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q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做好作文的教学工作是高中语文教学应该落实的一个重要课题。作文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只有生活化的写作素材才能够打动读者的心,可见,生活素材对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基于此,从生活素材对高中作文写作的影响出发,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素材写好作文。
  当了十年的语文教师,在高一学段总难看到一篇好的作文。随便拿起一本学生的作文,其内容实在是不敢恭维。若写记叙文,刻画老师基本上是写半夜窗前的灯光、课堂上疲惫不堪却依然挺立的身姿、放学后的循循善诱等,描写同学则普遍是写一次次痛苦时的安慰陪伴、一次次难以言说的误会、搬家与转学引起的终身遗憾等,写亲人动辄写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辛苦的工作以至于鬓角斑白、犯错时棍棒交加后的幡然悔悟等;若写议论文,议论文的论据,也不外乎爱迪生、张海迪、孔融等,甚至因找不到论据全文说理;等等。学生知识面何等的偏狭,内容何等的空洞。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高考作文中,内容是评分的关键点之一,内容充实与否很重要,而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也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据此评分标准,就必须要拓宽学生作文材料的来源,而且要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实性。最广泛的材料来源绝对是生活,最真实的材料也绝对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媒体舆论,街巷田野,心之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可以说,生活就是学生的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素材。
  如何用好生活这本活素材呢?反观以往的课堂实践,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变“静”为“动”,使写作活起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好比泉源,文章好比溪水,如果泉源丰盛而不枯竭,那么溪水自然会流淌不息。”只有把作文写作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为语文作文写作注入活力。学生受到高中校园环境的限制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少,一直以来都是通过作文书、课外读物等途径积累词汇量,然后进行模仿创作,这使得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如同死物,虽平静,却无活力,欠缺情感。对于学生身边的素材,他们来自最纯粹的大自然和社会,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兴趣。有效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开阔学生思路、扩宽学生写作渠道很有帮助。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之中,用生动鲜活的生活素材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生活素材成为学生作文写作的“源头活水”。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一汪静水,而是充满了生活灵动的气息。
  二、去“伪”存“真”,使情感浓起来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为了使内容充实,凭空想象一些人物和事件来,但是,这样的文章因为没有情感体验,读起来让读者觉得索然无味。如果学生平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注重积累,写作时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事例,不仅可以详细地描述,增强文章的真实性,更能写出真情实感。比如,这样一个学生,从高一上学期第一篇作文中教师就发现了问题,语言表达不错,但是内容总是很空洞,虽然有生活事例,但总觉得不够自然,没有情感,甚至有的事件不合逻辑,可以判定,这个学生作文中的例子是想象出来的,一问,果然如此。于是,每次写作文后教师就和这个学生一起回忆过去的生活,让这个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例中找出可以运用到作文中来的材料。几次以后,作文就没有再凭空想象了。显而易见,生活取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成绩,因为生活素材使学生作文中多了“真”这个让情感浓厚的必须元素,但要真就必须去掉“伪”。
  三、“南水北调”,使材料丰富起来
  现在的学生生活经历较少,觉得没有生活素材或素材太少不想用,就胡乱编造或把别人的事迹完整地复制过来当成自己的。其实,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运用同一个事例,比如,“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事例,既可以解读为“责任”,也可以解读为“爱”,甚至可以解读为“善之本能”。就像只要是水,不管在南方还是在北方,都是一样的,若北方的水不够了,就调用一下南方的水,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只是放的地方不一样罢了。而学生的生活再怎么平淡无奇,总会有那么几件难以忘怀的事件,每件事例又可以做多种解读,只要都是来源于生活,就都能够写出自身的体验、感受,就容易流露出真情实感。总之,“饮水思源”,用好生活这本活素材。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学生作文素材、作文灵感也应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保证学生作文思路永不干涸的源泉。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充分意识到生活素材为作文写作带来的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好生活这本活素材,将生活用生动的語言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为自己的作文增添独特的“魅力”。
其他文献
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语文课堂,作为师生栖居的主要场所,理应充满浓浓诗意,涌动诗的灵性,洋溢诗的浪漫,弥漫诗的芳香,勃发诗的激情,流淌诗的旋律,演绎诗的精彩。诗意的语文课堂犹如美的清泉,汩汩流淌着美的琼浆玉液。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急需诗意之水的浇灌和滋养。如何让诗意之美充盈语文课堂?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与体会。  一、诗意导入,先声夺人  一
期刊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集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和诗人于一身,他用深情诉诸笔端,写出了一行行滚烫的文字,给世人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他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隐士,由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于是辞官后归隐田园,他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农材自然风光,写出大量的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其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就是《桃花源记》,作者通
期刊
第一次读《我的叔叔于勒》是在小学四年级,那时不懂得什么是阶级、什么是社会,只觉得“于勒”是个十足的坏蛋:他不诚实,他骗人,明明自己仍然是个穷光蛋,来信却说挣了大钱,分明是戏弄“我”一家人。读初中了,教师斩钉截铁地灌输:这篇文章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学生不解。等到学生做了教师,才理解了“于勒”的可怜和社会的无情,更同情的还有“菲利普夫妇”作为小人物的穷丑、无奈、辛酸。这些,就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更和谐、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更加关注数学核心素养,学生也始终能在愉悦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在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有趣的、现实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
期刊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不得不提杜甫和他的诗作。杜甫的诗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充溢着诗人饱满的、始终如一的、爱国爱民的激情,从晚唐以来,杜诗就被誉为“诗史”。如何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得有趣味、更自主,保持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古诗的积极性,让古诗焕发更大的生机,我在古诗改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结合前段时间进行的把杜甫诗《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的实践与研究,我将古诗改写应注意的
期刊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社区按照集团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学习教育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  一、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抓牢抓常思想政治教育  社区党委始终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言行,引导全体党员做合格党员。一是在“关键少数”上下功夫。坚持以上率下,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示范领学作用,把思想
期刊
我的妈妈是一名警察,妈妈的个子很高,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妈妈平时很辛苦,经常风里來雨里去的。平时也不化妆,脸上都有皱纹了,我很心疼妈妈。  妈妈的工作很忙,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每天晚上回到家,妈妈都会悄悄地来我房间,看看我是否把被子踢走了,并且帮我检查第二天上学的东西是否都准备好了,然后又悄悄地离开我的房间。现在,我很理解我的妈妈。  其实,刚开始我并不理解妈妈,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不来接我放学
期刊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茫茫人海中,我接触过许许多多的面孔,这其中有俊俏的、丑陋的、和善的、凶恶的……在这么多的面孔中,有这么一张面孔让我难以忘记,那就是一位警察叔叔。  他的个子很高,表情很严肃,总给我一种安全感。他每天都穿着制服,戴着帽子,手上还戴着一双白手套,显得英姿飒爽。  我们学校门口是一个十字路口,每天上学放学,人很多,每到这个时候,就总能看见他站在十字路口熟练地指挥交通。夏天,天气很热
期刊
一节生动活泼的课堂,不但会让教者情绪饱满,也会让听者兴趣高涨。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一下。  一、上课伊始就把氛围营造起来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头很精彩,那么接下来的氛围就顺理成章、一路良好了。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首先要在上课伊始就打好基础。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背背诗、唱唱歌,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跃状态过渡到学
期刊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会有许多朋友,这些朋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也数不清,可是在我心中最亮的那一颗星星是他——王奕然。他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外号,叫“小火锅”。还有他那凌乱的头发,那小小的眼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非常的聪明,也很爱学习。在学习上我遇到困难时,他总会给予我帮助。課堂上的他,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当他遇到难题时,他会找同学或者老师寻求帮助,直到弄懂为止。他这种认真学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