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咖啡品种在保山市潞江坝干热河谷区生长及产量性状调查

来源 :热带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干热河谷地区潞江坝的5个基因型咖啡品种进行评价调查,在3年里记录各个品种的生长量,单株产量,鲜果千粒重,干果千粒重等并进行分析比较。为今后干热河谷地区的咖啡种植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咖啡 ;品种资源 ;调查
  分类号 S324
  Abstract Five different genotypes of coffee varieties were evaluated on the experiments which were carried on the dry and hot valley Lujiangba.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growth, yield per plant, thousand grain weights of fresh fruits and dried fruits of every varietie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sis. We hope these data will provide reference on how to select coffee varieties on the dry and hot valley.
  Keyword coffee ; varieties ; survey
  公元6世纪左右,咖啡在埃塞俄比亚被发现。15世纪前咖啡传入阿拉伯半岛,1884年咖啡引入中国台湾省,1892年咖啡引入云南省宾川县。20世纪50年代,为了满足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咖啡的需求,我国才开始咖啡的研究和商业化种植,形成了海南和云南两大咖啡生产基地,其中海南以生产中粒种咖啡为主,云南以生产小粒种咖啡为主[1-5]。近几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咖啡价格的波动及海南改种其他高效热带作物,海南省的咖啡种植面积锐减至不足333.3 hm2,而云南省的咖啡种植面积增加至9.18万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99.7%[6]。目前云南省的咖啡种植品种混杂,忽略了不同品种对植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评价,致使生产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7-10]。本文的研究旨在选出适合干热河谷地区种植的咖啡优良品种及优良的亲本,为今后咖啡种植推广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2006~2007年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李贵平老师等对云南省主要咖啡植区及部分早期种植区进行了考察与调查,并收集了生长性状优良及有特点的单株作为种质资源,于2008年种植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潞江坝[11-1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种植地概况
  云南省保山市潞江坝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雨量为750 mm,年均温21.3℃,最冷月平均14℃以上,极端最低温为0.2℃,极端最高温为40.4℃,年有效积温为7 800℃,年日照2 334.5 h,年蒸发量2 111.5 mm,热量丰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降雨适中,蒸发量大,夏秋多雨,冬春干旱,水热垂直变化大,立体气候明显。海拔高度704~750 m。土壤为燥红土、褐红壤,土层深厚,肥力中上,有机质含量1%~1.5%,全氮含量0.206%,pH值6.0~7.5[16]。
  1.1.2 品种
  调查材料为卡杜拉、T5175、黄皮果咖啡、铁皮卡,以保山潞江坝的咖啡主栽品种卡蒂莫7963为对照。
  卡杜拉是巴西从波邦品种中选育的变种,株高较铁毕卡和波帮品种矮小,产量相对较高,在巴西和哥伦比亚曾大面积种植,咖啡品质较好,对锈病较敏感。
  T5175 由洪都拉斯从杂交种CIFCHW26/13中选育而来,在中美洲地区种植比较多,在植株长势及产量等方面表现优良的植物学特性,对锈病具有良好的抗性。
  黄皮果咖啡也是波邦中选育出的变种,因其果实成熟后果皮为黄色,具有不同于正常咖啡的特异性。
  铁毕卡品种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及苏丹的东南部,是最原始的咖啡品种之一,植株较健壮,再生能力较强,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是西半球栽培最广的咖啡变种。咖啡品质较好。
  卡蒂莫品种是葡萄牙咖啡锈病研究中心用蒂莫种与卡杜拉杂交,经多回交选育而成。其抗锈、丰产,目前为云南省各咖啡产区的主要栽培品种。
  1.2 方法
  笔者2010~2012年,连续3年对圃内的10个不同咖啡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统计。3年期间,所有调查品种的管理和施肥完全相同,每个月进行一次病虫害的观察和记录,如有病虫危害及时处理。每个品种咖啡植株测量调查时随机选取其中10株,设3个重复。每年10月对植株的株高、茎粗、分枝长度、分枝对数进行测量和调查,记录3年的生长量,9月至次年1月采果记录咖啡树单株产量(g/株)、鲜果千粒重(g)及干果千粒重(g)。对不同品种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校正产量数据在3个环境(3年)的分析结果。为描述品种对多组环境表现的参数评价,对产量数据做进一步的稳定性分析[17-20]。并对不同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分枝长度、分枝对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找出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5个品种的生长情况
  观察测定5个品种3年间的株高、茎粗、分枝对数及分枝长度等数据,结果见表1~3。从结果可以看出,T5175在5个品种中株高增长最快,卡杜拉3年间均为最矮的植株,与对照品种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在2010~2011年间所有品种株高增长都较快,其中卡杜拉最快达到0.405 m,最慢的铁皮卡也达到0.334 m,而在2011~2012年株高增长较上一年度稍慢,主要是植株已经达到其生长的正常高度,其中T5175一直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达到0.385 m,最慢的卡杜拉则只有0.162 m。在茎粗的比较上,T5175的茎粗也是所有品种中最粗的,所以T5175总体表现出高且粗壮的植株特性,其次是对照品种也仅次于T5175,铁皮卡再次之,而卡杜拉则表现出矮壮的植株特性,黄皮果咖啡具有较高的株高和较细的茎粗,总体表现为细长,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在分枝对数上,除黄皮果咖啡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品种与对照也无显著性差异。在分枝长度上,表1中所有品种与对照品种无显著性差异,但表2、3中,卡杜拉的分枝长度与对照出现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5个品种的生长情况均较好,T5175的营养生长是所有品种中最大的,其次为卡蒂莫7963,卡杜拉、铁皮卡次之,最后为黄皮果咖啡。   2.2 参试品种在各品比点的产量表现
  从调查情况来看,产量表现较高的是投产第3年的对照品种7963,单株产量达到4 391 g,其次表现较高的是投产第三年的卡杜拉,单株产量达到4 192 g,同年产量比较中,最低的为黄皮果咖啡。综合咖啡植株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来看,对照品种卡蒂莫7963是所有品种中高产、生势旺盛的品种,卡杜拉次之,T5175营养生长是所有品种中最旺盛的,但产量却相对来说较低,黄皮果咖啡则是5个品种中最不理想的品种。
  2.3 生长量情况分析
  观察5个品种定植后3年的株高、茎粗、分枝对数、分枝长度等生长量数据可以看出,5个品种中,卡杜拉植株最为矮小,其余品种株高都较高,这是品种本身特性所致。由于现今云南省的咖啡鲜果一直采用人工采摘,因而,卡杜拉的株高最有利于咖啡植株的管理和后期的果实采摘,其余品种则需要在后期进行控顶,否则会造成后期的管理和采摘的不便。
  2.3 产量与生长量相关性分析
  选用肯德尔相关系数分析可知,株高和分枝长度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333和0.352,属于低度相关(图1),而茎粗与分枝对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24(P=0.006<0.01)和0.600(P=0.002<0.01),属于显著相关,因此,茎粗和分枝对数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茎干是输送养分和支撑植株的,较粗的茎干运输养分能力更强,植物吸收养分更好,更能保证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咖啡植株分枝对数的多少决定着咖啡的产量,分枝对数越多,结果枝相对来说越多,咖啡的单株产量也就越高。由分析中可以得出,株高和分枝长度对植株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如今咖啡植株的管理和咖啡果实的采摘主要是依靠人力完成,因此,咖啡植株过高会造成后期管理和采摘的困难,需要进行控顶等处理,而较长的分枝长度则需要植株间的行距相对来说更宽,植株的种植密度就会降低,最终影响咖啡单位面积的产量。综上所述,卡杜拉的植株结构在5个品种中最好,卡蒂莫7963次之,黄皮果咖啡最差。
  2.4 鲜果千粒重及干果千粒重
  所有咖啡品种3年的鲜果千粒重和干果千粒重(带内果皮的咖啡豆)均无明显变化,干鲜比也都在5~5.62,果实表现正常,所以笔者就没对二者3年来进行比较。
  2.5 其他调查结果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所有品种都未出现锈病、褐斑病等咖啡常见的病害,但在黄皮果咖啡及铁皮卡中发现灭字虎天牛危害各1株,黄皮果咖啡在脱皮脱胶中,空果率高达5.5%,其余品种空果率不到1%。
  3 讨论
  (1)调查结果中,对照品种卡蒂莫7963表现出了生势旺盛、高产等优良性状,在今后的一定时间内,仍可作为主栽品种推广种植,同时也有表现较为突出的品种卡杜拉,其生长量和产量与对照品种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今后可继续观察,看是否也可作为干热河谷地区的主推种植品种[21-23]。
  (2)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5个品种的植株都未发现锈病侵染,这主要是潞江坝的干热河谷气候所决定,锈病孢子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风和雨水,潞江坝常年无明显大风,降雨量较少,不适宜锈病孢子的扩散繁殖,可适当推广种植不抗锈但品质产量较好的品种[23-26]。在调查中同时也发现钻蛀性害虫灭字虎天牛危害,今后也应加强此类害虫的防控。
  (3)由于云南省近几年干旱气候的影响及潞江坝干热河谷气候条件所限,在今后进行品种调查中,应侧重品种抗逆性,尤其抗旱性的调查和筛选。
  (4)调查结果中,具有特异性的黄皮果咖啡生长量表现和产量与对照有一定差距,目前建议仅作为种质资源保存,今后可从其不同观赏性、杯品口感等方面入手,看其是否有其他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龙乙明,王剑文. 云南小粒种咖啡[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
  [2] 黄家雄,李贵平. 中国咖啡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4):1 178-1 181.
  [3] 黄家雄,张星灿. 云南咖啡的发展与回顾[J]. 热带作物科技,1994(3):20-27.
  [4] 黄家雄. 小粒咖啡标准化生产技术[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12.
  [5] 周 华. 咖啡种质资源的引进、研究及利用[J]. 云南热作科技,2002(2):1-6
  [6] 普洱市咖啡产业及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2013
  [7] 黄家雄,李贵平,杨世贵. 咖啡种类及优良品种简介[J]. 农村实用技术,2009(1):42-43.
  [8] 潘家驹. 作物育种学总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9] 吴 裕. 浅论植物种质、种质资源、品系和品种的概念及使用[J]. 热带农业科技,2008,31(2):45-49.
  [10] 朱之悌,林惠斌. 森林基因资源收集与保存的要点和方法[J]. 世界林业研究,1992(2):13-20.
  [11] 李贵平,杨世贵,黄 健,等. 云南咖啡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J]. 热带农业科技,2007,30(4):17-19.
  [12] 俞 浩,陈振佳,陈月梅. 咖啡种质资源收集与抗锈鉴定(初报)[J]. 热带作物研究,1991(4):32-36.
  [13] 陈振佳,陈月梅.咖啡抗锈种质资源收集与抗锈鉴定(第二部分)[J]. 热带农业科学,1996(2):18-24.
  [14] C J Rodrigues, Jr, A J Bettencourt, and L Rijo. Races of the Pathogen and Resistance to Coffee Rust.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1975(13): 49-70.   [15] Eskes A B.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variation in pathogenicity of races of coffee leaf rust(Hemileia vastatrix) detected in the arace of S?o Paulo, Brazi. Netherlands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983(89): 31-46.
  [16] 张星灿. 云南干热河谷发展咖啡生产之我见[J]. 热带农业科技,1993(3):58-61.
  [17] 蔡传涛,蔡志全,解继武,等. 田间不同水肥管理下小粒咖啡的生长和光合特性[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7):1 207-1 212.
  [18] 钏相仙,白燕冰. 小粒种咖啡7963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总结[J]. 云南热作科技,2001,24(2):13-16.
  [19] 周 华,李文伟,李锦红,等. 咖啡优良品种筛选及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J]. 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其他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论文集,2012.
  [20] Zobel B J, Talbert John. Applied Forest Tree Improvement[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Inc. 1984.
  [21] 李维锐.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J]. 热带农业科技,2009,32(1):26-28.
  [22] 孙 燕,董云萍,杨建峰. 咖啡立体栽培及优化模式探讨[J]. 热带农业科学,2009(8):43-46.
  [23] 张洪波译. 小粒种咖啡与四倍体中粒种咖啡种间杂交与回交的实验结果[J]. 中国热作科技,1994,17(3):41-45.
  [24] Russell P J.Genetics(fourth Edition)[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6.
  [25]章传政,黎星辉,朱世桂. 国内咖啡光合作用研究[J]. 热带农业科技,2005,28(3):38-41.
  [26] 林 鹏,郑元球,丘喜昭,等. 影响小粒咖啡光合作用的生态生理因子的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20(4):468-475.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毒物兴奋效应的出现、作用机制、普遍性及其对风险评估的影响,以及从细菌、藻类、植物、动物等不同水平对抗生素的毒物兴奋效应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抗生素;毒物兴奋效应;风险评估;双相剂量-响应;混合物效应  中图分类号 X503.2 文献标识码 A  A Review on Hormesis and Antibiotics in the Environment 
期刊
摘 要 太阳总辐射作为地球表层上的物理、生物和化学过程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水文模拟模型和生物物理模型研究中的必要参数。长期以来由于地面辐射观测站点的数量稀少和分布不均匀,导致逐日太阳总辐射观测数据远远不能满足研究工作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作物模拟模型等模型的运用。本文从站点估算、区域估算的角度,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逐日太阳总辐射估算的主要方法,包括随机模拟、卫星遥感估算和经验模型估
期刊
摘 要 记述2013年冬春期间海南儋州橡胶树越冬落叶和抽叶的复杂情况,越冬菌源主要在林段附近的苗圃。不防治林段发病严重,病害流行过程符合S型流行曲线,平均流行速度0.214,其流行气候型属冬暖春热型。对病害流行期间观测到的现象作诠释。  关键词 橡胶树 ;白粉病 ;防控  分类号 S794.1  Abstract The complex situation of overwintering def
期刊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甘蔗与斑割(斑茅割手密)复合体杂交后代F1材料的染色体核型构成和遗传行为,为有效利用甘蔗野生种质提供细胞遗传学的理论依据。采用甘蔗根尖细胞酶解去壁低渗法分别对3个不同甘蔗品种(系)与斑割复合体GXAS07-6-1的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数目鉴定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各亲本和后代材料染色体数目在不同细胞中不恒定,染色体变幅为6~11条。粤糖93-159与GXAS07-6-1的F
期刊
摘 要 陈新独创“旺根技术”能促使植物根系发达,移栽田间后保持强盛生长力,提前投产。测定儋州基地旺根技术培育的沉香、花梨木和斯里兰卡橄榄苗木的树高和地径等指标,结果表明,移栽1.5年的沉香和花梨木的平均地径分别达到(5.84±1.43)cm和(4.04±0.64)cm;而移栽2.5年的沉香、花梨木和斯里兰卡橄榄,平均地径分别为(12.10±1.89)cm,(9.37±1.05)cm 和(15.26
期刊
摘 要 前期的研究发现MaGAD1基因的表达与香蕉采后乙烯生物合成及果实成熟密切相关。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发现MaGAD1表达的有效抑制剂氨氧乙酸(AOAA)能够延缓香蕉采后成熟。生理学分析表明,外施AOAA能够延长香蕉果实发生生理跃变的时间。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外施AOAA能够抑制MaGAD1和MaACS1基因的表达。所以,AOAA通过抑制MaGAD1和MaACS1基因的表达和延缓香蕉果实
期刊
摘 要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在橡胶树中获得一个新的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命名为HbFPS2。序列分析显示,HbFPS2基因组序列长4 171 bp,由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组成,cDNA全长1 288 bp,包含1 029 bp的开放阅读框、105 bp的5′-UTR和154 bp的3′-UTR,编码342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39.6 ku,等电点为5.27。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HbFPS2具
期刊
摘 要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测定土壤样品中全量铅的含量,通过设定高温灰化温度、缩短灰化时间、二次方程拟合计算等试验条件,实现土壤样品全量铅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试验方法扩大了仪器检测的线性范围,能够直接测定土壤样品溶液中较高含量的铅,避免由于样品溶液稀释而引入的实验误差,同时减少了实验环节,缩短分析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分别测试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技术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所测土壤标准物质
期刊
摘 要 通过田间种植试验, 采用植物生理生化测定方法, 研究不同砧木对嫁接甜瓜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嫁接组合甜瓜叶片叶绿素含量、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丙二醛(MDA)含量、 过氧化物酶(POD)、 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以Y-5、 Y-8、 Y-9为砧木的嫁接苗表现较为突出, 这些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 不同
期刊
摘 要 以去除种子后的桃金娘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等体积的水与体积分数80%甲醇进行提取,测定2种提取物的总酚与总黄酮含量,并对2种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桃金娘果实的2种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体积分数80%甲醇提取物的总酚与总黄酮含量、DPPH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水提取物。研究结果表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