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l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柳州在广西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路径探索: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着陆点,促进体系示范;以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国家试点城市建设为着手点,促进制度示范;以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协同企业走出去为着眼点,促进协同示范;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为着色点,促进文化示范;以职业教育扶贫富民能力提升为着力点,促进扶贫示范;以职业教育柳州模式构建为着亮点,促进模式示范。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示范区;现代学徒制;民族文化;柳州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02-0006-04
  2005年以来,教育部先后与多省区共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以“试验区模式”探索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建设[1]。自2010年3月天津从“试验区”升级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2],成为国家唯一的职业教育示范区后,各地以天津为模板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的建设方兴未艾。
  2009-2013年,广西与教育部合作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随着试验建设的扎实有效推进,已逐步形成以柳州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建设新局面。2017年3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与柳州市人民政府签定共建“广西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协议,柳州成为广西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建设的重心,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初步形成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柳州模式[3]。在试验区到示范区的积极探索中,已从体系完善、模式优化、国际协作、文化传承、帮扶引领、特色凝练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示范区建设路径。
  一、体系完善: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着陆点,促进体系示范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起点,也是关键点[4]。广西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的过程中一直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终极目标,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落地。目前在专业布局、中高本衔接、终身学习上推行的举措已见成效。
  (一)谋划专业布局
  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和优化专业结构,坚持制度引领,做到科学布局。一是坚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方案。紧贴产业,紧贴市场,紧贴岗位需求,对校内专业结构设置进行优化调整。通过调整和优化,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二是通过“助、创、托、并、撤、规”的调整思路,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进行科学规划调整,按照“统、强、补、建、退”的专业优化思路对柳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进行统筹优化,并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将出现的问题提出妥善解決方法。
  (二)优化中高本衔接
  优化中高本衔接,拓宽升学通道,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是模式优化。以中高本衔接一体化模式为依托,深入探讨中高本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运行机制等方面的衔接问题,理清中高本衔接一体化模式培养定位问题,创新中高本衔接课程体系,落实高职“提前介入”的管理机制,搭建中高职衔接培养平台。二是机制构建。研究并构建了中高职衔接“三维协同”运行机制,有效促进中职、高职、地方三个利益相关者达成真正的协同,通过动力共享、责任分担、互动交流和激励评价,实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发展,使参与的职业院校获得实惠和发展。
  (三)完善终身学习
  完善终身学习,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共建示范区以来,柳州市在完善终身学习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一是多维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柳州市各职业院校充分利用资源,面向社会各类人群开展了2万多人次的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上万人次,发挥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二是职业教育走进社区。“柳州市社区学院”组织教师与学生深入到柳州市各社区,向居民宣传职业教育的新政策;提供家电维修等技术服务;开展茶艺、插花、面点制作等职业技能培训,惠及居民5000多人次。三是建设公共服务培训基地和机构。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大学、天津职业师范大学等一批区内外管理水平高、办学成果显著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合作共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柳州市交通学校建设东风景逸特约服务站,用于柳州汽车企业人员汽车维修类培训。
  二、模式优化:以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国家试点城市”建设为着手点,促进制度示范
  在探索广西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中,柳州以推进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深化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统筹确定了首批26个试点单位(7所学校、19个企业),在与柳州支柱产业相对应的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汽车商务、汽车技术服务、轨道交通5大专业集群中遴选了机械设计与制造等15个专业,1118名学徒,整体有序地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5],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一)制度创新
  柳州统筹辖区内职业院校和企业,着重在探索地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上下功夫,先后编制出台《柳州市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柳州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企业师傅团队建设方案》《柳州市参与现代学徒制企业的考核评价标准》《柳州市参与现代学徒制企业师资(师傅)评价考核标准》《柳州市现代学徒制第三方评价考核办法》《柳州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督查评估办法》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丰富了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内容,在推进策略和探索研究上走在全国的前列。
  (二)机制创新
  在制度创新的同时,柳州还通过成立并运行局际联席会议、职教集团、校长协作会等工作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统筹部门资源、企业资源、院校资源的作用,建立了适合柳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运行体制和机制,促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有效运行。   三、国际协作:以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协同企业走出去”为着眼点,促进协同示范
  企业需要技术工人,柳州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到哪里,职业教育就服务到哪里,二者相伴而行,协同发展。
  (一)“借船出海”,技术技能人才伴随企业走出去
  鼓励柳州各职业院校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借助境内、外知名企业,采用“企业主建,院校主教”等模式,开展海外合作办学,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在印尼成立的“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东北皇家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的“泰中轨道交通学院”,以及组建“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国际职业教育集团”等。
  (二)“借船上岸”,技术技能服务伴随企业走出去
  通过校企联合海外办学、成立产品应用推广中心,为柳州企业及其产品“走出去”提供配套的技術咨询、服务,同时也为东盟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改造、技术研发和技术培训服务,如柳工-柳职院全球客户体验中心以及印度分中心的落地,不仅成为国内企业、国内产品“走出去”的战略输出平台,同时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典型成功案例。
  (三)“标准伴随”,提高伴随企业走出去的职业教育品质
  首先对引进的职业教育国际先进标准、行业企业先进标准进行本土化改造,强化内功,形成中国标准;通过海外办学,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模式和理念、设置标准和人才规格向东盟输出,为柳州企业及其产品“走出去”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将柳州产品制作及技术服务标准向海外输出。如AHK上海办事处重点推进了“中德广西(柳州)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建设,柳州铁道职院共举办了4期“泰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了泰国12所院校教师共66人次。
  四、文化传承:以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建设为着色点,促进文化示范
  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民族文化、技艺文化等。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中探索了职业教育如何服务民族文化传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举措和特色文化。
  (一)文化传承基地建设
  通过努力创建民族文化传承基地,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防止民族文化在传承中断链。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的“民族文化(苗族扎染、蜡染)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已与企业共同开发创新产品30多项;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市文化局共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博物馆”,被广西文化厅授予自治区非遗传承基地;柳州二职校引进国家级侗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与企业合作打造“侗族文化传承基地”;融水县职校借助“广西融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平台苗族蜡染画培训基地”优势,于2018年在县文化馆百花园展厅举办首届蜡染画展,《人民日报海外版》进行了报道,反响很大。
  (二)民族特色培育
  通过对民族特色的培育,提升文化的魅力,促进文化的传承。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培育的民族特色品牌——“桂北民艺”获外观设计专利11项,并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中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的赞扬;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曾柳霞所在工作室出品的文创产品“炫彩柳州”成为柳州市政府赠送外宾的城市名片;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创立的文创产品品牌“侗礼”也已经完成整体形象设计及工商注册。
  五、帮扶引领:以职业教育扶贫富民能力提升为着力点,促进扶贫示范
  职业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广西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示范作用关键的着力点就体现在对扶贫工作的支持与促进上。柳州在职业教育扶贫富民上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在送教上门、精准扶贫与特色助残上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送教上门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大力为柳州市县边远、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服务。2017年以来,面向农民工及贫困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及扶贫培训17期、培训和鉴定1670多人,为三江县精准扶贫对象举办“电子商务”“旅游服务”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贫困人员180多人。
  (二)精准扶贫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结合学校精准扶贫联系点——融水苗族自治县滚贝侗族乡吉羊村实际,对接扶贫联系点发展需求,从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为滚贝侗族乡的村民开展“造血式”扶贫,推动“职业教育扶贫富民能力”提升。
  (三)特色助残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持续开展残疾人全日制职业教育,2018年招收残疾学生60多人,现残疾学生规模保持在170人以上,该校在残疾人职业教育上摸索出来“残健融合、三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受到中国残联高度关注。柳州城市职院与柳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柳州市柳江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融安县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鹿寨县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共计培训843人。
  六、凝练特色:以职业教育柳州模式构建为着亮点,促进模式示范
  职业教育要形成特色和亮点,就要努力追求、发扬优势、勇于创新。是否能够凝练出特色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能否很好示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柳州职业教育在示范区建设中已逐渐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亮点的发展模式。
  职业教育柳州模式可概括为“政府主导、双元一体、教产相伴、融合发展”,包括四方面基本内涵:其一,“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发展动力。柳州职业教育是在政府政策和战略设计的直接指导和推动下发展壮大的。其二,“双元一体”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企业和学校、产业园和职教园结成多条纽带,形成职业教育高位发展的基础环境,是柳州发展职业教育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其三,“教产相伴”的职业教育发展形态。全面深度的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伴随企业发展,标志着柳州职业教育“高位运行”的发展水平。其四,“融合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特色。融合发展成为柳州职业教育发展的亮点,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范例,展示了远景。
  职业教育柳州模式是中国职业教育模式的组成部分,它为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和最终成型指出了一个方向,提供了一个范例。
  参 考 文 献
  [1]徐福圣,徐广宇.职业教育改革试验4.0示范功能定位[J].教育与职业,2017(9):19-24.
  [2]徐福圣,闫广芬.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主体关系探析——以天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1):22-25.
  [3]黄栩.广西职业学校社会服务体制机制——“柳州模式”的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9):62-64.
  [4]檀祝平.求真、务实、创新: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8(18):18-24.
  [5]潘旭阳,史庭宇.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建设整体推进策略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3-8.
  [6]牛凤莲,陈朝阳,凌瑛,胡斌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主题转型与发展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7(34):14-19.
其他文献
布拉格,一个九月金色的午后,按照约定,我前去拜访捷克著名小说家克里玛。当时,他已年届八十,但精神矍铄,始终笑盈盈的样子,让你觉得格外的和蔼和亲切。在他宽敞的别墅里,我们的交谈流畅而愉快。星灿和我主编的“克里玛系列”就放在他书架显要的位置上。他说能面向中国读者,对他意义重大。至今,他已有七本书被译成了中文。不久,花城出版社还将出版他好几本书,其中有他自己相当看重的《我疯狂的世纪》。  尽管经历坎坷,
摘 要 在“互联网 ”时代,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是现代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基于社会网络及协同理论的视角,建构了一个以职业性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有效联结为方式、以校园教育与企业生产高度耦合为路径、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统一为动力、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条件支撑的C-TRPS式立体协同人才培养机制。这一机制的具体实现路径包括:转变人才
摘 要 推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现代化、高职院校内部治理适应外部治理变革、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应当着力完善决策、执行和监督结构,确保决策科学性;厘清层次、健全内容,统一理念、完善规则,规范程序、强化执行,深化学校依法依规管理;建设共同价值观、提升领导力、培育和谐人际关系,推动文化与制度协同治理。  关键词 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治理结构;管理制度;治理文化  加快高职院
我自幼酷爱京剧,几十年间,看了数以百计的京剧剧目。其中三国戏占据相当的比重。近年来多次去四川和重庆所辖地区开会、采风,与当地非止一二位文友议及与属地相关的京剧剧目,感触良多。最近,我与四川省散文学会领导同志张人士谈到京剧《金雁橋》(擒张任),他告诉我,金雁桥的原址就在他们老家广汉。我听后甚感兴趣,他说日后有机会带我去看看。我们接着又谈了其它的一些与四川和重庆地域相关的京剧剧目,引我联想起当初(幼年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的学徒训练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制度,是我国当前开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现代学徒制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开展促使师傅和徒弟角色发生转变,即学校学生角色转向学生与员工双重角色,企业员工角色转向员工与师傅双重角色。学徒角色的转变,产生了学徒对自身的角色认同度低、学生角色弱化、双重角色冲突等问题;师傅角色的转变,产生了师傅角色意识不强、角色认同度低,师傅角色扮演能
原本,那棵树的故事已有了句号,哪想,今春一个议题,让树的话题得以延续。  春节刚过完,西村的村长陪县减灾办的科技人员上山来,对有隐患的山体进行一番考察后,拟定一个议题:全村唯有村民刘有福的房屋紧贴着松酥山体,此处属泥石流重大隐患区,入夏前必须搬下山。  此事一嘈开,都说刘有福命好,要住政府出钱修建的新房了,真是有福。哪料,风声吹进刘有福的耳朵,他心烦意乱,嘴与老屋的门一下紧闭起来。心想,住山上五六
摘 要 从研究进展和知识基础两方面对SSCI收录的4种职业教育研究刊物中1033篇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包括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学习理论、职业发展、职业教育公平等四大主题;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前沿主要涉及拓展学习、情境学习、成人学习、生涯发展理论、工作场所学习、学习过程、统计方法等研究问题;由8篇早期奠基性文献和14篇关键节点文献构成了国际职业教育的
第一季度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95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数据显示,本季度市场供求状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征。  一、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  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市场需求人数均有所增长,求职人数同比略有减少、环比有所增长。  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74.8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466.9万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
摘 要 建设名师工作室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纳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是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优秀教师成长机制、创造优秀教师成长环境的有效途径。长春市名师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围绕培养优秀教师、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社会咨询与技术服务、开展社会培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和做法,但也存在各工作室建设成果不均衡、中职学校名师工作室成果质量不高
1  我的小名叫麻狗。我已经五十七岁了,大名顶多被人叫过五十回。我的大名一般在关键的时候才用,就像我当年的新衣裳,要相亲的时候才穿。  这一次,我的大名上了报纸,还上了什么网,真是出了大名了。  我不能一上来就拣好事说,就说相亲,就说上报纸上网。我还是先说说我的身世。  我生在乡下,从小就没了爹妈。我爹在“大跃进”时得水肿病死了,这个你可能知道,“大办食堂”饿死的。不上一年,我妈又在堰塘里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