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88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政务的推广应用对政府职能转变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电子政务的供给、需求和供求连接三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措施分别从电子政务发展相关联的三个角度展开。
  [关键词]电子政务 公共管理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012-02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时期,推动政府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的创新,建立起一个透明、高效、回应力强的政府尤为重要。这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需要。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最强有力的助推器。
  一、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不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简单应用,也不是传统政务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更不是简单地将公共事务处理原封不动地搬到网络上。电子政务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实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公共部门内部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等功能,在公共部门、社会与公众之间进行应用服务;是一个基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信息网络和法律支持的、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环境;是为了将基于工业化模型和官僚体制的大政府转化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绩效政府和责任政府;是为了促进公共部门改革、职能重新定位和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有政府对政府(G to G)、政府对企业(G to B)、政府对公民(G to C)、政府对公务员(G to E)四种模式。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政府信息系统建设,主要经历了办公自动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2000年10月至今)四个阶段。据统计,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投入了万亿元巨资推进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联合国开展的电子政务调查中,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逐年上升,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00%的省级政府设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95%的地市级政府设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区县级政府中也有超过90%的设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我国副省级以上、地市级、县级地方政府网站覆盖率分别达到100%、100%、80%。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电子商务也面临一些发展障碍。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障碍
  (一)供给障碍
  首先,政府各部门之间利益难以协调。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未来的电子政务要实现的是“一站式”的事务处理,最终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无缝隙服务”。这就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进行交互式办公。然而不少政府部门将自己所掌握的政务信息资源,当做寻求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筹码,不愿意实现信息共享。其次,缺乏统一规划与标准。缺乏统一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子政务整体向前推进。由于没有建立政务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各地电子政务存在建设标准不统一、系统不兼容、域名关联度低等问题且很严重。这些还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如基础网络等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为今后系统的整合埋下了后患。再次,电子政务人才紧缺。电子政务的推进工作需要全盘规划,应需求来梳理政务流程,因而要求人才不但要熟悉业务还要了解技术。我国大部分政府部门信息化工作专职人员力量薄弱,人才较为紧缺,从整体上看不能适应政府信息化的发展的需要,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的不断普及,信息化工作和任务将越来越重。
  (二)需求障碍
  电子政务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水平紧密相关。纵观国际电子政务进程,电子政务无不是发达国家率先实施和实现的。首先,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水平决定了电子政务建设的硬件平台。电子政务对硬件平台要求较高,需要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和网络传输设备。从而决定了只有较为先进的城市才有能力发展电子政务,同时才有巨大的电子政务发展需求,形成电子政务发展激励。其次,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水平决定了电子政务建设的软件配备。无论是智力支持还是信息的搜集、处理和使用都使电子政务与城市的人才吸纳和信息归纳能力紧密相关。最后,较高层次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水平需要电子政务服务。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管理水平还处在较低阶段,较多政府职能“关系重重”,难以正规的管理和信息沟通方式实现,致使多是电子政务受众对电子政务这种新型管理方式心存疑虑,形成需求障碍。总而言之,我国城市发展阶段的低端现状决定了电子政务需求不足的现状,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供求连接障碍
  首先,电子政务供给与需求信息沟通困难。电子政务出现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政务信息的传播和政务需求信息的搜集,无论是供给方存在的问题,还是需求方存在的弊端,如果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但事实是,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服务中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加大了这一沟通的困难。其次,电子政务供给与需求激励不相容。电子政务供求信息的不对称很容易造成供给与需求激励的不相容。对于政府而言,广泛的寻租可能降低了其透明信息的激励。同时,政府电子政务的供给的主要激励是一种出于政绩考虑的结果,有时甚至是与相应城市对比缺乏此种政务模块的原因。这种供给的激励主要来源于上端政府或权利的考评而不是下端受众的切实需求。对于市民和企业而言,对电子政务需求的激励主要来源于其切实的利益需求,从而不同群体的需求存在现实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加大了需求表达的困难,且其对政府表达信息的效用长期被弱化,压制了其继续表达的意愿。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   (一)优化供给
  首先,协调部门利益,整合信息资源。推进电子政务的难点和焦点就在于利益的协调,解决利益协调问题应当综合运用行政性命令、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分别对待。利益协调问题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政府应意识到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另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是推行电子政务的核心问题。政府应当积极组织彼此间可能大量存在信息需求的部门来进行交流沟通,实施互通工程。通过建设统一的协同平台,将分散在各部门的零散数据整合起来,使信息资源的内在价值充分得到发挥。其次,重视需求分析,做好电子政务建设规划。需求问题是电子政务项目中的首要问题。展开电子政务项目规划的第一步就应该是需求分析。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判断电子政务项目的目标和优先级。接着要界定需求的范围,根据政府部门所处的环境,包括已有的信息技术装备和系统、人员信息化的准备情况,以及项目所针对的业务流向对于信息化而言的成熟度等的不同,则需求也不同。各级政府应该从自身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和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标准。再次,推进电子政务人才培养。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的人才分为两类:一是专业性的技术人才,二是既熟悉政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公务员。对于第一类的人才,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用制度留住甚至吸引这一类的专业人才。对于第二类的人才,政府应悉心培养。电子政务建设与运行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各级政务人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以及他们掌握电子政务的程度有关。从这个层面上说,对政务人员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显得极为重要。总而言之,电子政务的建设不仅要求政府公务人员要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要求他们透彻了解错综复杂的部门间协同运作模式。
  (二)优化需求
  首先,提高企业电子政务需求。政府应通过各种举措推动企业产业升级,改变企业尤其是广大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境况。只有提升企业经济活跃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意愿,其才可能对电子政务这一本身就具有创新性质的事物产生需求。具体而言,政府在这方面一直甚为关注,无论是政策法规还是财税支持,都极大激发了企业活动的积极性。但政府的这些措施应更为重视企业长远发展,有可持续性。在经济发展的长远性和政府举措的当下性矛盾愈发凸显的背景下,就很有进一步讨论制度改进优化的必要了。其次,提高市民电子政务需求。市民对电子政务这一新鲜事物的接受上受其本身能力的限制,因而需要政府通过具体措施来进行推动。如,增强电子政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信息化意识;同时电子政务的使用培训也很有必要。这里就要考虑如何以一个较低的成本完成培训任务。当然,更为根本的是提高市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是一个综合且漫长的过程。再次,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发展很关键。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城市化还是现代化,协调发展极为关键,只有综合持续的发展进程才能带来城市的长期良性质变,从而对先进且高效的电子政务才能产生持久的需求。
  (三)优化供求连接
  供给与需求的有效连接互动,一方面要重视供求信息的有效沟通。针对信息不对称的客观事实,政府必须在信息表达意愿和信息传播渠道上下工夫。表达意愿的提升与市民综合素质和所处的表达环境息息相关,因而要求政府在提升市民综合素质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自由氛围的营造;信息传播渠道应丰富化、便捷化,要求政府应在利用电子政务与信息传播的良性互动优势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大信息渠道的先期营造。与此同时,政府更应注重制度的激励功能,尽可能地改变电子政务供给需求激励不相容的窘境,把政府和市民企业的电子政务使用激励一致化。这就要求政府首先要对现有的电子政务供求制度进行判别,并评估效用和激励方向,扭转或剔除逆向激励的制度,强化和建设正向激励的制度。
  【参考文献】
  [1]陈亚辉.整体政府视野下行政服务中心与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研究[J].电子政务,2015(04):49-55.
  [2]洪毅,杜平等.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李宇.网络时代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瓶颈因素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03):65-68
  [4]孙国民.转型期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09):113-118.
  [5]丁锐.政府业务整合水平对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影响[J].情报杂志,2013(07):191-197.
  [6]赵国俊.电子政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的关系,要针对就业导向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各个领域的基本职业活动,使学生掌握操作技能
特殊动产一物数卖是合同法领域常见的合同履行冲突表现形式。解决冲突的核心在于厘清特殊动产有关“交付”与“登记”行为的效力。本文通过对《物权法司法解释》第6条与《买
费孝通近十多年来的三个重要思想,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贡献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关注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中华民族在多元互动的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和谐观念及精
摘 要 经济犯罪侦查实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战素质。其传统的实训模式存在案例陈旧、师资不足、场所和教具匮乏、实习业务不对口等问题。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从拓宽案例收集编撰思路、建立案例训练题材库、重视网络设施和师生多样化便捷互动平台的完善、以及与经侦实战部门建立长效的联建机制等视角开展工作。经侦实训教学模式也可以从计算机实训平台的应用及诊所式训练等方面进行革新探索。  关键词 经济犯
目的 分析四肢软组织严重创伤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本科室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接收的65例急诊四肢软组织创伤严重患者纳入研究中.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
《反家庭暴力法》是我国第一部反家暴法,针对家庭暴力问题在预防和制约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是我国法治进程的重要标志。其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引起广泛关注,自实施以来发挥
[摘要]大陆法系国家关于“债发生原因”的立法模式有“统一规定”和“分散规定”两种类型。就我国未来民法典对“债之发生原因”规则应采用的立法模式而论,本文倾向于统一规定的立法模式,即将包括民事补偿一般规则所规定的“补偿之债”的发生原因在内的所有债发生原因的在“债法总则编”当中的“债的发生”部分进行集中规定;在规定方式上宜采用“一般规定 列举规定”的方式加以规定,即“债之发生”应包括一般规定和对各债之发
学术史研究,过去基本上是沿循“因书求学”(章学诚)和“因人求学”两条路径.从刘歆到章学诚,属于前者,侧重于从文献的传衍揭示学术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献学的进路;从司马迁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学术史研究逐渐升温并不断走向兴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十分突出的现象.但在以往的学术史研究中,明代相对来说比较薄弱.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海内外
[摘 要]大学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和精神氛围来熏陶和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影响既是潜移默化又是深刻而久远的,因此,营造和谐的大学文化是现代大学发展之必需。  [关键词]文化 大学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    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他们的持续发展,需要具有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同样,一所大学如果缺乏富有个性特色的的大学文化也很难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态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