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导管射频消融心房-大静脉电隔离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deng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 )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特点 ,评估心脏起搏和导管射频消融进行心房 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结果。 方法  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 ,年龄 (6 0 7± 6 8)岁 ,5例有黑、 1例有晕厥发作史 ,病史 1~ 2 0 (7 6±6 0 )年。全部病例完成各项临床常规检查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作心房 肺 (或上腔 )静脉电隔离治疗。 结果  8例患者中 ,房颤每天均有发作的 5例 ,每周发作数次的 3例 ,有 4例植入心脏起搏器后不能控制发作。动态心电图示房颤终止后的平均窦性停搏时间为 (5 0± 1 9)s。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与房颤相关的靶静脉为上腔静脉 2例 ,左上肺静脉 3例 ,有 3例未能确定起源点。作射频消融电隔离大静脉共 2 2根 ,平均随访 (2 78±15 9)d ,无房颤发作 6例 (75 % ) ,2例复发病例行第 2次电隔离后分别随访 2个月和 2 5个月 ,均再无房颤发生。其中未植入起搏器的 4例多次动态心电图复查无窦性停搏发生 ,2 4h总心率均在正常范围。 结论 部分阵发性房颤伴病窦综合征的患者 ,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大静脉能够完全消除房颤的发作 ,窦房结功能可以恢复 ,这一现象说明部分慢 快综合征患者的病窦综合征表现可能是继发性和可逆性的?
其他文献
运用高级流程图分析发现,现有居民办理房屋过户流程存在办证过程程序多,信息重复审查,行政服务偏重形式,深层次服务工作不到位,办证过程中的资料没有真正实现共享等不足,提出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S)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的情况及M2受体和IKACh在犬心房、心耳及其相邻大静脉的分布特点及胺碘酮对IKACh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胆碱能房颤的机制。方法10只
<正>患者女,53岁。主因"右上臂包块2个月"就诊,无上臂感觉异常及其他不适。查体:右上臂上段内侧距腋窝6 cm处扪及一肿块,大小约2 cm×3 cm×1 cm,边界清,质硬,表面光滑,活动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CXCL5在Hela宫颈癌细胞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XCL5对宫颈癌细胞的致癌潜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T-PCR检测Hela细胞中CXCL5及其受体CXCR2的表达;
目的:大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并未完全阐明,但多数学者认为大肠癌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及多种基
文章对太原市尖草坪区地质灾害现状以及诱发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宣传培训、部门联动、群测群防、巡查检查、应急响应、筹措资金等方面
目的研究R371H和P266T两个位点突变对ATP敏感性钾通道特性的影响,揭示上述位点突变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用人胚肾细胞表达Kiv6.2野生型、R371H和P266T位点突变后的通道,用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属于β亚科疱疹病毒,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一系列的研究显示HCMV与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发病机制关系密切。在脑组织中,细胞之间传递
胶质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脑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最具侵袭性的致命性脑肿瘤。转录激活因子5(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5,ATF5
目的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辅助设备的日益完善,内镜手术作为切除颅底中线区肿瘤的重要手段已获得广泛认可。不仅如此,颅底内镜手术范围现正在向侧颅底延伸,但目前还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