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歌唱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t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歌唱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思想情感,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技巧而获得的。歌唱艺术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是艺术的生命线,是达到艺术高境界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歌唱艺术; 情感; 体验; 表达;
  歌唱都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和交流思想感情最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歌唱艺术是通过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来进行的艺术再创造过程。
  一、歌唱的情感体验
  首先,唱歌的情感内容来源于声乐作品。声乐作品作为歌唱的源头,其创作过程是词曲作家的情感在历经生活的千锤百炼后被激发,通过艺术创作使情感得以体现和升华的实践过程。所以,一度创作出来的声乐作品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信息,它们作为歌唱者的二度创作〈即唱歌〉提供了所需要的情感内容。而歌唱者通过二度创作将声乐作品所赋予的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或听众,所以唱歌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歌唱者对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演唱者自己的情感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在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现,是通过演唱者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充分表现展现情感的丰富面。演唱者应该深入地观察、体验生活,丰富生活阅历,提高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感情的表现力。面对新作品的时候,要做全方位、细致的分析,除了歌词内容以外,还应该考虑到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以及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创作的本意,利用声音的刚与柔,强与弱,亮与暗及收与放来表达所塑角色的不同情绪,准确的表达出作品的内容和艺术风格,对作品做出艺术性的二度创作,这才是艺术歌唱的目的。
  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在歌唱过程中,技术的娴熟、感情的充沛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其次现实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歌唱是以歌声为艺术语言对现实生活做出的审美反映。因此歌唱者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歌唱技巧外,其艺术修养的提高和对音乐内涵感知的深刻程度都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声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一般从作品的局部分析理解入手,再到声乐作品整体概括掌握,既有感性的形象认识,又有理性的逻辑综合,并在反复的艺术实践中加深认识而不断完善。
  歌唱时的情感体验必须准确而深刻。体验这种深层次的情感内涵时不能从歌谱前面的情感提示上肤浅地了解情感,更不能“顾名思义”、“望文生义”,而是必须通过对作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深层次地挖掘其所蕴藏情感和深远意境。因此,艺术创造的情感来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比生活中的情感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概括力,更富于形象的美感特征。
  歌唱者对声乐作品情绪及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必须是真挚而诚恳的,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是声乐演唱中情感体验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歌唱的情感表达
  歌唱的目的在于激起符合思想内容的情感,从歌唱艺术的审美创造过程来看,情感体验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歌唱的情感表达是将声乐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内容通过歌声形式表现出来。唱歌时的情感表达的状况也决定着艺术美的质量和水平。
  在歌唱过程中对声乐作品情感体验越深刻、越丰富、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就愈富有藝术感染力、歌唱者和听众也才真正获得艺术美的愉悦和熏陶。因此歌唱的情感表达是丰富的、多样的、动态的,既有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音质等音乐的语意表情,又有体态、神情、动作等非音语意表达。另外心理调控在歌唱艺术的情感表现中也有积极的作用。歌唱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实践证明只有心理调控能力好,技术掌握得好,才能在歌唱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从歌唱艺术技巧和歌唱者的艺术修养方面论述,歌者具有较高的演唱技巧是歌唱艺术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在歌唱表演中得到充分体现的前提条件,歌唱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扎实的基本功底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及深层的文化底蕴对演唱的情感准确的把握和情感的充分表现有极大的辅助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各文化领域是具有相通性的。
  三、歌唱的心理、生理活动的统一
  歌唱的心理,生理活动相统一,情感的表现与表情相统一,情感生活的积累激发歌者的艺术创造,艺术创作与接受之间是一种自然的心理转换,并且在艺术的表现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形成一种内心视像,使情感表现更加强烈,表演更为细腻、传神,要突出个性气质和表现的独特性。从生理和心理方面与情感体验,表现方面的联系性论述,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的《声乐教学艺术》一书中,对于歌唱中情感方面有如下的论述, 常有人问我,衡量一个好的歌唱家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一个好的歌唱家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第一是头脑—思想、智力;第二是心—情感;第三是身(自身条件)—嗓子,即歌唱乐器。三者要协调发展,缺一不可。
  四、歌唱者的基本要素
  我对于歌唱家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下了几个定义(名词解释):Intelligence:意思是智慧、智力、理解力,这里包含有人的文化素质、思想方法、洞察能力和分析、认识、理解事物的能力。Talent:意思是才能、天赋,这是先天就有的,包括音准、节奏以及自身乐器—发生器官的条件等。Style:意思是风格。Technique:意思是技能、技巧、技术,这是后天练成的。Soul(Feeling):头—智力、心灵、精神,心—感觉、情绪、感情,歌唱者自身的乐器,包括本身的条件加后天的训练和方法。这几个字贯穿起来恰好是: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歌唱家,应该具备这几种素质和能力。
  结语:歌唱作为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人们将其归纳为"声与情"两大基本要素其中"声"是通过歌喉发出的流动音响,它是唱歌的工具,是声乐艺术的表现手段。而"情"则是通过歌唱情感体验和表达后表现出来的"血与肉"是歌唱艺术的鲜活生命。只有注重歌唱的情感体验与表达,把"声与情"有机融合共同承载起声乐艺术实践的审美使命才能构筑出声乐艺术的真善美。
其他文献
摘要:动画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从2015年5月28日在中国上映剧场版,自上映之后广受好评,票房成绩更是一路飙升。在6月14日票房累计超过了5亿元人民币之后,票房仍持续上漲,超越了之前国外动画票房排行榜第二位的《超能陆战队》的票房。它成为日本影史上最卖座的哆啦A梦电影。本文主要论述该电影的叙述方式、美学意义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哆啦A梦》;动画电影;教育意义  一、《哆啦A梦》的由来  
期刊
摘要情境定义和社会互动的双向建构是符号互动论的重要议题。本文探讨了托马斯的重要观点“情境定义”,并对“情境定义”和“社会互动”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梳理与研究,“情境定义”对“社会互动”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它们的关系也是双向影响的。  关键词情境定义;社会互动;影响;双向  一、托马斯的“情境定义”  符号互动论也称象征互动论,是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
期刊
摘要:瓦当作为一种古老的建筑用品,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重大,本文将从工艺层面来阐述瓦当的工艺价值。  关键词:瓦当;渊源;功能;特征;意义  一、瓦当的历史渊源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瓦当作用。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
期刊
天子,即天之嫡长子,秉承天意而治天下者。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一朝黄袍加身,便有群臣百官俯首,后宫粉黛三千,普天王土万里。于是自古以来为了那把九五至尊的龙椅,沉重如“人性”亦可以浅薄,手足可断,子女可抛,曹丕令七步作诗刁难曹植,女皇武帝杀子。皇族内部为皇位争斗不断,而位高权重的重臣也不乏有野心勃勃,虎视眈眈之人。历史上如王莽,曹操,赵匡胤等人便皆为昔日人臣。  叛乱称帝在封建
期刊
【摘要】中国集体领导体制发源于毛泽东,重建于邓小平,成型于江泽民,完善于胡锦涛,强大于习近平。但却经历了一段惨淡的岁月,自集体领导体制恢复重建以来,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不断丰富和完善,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集体领导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比较优势,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更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了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集体领导体制;破坏;重建与完善  【作者简介】王竹飞:云南大学马克思
期刊
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关键在于落实》,我感觉非常切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对提高工作执行力和工作效果方面很有帮助。全书围绕落实这一主题,以生动而富有哲理的一个个小故事,深入浅出的对怎样做一个落实型的员工,怎样培养创新的落实意识,怎样打造高效落实的组织,怎样创建良好的落实文化,怎样为落实制定制度保障,并对有效落实的重要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是对我感触最深的应该是敬业爱岗,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这一点。美国
期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落实“两个责任”是履行党章赋予职责的根本要求,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举措。实现“两个责任”的落实,对确保企业党委和纪检部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守责任担当,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期刊
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文明时期,市场化与工业化逻辑盛行,个人主义、工具理性主义备受推崇,道德问题日益凸显,这些现代性危机严重解构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与社会认同。  一、消逝的集体记忆  1925年,社会学家哈布瓦赫将“记忆”由个体心理概念拓展到群体层面考察,首次提出“集体记忆”,并将其定义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学者保罗·康纳顿指出,“任何社会秩序
期刊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人们的物质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而群众文化活动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有着积极作用,其组织与开展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元素进行分析,并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不断繁荣,我国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在新时期下,群众文化活
期刊
摘要转变为新型网络信息式战争。随着战争形式的变化,部队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也要适时调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部队发展服务,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當今部队后勤保障工作存在的不足,探讨有效提高部队后勤保障质量与效益的策略。  关键词:军事;部队;后勤;质量;人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以说是古代人对战争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一种认识。在我国古代,战争形式为机械式的,所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