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式风射流改善煤粉炉低负荷高温腐蚀和结渣

来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62282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煤粉炉大多燃用种类多变的劣质煤来降低发电成本,但引发的高温腐蚀和结渣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以某600MW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提出墙式风射流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负荷下燃用劣质煤时墙式风射流技术的改善效果,特别关注低负荷(30%和50%)情况.结果 表明:在不同负荷尤其是低负荷下,燃用劣质煤时,增设墙式风射流后,水冷壁中心附近烟气刷墙风速降低;水冷壁中心近壁区烟气温度下降约400~500K;水冷壁中心附近高浓度CO区域缩小,炉膛高温腐蚀和结渣问题得到减轻.炉膛主燃区中心烟气温度有所增加,这有助于强化煤粉在主燃区的燃烧,同时炉膛出口NOx排放量也有所减小.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双碳”政策推进,清洁供热有望成为促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要模式.目前,该模式应用过程中缺乏热、电负荷与多能流源端的互动调节,能效空间仍有待提升.为此,该文首先分析清洁供热模式发展阶段及其能效瓶颈,提出多能异构负荷概念、特征以及调控需求;然后,构建清洁供热模式下的多能异构负荷调控技术体系,并针对集中式、分布式清洁供热部署特点,设计面向电网多场景调节的多能异构负荷调控框架和实施过程;进一步对多能异构负荷调控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明确清洁供热场景下热、电负荷耦合调控技术的难点和关键;最后,从实际清洁供热
高比例新能源已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突出特征,新能源发电功率的间歇性、波动性给电力系统带来显著不确定性,极大增加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风险.概率预测可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预测不确定性的有效量化,相较于经典确定性预测可提供更加全面的预测信息,为电力\'系统分析与决策提供关键数据支撑.该文首先从数学角度阐述预测的基本定义,进而分析预测不确定性的产生机理,阐述概率预测的时间尺度、评价指标等基本概念;其次从概率预测的本质科学问题及其数学表达的角度阐释概率预测的数学原理;然后按照不同分类方式综述概率预测的常用方法;
为了研究原子氧和电化学腐蚀对铝合金的影响,将可以抵抗原子氧腐蚀的氮化硼纳米片(BNNS)添加到环氧树脂中,用于铝合金的抗电化学腐蚀,并进行极化曲线及阻抗测试.结果 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20%的BNNS,可使纯环氧树脂涂层点蚀电位正移323 mV,钝化区间增大5倍左右,阻抗增大15倍,抗电化学腐蚀效果优异;BNNS使电解液中的离子在涂层内的扩散通道变得弯曲狭长,增强了涂层抗电化学腐蚀的能力.
该文在频率辅助服务市场环境下,建立了综合能源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的发电功率指令分配算法优化模型.通过对AGC发电功率指令的动态优化分配,以减小区域控制偏差和调频里程补偿费用.采用多经验池概率回放的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multiple experience pool experience replay twin delay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ME-TD3),对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
综合能源网络的统一建模通过构造相同数学形式的能流模型从而降低求解难度,有利于实现电气热系统标准化运行分析技术.该文基于源荷二端口网络等值的思想构建了描述电气热能流传输与分布特性的综合能源网络时域统一模型.首先,采用中心隐式差分格式将电气热网络统一方程代数化,并利用差分网格的对称下三角特性提出基于初始和边界条件传递矩阵的建模方法,推导支路首-末端状态量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建立时域支路统一模型.接着,结合支路统一模型和拓扑关联方程,构造基于广义时域导纳矩阵的网络统一模型,最后根据电气热系统的运行特征推导各状态量
提高对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source,RES)的开发利用能力是发展综合能源系统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该文从源荷协同增效的角度,提出考虑需求侧响应不确定性下RES高效利用的能量枢纽(energy hub,EH)多目标区间规划方法.首先,在深入分析EH中各类负荷可调特性及其对RES消纳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用于描述用户负荷需求对实时能源价格响应及其不确定性的区间模型.鉴于系统经济性与环境效益之间存在的天然矛盾,分别以投资运行成本最小及RES利用率最大作为目标,构建EH规划的多目标区间优
随着越来越多常规电源被非同步电源替代,电力系统惯量水平持续降低,削弱了系统在有功冲击下的惯量支撑和频率调节能力,稳定运行面临严峻挑战.惯量评估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问题,众多国内外研究机构已取得相关研究进展.然而,目前电网规划和调度运行人员仍缺乏对系统惯量特性及其变化态势的准确感知.为更好认识惯量评估方法在低惯量电力系统中的定位、作用与挑战,该文对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全面述评与展望.首先,阐述电力系统惯量的含义及组成,分析惯量时空分布特性及其对系统功角与频率稳定性的影响机理;进而,给出惯量评估问题的总
针对现有电–气联合调度方法对负荷柔性利用不充分、未考虑网架结构优化的局限,该文提出一种综合考虑“源侧”机组组合、“网侧”网架结构调整与“荷侧”电/气柔性负荷可削减/转移/平移/替代特性的“源–网–荷”协同的电–气联合系统日前调度模型,以充分释放电–气联合系统中网架结构的优化空间和柔性负荷的调节能力.利用“IEEE-39系统+20节点天然气系统”和“IEEE-118系统+40节点天然气系统”两个电–气联合系统算例,验证所提协同调度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气联合运行中考虑柔性负荷的调节能力和网架结构
弱电网严重不对称故障期间双馈感应发电机与电网之间的动态耦合作用增强,使得风电系统存在振荡失稳的风险.为探索其振荡失稳机理,该文首先建立考虑控制器动态的双馈风电系统复频域阻抗模型.根据阻抗模型的输入输出特性,详细描述双馈风机和电网正负序阻抗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关系.并采用广义奈奎斯特判据综合评估不同因素对弱电网不对称故障期间双馈风电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故障过程中控制器带宽的选择提出建议.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为支撑复杂应力环境下大功率电力电子装备绝缘可靠设计与状态评估,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弹光效应的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光学测量方法,并构建信号传变模型.模型分析指出,平衡探测器光强差变化与电荷受扰动所产生弹性波的幅值变化近似成正比关系.接着,基于所构建椭圆偏振测量平台与传感器耦合模型对该探测系统的可行性与空间分辨特性开展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探测方法可实现皮秒级脉宽弹性波的追踪测量,具备实现空间电荷高时空分辨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