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中学生兴奋的脉搏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打擂台”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轮流走上讲台充当“擂台主”,接受台下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质疑问难,由教师充当引领者,引导和点拨学生学习,达到教师所精心设计的教学要求和目的,完成课文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竞争和合作中表现自身的价值和潜能。
  其教学步骤是:思疑、质疑、解疑、创疑、化疑五个过程。
  一、思疑
  即自学阶段。这是学生独立钻研课文,寻找疑难,准备答疑,增加知识的过程,也是“打擂台”式教学全过程的基础。由于全班学生都有可能上台答疑,为了使自己多战胜几个“敌手”,又不失体面不至于很快被撵下“擂台”。连平时最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也都认真起来,投入备战状态。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并对课文的时代背景及字、词、句、篇、等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教材、工具书、《课课通》等学习资料自行解决问题。学生既把默读、思考、设疑、批注(作记号,设提问,释含义、解词语)结合起来,又能把手里的工具书、教学资料、参考书集中到落实课文的“双基”之上。这样,课堂就由“死水”变成了“活水”——加快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二、质疑
  这是和“解疑”交替进行的,是台下学生频频向“擂主”质疑问难的过程。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手头资料,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教师要引导、启迪学生质疑,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如:1、从文章题目中质疑;2、寻找关键词;3、从文章内容方面去质疑;4、从表达方式方面去质疑等。于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出来了。如:“从标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有什么含义?”这个过程,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积极去思考、去发掘疑难,显示出课堂教学的活力。学生之间的提问、探讨,与往日教师提问有所不同。因为学生之间交流,更能够消除顾虑,更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更有机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因此能各持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触动。于是,发散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开发。学生发言提问之踊跃,学习兴趣之浓厚,问题探讨之深透,都出人意料,效果相当显著。
  三、解疑
  即由台上的学生来辨析疑难、解答疑难的过程。如果台上的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可向台下征答,于是,“台主”的位置就移交给下一位同学。这一过程,教师的作用是指点迷津,或对于回答不正确的问题给予指正。如:台下问:“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是不是矛盾?”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我就启发他联系注解(1)的内容想一想,台下的学生茅塞顿开,纷纷举手,争相上台抢答。台下又问:“‘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中的‘金陵’是哪里?”(这一提问,老师备课时根本没在意,幸亏我从“金陵十二钗”中知道“金陵”即现在的“南京”。)“擂主”一时答不上来。台下学生莫衷一是:有的说是“金华”,有的说是“杭州”,有的说是“苏州”。我及时指正“南京古称金陵”。显然,答疑的环节能够集思广益,既可补学生思维之不足,也可补教师教学中之缺漏,同时锻炼了学生迅速反应、快速反馈、准确分析判断的能力。这种既有学生之间问答,又有师生之间的活动过程,是紧凑活跃而又轻松愉快的。
  四、创疑
  这一环节,就是学生对课文的再思考,再联想,再质疑。如有的同学在结疑时,又提出了如下问题: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是否答非所问?”2.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何是“一痕”、“一点”、“一芥”,是用错了量词吗?这种质疑可以说是带有明显的创造性质,学生每提一个问题,就是创造思维的闪光。
  五、化疑
  即寓疑于练习之中,让学生动脑动手 ,以深化理解,提高解疑能力。如:台下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联“赏雪景寄情山水”要“擂主”对下联,“擂主”因写不出而被撵下台,有人对出“品美酒感悟人生”荣夺“擂主”。台下又有人用“吟出含‘雪’的诗句五句以上。”来刁难新“擂主”。
  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了。有学生脱口而出:“这节课的时间过得太快了!”;“以后还这样上课多好啊!”我听了,心里“咯噔”了一下,是啊,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所向往的,也应该是语文教师孜孜不倦地追求的。
其他文献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不得不提杜甫和他的诗作。杜甫的诗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充溢着诗人饱满的、始终如一的、爱国爱民的激情,从晚唐以来,杜诗就被誉为“诗史”。如何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得有趣味、更自主,保持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让古诗焕发更大的生机,我在古诗改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结合前段时间进行的把杜甫诗《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的实践与研究,我将古诗改写应注意的
期刊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社区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学习教育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一、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抓牢抓常思想政治教育  社区党委始终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言行,引导全体党员做合格党员。一是在“关键少数”上下功夫。坚持以上率下,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示范领学作用,把思想
期刊
我的妈妈是一名警察,妈妈的个子很高,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妈妈平时很辛苦,经常风里來雨里去的。平时也不化妆,脸上都有皱纹了,我很心疼妈妈。  妈妈的工作很忙,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每天晚上回到家,妈妈都会悄悄地来我房间,看看我是否把被子踢走了,并且帮我检查第二天上学的东西是否都准备好了,然后又悄悄地离开我的房间。现在,我很理解我的妈妈。  其实,刚开始我并不理解妈妈,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不来接我放学
期刊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茫茫人海中,我接触过许许多多的面孔,这其中有俊俏的、丑陋的、和善的、凶恶的……在这么多的面孔中,有这么一张面孔让我难以忘记,那就是一位警察叔叔。  他的个子很高,表情很严肃,总给我一种安全感。他每天都穿着制服,戴着帽子,手上还戴着一双白手套,显得英姿飒爽。  我们学校门口是一个十字路口,每天上学放学,人很多,每到这个时候,就总能看见他站在十字路口熟练地指挥交通。夏天,天气很热
期刊
一节生动活泼的课堂,不但会让教者情绪饱满,也会让听者兴趣高涨。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一下。  一、上课伊始就把氛围营造起来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头很精彩,那么接下来的氛围就顺理成章、一路良好了。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首先要在上课伊始就打好基础。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背背诗、唱唱歌,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跃状态过渡到学
期刊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会有许多朋友,这些朋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也数不清,可是在我心中最亮的那一颗星星是他——王奕然。他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外号,叫“小火锅”。还有他那凌乱的头发,那小小的眼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非常的聪明,也很爱学习。在学习上我遇到困难时,他总会给予我帮助。課堂上的他,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当他遇到难题时,他会找同学或者老师寻求帮助,直到弄懂为止。他这种认真学习的
期刊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做好作文的教学工作是高中语文教学应该落实的一个重要课题。作文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只有生活化的写作素材才能够打动读者的心,可见,生活素材对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基于此,从生活素材对高中作文写作的影响出发,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素材写好作文。  当了十年的语文教师,在高一学段总难看到一篇好的作文。随便拿起一本学生的作文,其内容实在
期刊
大家好,我叫吉博渊,今年十岁,在南街小学读三年级。我的头发软软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会说话的小眼睛,我还长着一个不大不小的鼻子,两个肉嘟嘟的脸腮很讨人喜欢。  我是一个阳光快乐的小男孩,我平时很喜欢笑,脸上经常挂着微笑。我的朋友常问我说:“你是不是每天都有什么高兴的事发生?”我告訴他们,我是用微笑面对每一天。  我平时很喜欢跑步,踢足球。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体育老师让大家解散休息,其他同学都去找阴凉
期刊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微课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的课程表现形式,正在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学科中。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层次融合,实现优质教育环境的创建,促进素质教育的普及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  那么,微课是什么呢?微课一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软件通过录音、摄像或者制作PPT等手段编辑出一段时长为10分钟
期刊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在我们强烈的期盼中终于来了。这是一个展示我们自己实力的舞台,我们都非常兴奋地呐喊起来,呐喊声远远超过了学校广播的声音。  在运动会开始的前几天,我们都积极准备着,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训练。每次训练时都挥汗如雨,伤痛填满我们的记忆,因为我们始终都相信,唯有努力拼搏才能取得胜利,并且不停地告诉自己想要成功就得努力。  运动会终于来了,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操场参加开幕仪式,当校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