传播""出圈传播""全民传播""全球传播"四个阶段.土味文化是互联网发展催生的乡村传播狂欢,属于城乡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体现了社会转型期大众审美趣味从"审丑"到"归真"的变迁.土味文化承载着对中国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赞美,让中国乡村更多地被看见,并提升了中国农民的文化自信.土味文化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叙事模式与话语的创新实践.在全面推进乡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积极正面的国际形象,于美国朝野赢得良好的赞誉.以往学界往往只注重归纳其形象特点,而未将之与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建立有机的联系.本文拟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记者、学者、外交官和军官反映中国情形的一手文本出发,挖掘美国媒体包括畅销报刊或学术期刊发表的关键性资料,参考美国外交文件,试图形成文化史与外交史之间的对话.从《西行漫记》开始,旅华美人把中共朴素亲民、积极抗日和民主理性的形象不断传递给美国政府高层,罗斯福总统及军方逐渐表达出与中共合作的意愿,甚至还出台了相应举措,可谓一段被遗忘
期刊
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火柴工业,在1950年代发生了深刻蜕变.这种蜕变,表现在生产方式、流通状况、市场规模、原料结构、产品型制等诸多层面,历经数年最终完成,并为整个计划经济年代所延续.1950年代火柴行业的变革,清晰反映出新中国轻工业的发展轨迹.其兴衰转圜,既是当年内外经济环境的产物,也同私有制改造互为因果,但关键因素还在于工业化的要求.在国家工业化大背景下推进的"增产节约"运动,终使火柴产品型制从内到外彻底改变,火柴业走上一条迥异于前的发展道路.火柴业的蜕变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1950年代中国计划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