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40/CKpan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染色检测胃癌淋巴管癌栓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ire6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应用D2-40/CKpan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染色(双标记)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胃癌淋巴管癌栓及其预后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01年1—12月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行胃癌根治术的108例进展期胃癌的组织蜡块,以苏木精-伊红染色为对照,评估D2-40/CKpan双标记对淋巴管癌栓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总体生存的关系。

结果

苏木精-伊红染色检出淋巴管癌栓57例(52.8%),D2-40/CKpan双标记检出淋巴管癌栓73例(67.6%),后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前者(P=0.007);苏木精-伊红染色中8例为假阳性,24例为假阴性。经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的淋巴管癌栓不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4),还与患者的总体生存有关(P=0.043);但经D2-40/CKpan双标记评估的淋巴管癌栓则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无关(P=0.422和P=0.402)。

结论

D2-40/CKpan双标记提高了淋巴管癌栓的检出率,但基于其评估的淋巴管癌栓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无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中国人的健康。随着肿瘤分子标志物研究的深入和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应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模式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和贝伐单抗等开始应用于临床。基于肿瘤分子分型制定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必将使更多的患者从治疗中获得益处,是未来胃肠道肿瘤治疗的必然趋势。
目的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RASSF2和sFRP1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从而为散发性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59例散发性直结肠癌患者和59例健康对照血清sFRP1和RASSF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RASSF2和sFRP1甲基化者分别为16例(27.1%)和18例(30.5%);而59例健康对照无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剥离盲袋肌鞘内拖出术在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2例高位肛门闭锁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68例行前矢状入路直肠黏膜剥离盲袋肌鞘内拖出术(肌鞘内拖出组),64例行经典Pena手术(Pena手术组,分为结肠造口、肛门成形和关瘘三期手术)。术后进行门诊随访,采用Kelly评分评估术
基于氟尿嘧啶的术前同期放化疗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标准治疗模式,而探讨新化疗药物如希罗达、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在其新辅助放化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兴趣,并开展了一系列Ⅰ~Ⅲ期临床研究,部分取得了积极结果,而有些并不理想。希罗达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地位已普遍获得公认,且有取代常规氟尿嘧啶趋势,而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及生物靶向类药物在其中的作用却存在明确争议,临床获益有限
环周切缘(CRM)是指肿瘤浸润最深处与系膜切除边界间的最短距离。CRM对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及对直肠癌治疗的指导作用已获得共识,然而,结肠癌CRM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学者关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结肠癌CRM阳性率约为10%,且结肠癌CRM阳性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影响结肠癌CRM阳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脉管瘤栓等。规范化手术可能降低结肠癌CRM阳性率,对结肠癌CRM阳性者采取术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40例消化道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40例消化道囊肿病变位于食管8例,胃11例,十二指肠5例,结直肠16例。37例(92.5%)病灶获完整剥除。术中结肠穿孔1例,予金属夹夹闭,保守治疗后好转;食管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