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中职院校人才需求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C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的发挥中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中职毕业生对中小型企业的吸引力,本文基于对大连地区几家企业和中职学校的调研,从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现状分析,对于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以及不同层次人才自身所具备的技能特点,发放调查问卷,查找企业的人才需求和院校的人才培养之间突出的矛盾点,从改善中职院校的教育结构的高度出发,调整教育资源及相关课程,找到院校与企业最佳的契合点。
  [关键词]企业需求;人才培养;技能人才培养结构改善
  1、研究背景
  截止到2016年初,大连地区的技能人才总数量约95万,其中高级技能人才不足22万,占比仅不到20%,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缺口很大。以我市二产高技能人才需求率为例,目前约为3.7左右(2015年第—季度数据),市场及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缺口达72%,形势十分严峻。
  现阶段,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企业,中职院校之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一的研究原因,破解及协调相关的问题矛盾,并实施对策加以解决。
  1.1企业无法有效地吸纳相关的技能人才。
  以大连地区生产制造型企业为例,当前企业人才来源基本是社会招聘,相关职业技能院校人才输送不足2成。特别是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无法从社会或相关院校内直接招聘并迅速E岗投入生产,目前的状况基本上是企业自主培养,达到企业标准及生产要求后方可上岗工作。
  1.2企业在新引入人才培训过程中,需要付出较大的时间成本及经济成本。
  生产线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般是6个月到12个月,培养完毕后在相关的工作岗位还需要大约12个月的成熟期,一共需要1.5年至2年的时间。以E所培养出的技能人才,才能达到企业稳定生产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除去时间成本,企业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需要将相关人员派驻外地或国外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教育,才能达到相关的要求。企业耗费巨大。以及在成熟期内工作中的相关生产质量事故和操作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人才的培养和稳定是企业相当沉重的成本负担和时间负担,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合理的人才引入模式和机制来打破这样的困局。
  2、问题阐述
  针对企业的自身问题以及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矛盾,2016年上半年,本课题组向大连市内范围内的相关企业和中职院校发放了调查问卷表,共发放200份,有效回收163份,有效回收率为82%,详细调查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于企业回馈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具体实施对策。
  调查问卷的发放,尽量涵盖大连地区各种所有制形式以及各种产业类型的企业,以保证其问题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回馈内容进行分析,目前企业对于人才需求和引进,已经人才培养使用过程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3、对策及结论
  针对问卷调查中总结的突出问题进行一一的对策,当前阶段的突出問题是对于产业人才引进的要求,院校无法通过现有课程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
  比照问卷调查的问题三为例,目前企业对于人才所具备的能力,除专业的技能知识外,更多的注重人才对于工作习惯,生产能力和规范,生产环节的工作手顺等偏重于生产方面,品质意识方面及工程控制方面的能力和知识的具备。
  以上企业注重的环节,当前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均无法有效的进行培养和教育。针对以上的矛盾,以大连市房地产学校为例,实验性的对于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与企业需求进行有效的并轨,在人才引入企业之前,就将以上相关方面的技能和能力让学生的到有效的教育和培养。
  改革职业生涯与规划课程,以往学校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主要培养学生对于人生、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以及对于理想和现实奋斗层面方向指引和人生观的培养。
  大连市房地产学校针对当前企业的用人特点和需求,在相应课程完成的基础上,引入企业相关的控制文件,编写成相应的课程,《工程品质管理表》,《作业指导书》,《FMEA》等相关APQP和PPAP文件,编辑成校本教材,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对于学生进行详细的技能和实训教育,甚至可以针对整个生产线的设置和不同的工位工种,参考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偏好,进行差异化的教育,实现人才教育的实用最大化。
  实现在人才进入企业之前,就是的人才具备企业需要的生产习惯,品质意识和工程控制规范。
  对于为行业企业定向培养的技能人才,需要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和知识结构,需要结合企业的相关技术文件和技能标准,配以职业教育的教材和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培养人才,使得人才在走出校门后,可以迅速融入企业中去。
  课题号:ZJX2016JT01YB《职业院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例及效果研究》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职称委”“辽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2016专项课题
其他文献
[摘要]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之一。重庆两江新区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如何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一大社会热点问题。  [关键词]土地征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当前,重庆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时期,重庆两江新区作为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肩负着“十年再造一个新重庆”、“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市场和政府双重力量的作用下,我国旅游产业在规模和结构上加速升级和优化,旅游业产生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城。本文探讨了雷山古苗疆文化旅游城方案设计,以便相关同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文化旅游城;设计;雷山;古苗疆;方案设计  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也越来越大。文化旅游城市建设既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促进对当地经济发展,也能全方位的
期刊
编者语:  自2017年3月中句各地密集调控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持续降温。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取得初步效果的同时,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深刻的变化,此次房地产调控面临的市场基础与以前的调控呈现明显的变化,这就客观上要求房地产市场需要根据新的市场环境,把握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新逻辑,特别是要注意防止多项短期政策叠加可能引发的局部风险。敬请阅读。  一.房地产调控的
期刊
[摘要]传统控规中对建筑高度控制“一刀切”的控制方法对于地形多变的山水老城区并不适用,不仅加剧了文化传承、更新改造建设之间的矛盾,同时使原有山水空间特色丧失。因此在南京江浦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就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适宜山水老城区地形多变的“指标双控”方法,使得建筑高度控制更灵活,更适于开发建设,老城所在的“无形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控规;控制策略;指标双控;建筑高度;山水老城  1、
期刊
[摘要]地铁作为城市交通最便捷的一环给城市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推动力。地铁车站的建设也因地铁的广泛应用而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在建设地铁车站时就必须考虑车站配线上方空间的利用,从而使得地铁车站的建设更符合当地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佛山三号线车站数据进行分析,展开对地铁车站配线上方空间利用的思考,希望能为后续开发提供思路。  [关键词]佛山三号线;配线上方空间;综合利用;  在佛山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高
期刊
[摘要]在进行房产测绘的过程中,测绘面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能够为房产的实际交易面积进行确定,不断促进房产交易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房产测绘行业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对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还具有非常大的差距,而且在测绘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对于测绘面积的精准性有着巨大的影响。本篇文章就是针对房产测绘中测绘面积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期刊
[摘要]本文以遵义市大山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为例,在简要介绍该项目背景、必要性、意义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综合治理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遵义市;土地综合治理;地质灾害坍陷区;城乡发展  1、项目概述  1.1项目概述  遵义市大山村土地综合治理项目是城市新兴建设区域近郊的一处生态农业区,地处遵义市新蒲新区西南,距离新蒲新区行政中心约3公里,距离遵义市高铁东站约6公里。项目
期刊
引言  在经历了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城市发展有了很大提高。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当下,我们也面临着土地增量资源稀缺,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城市服务功能及环境品质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和盘活存量资源,已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一道新课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拓展了城市的空间,便捷了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而且拉升了沿线地区,特别是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价值,极大的促进了各种资源在空间格局上的优化配置
期刊
[摘要]纵观可知,在景觀设计中,植物作为构成园林景观的四大要素之一,其所起到的空间营造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有效营造,可以充分满足跟景观相关的时间构成以及空间构成、艺术构图等方面要求,并符合防灾及降暑、遮荫等具体的功能需求,在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中,其可谓是重要的生命象征以及关键的人文载体,应用意义十分深远。在此,本文将结合实例针对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方式进行简要探讨。 
期刊
[摘要]将传统元素应用在现代住宅设计中既体现古典造园艺术美感,叉能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本文主要就新中式景观风格在苏州木渎合润御府这个项目中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粗浅的探析。  [关键词]新中式;景观;中式元素;运用  1、“新中式”的概念和应用  1.1何谓“新中式”景观设计  “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