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小学信息技术课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825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到月亮上荡秋千”谈起
  在国际儿童年“我在2000年”为题的国际画展上,中国儿童胡晓舟以一副想象2000年到月亮上荡秋千的绘画作品,赢得了世界儿童画一等奖,他为什么能在高手如林的各国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呢?印度艺术家伊戈尔一语道破天机:“他无疑是这里最具想象力的孩子!”
  显然,胡晓舟敢于把现实存在的月亮、星空、孩子、游戏等进行组合,发挥了丰富想象力,敢于“异想天开”,因而获此殊荣。可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们却常常想象力枯竭。他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是21世纪教育的最高境界,想象力却是创造的羽翼。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更需要培养那种认为“雪融化后变成春天”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二、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小学生的想象力打破时空界限而任意驰骋呢?
  1.克服从众心理,鼓励标新立异
  一般说来,多数学生已习惯于自己的说法、做法要跟大家一致,这是正常的从众反映,同时也有许多儿童凭借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展开想象,进而创造新的形象:作文中,谈到自己成为2020年中国最年轻的国家主席;图画中,看到一个圆,学生能想象成娃娃的脸、车轮、钮扣、呼拉圈、钟表、圆盘、糖葫芦……但这些天真幼稚的现象往往被教师看成幼稚可笑,甚至被视为“异想天开”。这样的教育下,雪化成的只能是“水”,怎么会是春天呢?学生的想象力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笔者却认为,不“异想”何以“天开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谆谆告诫同行:“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教师必须从从众的误区中走出来,重视、爱护、珍惜学生的想象力,横加制止就等于扼杀智慧。
  2.精心设计多元化作业,激发学生创造
  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因此,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就注意激发学生情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教Word软件中《名片的制作》一课时,用丰富多彩的名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待新授完制作方法后,便布置作业:请每位同学为三十年后的自己设计,并制作一张名片。学生本身就对“名片”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极其渴望能得到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所以学生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参与。最后,待老师检查作业时,发现全班五十多个作品无一雷同,设计独特、风格各异的作品比比皆是。甚至打破了原有名片的常规,比如尺寸、内容、文字排列形式……还有,学生凭借着他们对远大理想的憧憬,为自己的将来绘制了美好的蓝图。大到总统,小到工人,还有一些我们当今社会从没有听说过的新职业,都在他们富有童趣的想象中脱颖而出。可见,孩子们的创造空间很大很大,而且孩子们的可塑性也很强很强,教师有组织地带领孩子去编织想象的花兰是有无穷裨益的。
  3.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在解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讨论,让学生从多决断、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尽可能寻求出多种答案。例如,计算机“画图”软件的教学中,在没有接触“曲线”按钮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按钮,能有几种方法完成一间欧式房门?这样,学生自然兴趣盎然,积极思维,寻求答案,开动了脑筋,培养了创造性。
  4.教会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保证想象表达
  当孩子想象的人、物于脑中时,教给学生表达想象的技能是很重要的。语文老师可让学生娓娓而谈;音乐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当然,我的信息技术教学也有独到之处:在“金山画王”软件的教学中,我给出一个背景,说:“在美丽的大森林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可是,随着人们的乱伐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的破坏,动物越来越少,为了能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动物王国决定召开大会。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快捷的方法,在大森林的背景图上,填上你们喜欢的动物,将它们变多、变形、转向,使我们的图画更加美丽。”从而,学会添加图象,并修改属性。这样图画一定妙趣横生,学生的想象力一定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三、 教师保持童真,对世界充满想象
  英国达尔文认为想象是人类“一切功能中的皇后”,想象的本质是创造,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人的想象的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我们不能不感到肩上的重任。我始终认为榜样的力量永远比某时某刻的娇饰的苍白的语言要强百倍。因此,教师自身要“教学相长”——在教育过程中努力拓展自身的想象力,才会对儿童的想象独具慧眼,从而才能引导学生把想象变为创造。
  今天,只要我们既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又能发挥天才想象力,那么到“月亮上荡秋千”的一天一定会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这一天终将会降临眼前,那时,从这里由我们的宫殿,高出传来圣洁的钟声,悬在我们头顶的黑纱,被撕成碎片,珍珠和钻石为我们,向大地撒遍。”
  
其他文献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尊重以下几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 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尊重学
期刊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网上教学环境具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优势互补性等特点。网络化教学必受到了社会、学校、教师、家庭以及孩子本人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包含三个因素: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的支持下,教学既可以面向个体的、小组的,也可以面向班级甚至更大群体的多种组织形式。而与传统教学过程不同的是,网络环
期刊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就对毕业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我主要采用两条办法:一是作业批改记录。每次批改作业发现的主要问题,都作好登记,注明错误性质,是多用、少用、误用,是粗心出错,还是不理解出错,并分析原因,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薄弱环节,同时取得学生常见错误的第一手材料。二是全面的质量分析。每次统考
期刊
充满朝气的基础教育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相应,教师也务必重新构建自己的教学方式。教育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传播知识的过程,而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课堂教学是整合的核心。以下是我在上摩擦力这一节课时采取的一些与信息技
期刊
世界上最希望孩子有所作为,最希望孩子超越自己的,除了孩子的亲生父母外,就是老师了。有句话这样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教师正是肩负着重神圣使命的人,是对学生倾注全部身心和无私奉献的人。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需要付出很多心血。然而,有时教师尽管很负责,很辛苦,很周到,很尽心,却得不到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正确利用批评与表扬的艺
期刊
爱国主义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民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起的维护祖国尊严、奋发图强、报效国家的意志。它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更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如何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一直是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现就本人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古代文明培养爱国情感。  中国古代文明是灿烂的、辉煌的,是领先世界的,为世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但是,我们不能理解为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就要排斥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尽管“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其实,由于英语课堂上汇聚着各种复杂的因素形成,再先进的教学法也很难适应所有的学生和教师。教师只有了解各种教学法的特点,善于分析与教学相关的各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英语课堂,培养出高质量的英语人
期刊
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要使学生产生体育的需要,就必须使学生有学习和从事体育的兴趣,因此,加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兴趣,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中小学生已有的某些运动兴趣,是比较有限的,而且也不太稳定,大多尚未形成兴趣中心。学生的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可以拓展的,如对某些教材缺乏兴趣,是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的。那么
期刊
一、探究性学习及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究,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逐渐获得阅读能力和探究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能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思维变得丰富,变得活跃。只有使学生对这一学科有了兴趣,才可以激发他们的钻研精神,才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故而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有利条件,调动一切教学手段,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