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方言有什么用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拐子”?

我是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2019级博士生,师从曹志耘老师,专业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是方言。在《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的制作工作中,我负责后期的校对工作,用专业知识为湖北抗疫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月下旬,日益严峻的疫情使我认认真真做起了一个“宅女”。每天看着新闻和各类报道的推送,我的心里有些忧虑,又迫切地想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这时候,我所在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简称“语保中心”)的王莉宁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建议:在“语宝”微信公众号里推送有关疫情防控的消息,既激励大家,也鼓励我们自己。
  2月10日,“齐鲁医院医疗队48小时制备武汉方言手册”新闻发布。当夜十一点,我和其他师姐妹们就收到了王莉宁老师发来的消息:语保中心决定加入湖北防疫战,提供方言服务支撑。次日中午,王老师将有关“抗疫语言服务团”和“抗疫方言通”的新闻初稿发给了大家。中心的同学们迅速整理编辑,推送了这一消息。
  在朋友圈转发了这则消息后,我收到了一些质疑。一位朋友略微不屑,说:“武汉方言还能听不懂?”我便问她:“‘拐子’是什么意思?”她说:“人贩子?”这回答看得我一乐。其实,武汉话的“拐子”是“哥哥”的意思。

马什么梅?


  “抗疫方言通”的形成,首先需要语保团队完成湖北方言转写和音频录制工作,然后再由技术团队将这些材料整理、制作成电子版的程序。初期,我们选择了湖北、襄阳、宜昌、黄石、荆州、鄂州、孝感、黄冈、咸宁9个方言点,每个方言点都需要调查录制76个诊疗常用语句和156个诊疗常用词汇。为了在第二天上午之前完成语音采样和文字转写,各个团队几乎是通宵达旦地工作。
以前,在方言调查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我:“你研究这个有什么用?”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回答他们:“我们能在危机时刻提供应急服务。”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2月12日,“抗疫方言通”正式上线,每个语句和词汇条目下都标有普通话和方言的文字对照,使用者点击条目即可实现普通话和当地方言语音连播。与此同时,我也迎来了自己的任务:“抗疫方言通”的校对工作。我们需要对9个方言点的语句和词汇逐个点击播放,同時根据音频核对相应的文字内容。简单点说,就是“点击、听音频、检查文字,并不断循环这个流程”。说起来这个任务好像并不难,但实际上它极考验人的耐心与细致程度。
  我接到这个任务时,已经是12号晚上近九点了。一共有9个方言点亟待核对,语保中心的同学每人都认领了一个方言点,我负责的是宜昌点,最后由康健侨师妹进行问题汇总与整理。实际上,春节以后我一直忙着撰写自己的方言调查报告,已经连续熬了好几天夜,迫切渴望休息,但一想到“方言通”是提供给一线医疗人员使用的,核对任务刻不容缓,我立马打起精神,对宜昌点的内容进行了核对。
  宜昌点的语音采样质量整体较高,文字转写也基本没有错误,偶有几个地方出现了方言音频无法播放的问题。顺利的工作进程、枯燥的重复操作以及多天熬夜后的精神状态,让我慢慢难以集中注意力。在进行后半部分内容核对的时候,我就如影视剧中记性不好的大爷一样,音频内容听了就忘!“马什么梅?什么冬梅?马东什么?”为了确保文字和音频内容都核对正确,我一遍遍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将每个音频都听上两遍、三遍。晚上10点左右,我完成了宜昌点所有内容的核对工作,并整理好问题发给了健侨师妹。

莲花清瘟——连花清瘟


  就在我以为这项工作已告一段落并重新投入到调查报告的撰写中时,13日晚上,王莉宁老师将“方言通”的进一步复核整理工作交给了我和蒋璨芬、王芊芊、潘莹莹三位师妹。我们四人迅速组建了“方言通复核小分队”,分工合作,根据昨天初步的审核结果对9个点的内容进行了二次核对。不查不要紧,一查还真又发现了不少问题:句子标点符号缺失;错字别字依然存在,例如“连花清瘟胶囊”写成了“莲花清瘟胶囊”;按照条目要求,音频需要有“过去、现在”两个词汇,但播放时只有前半部分内容,后半部分缺失等等。
  四个人完成9个点的核对内容,所需时间要比9个人一起工作时多一倍,但好处也有,沟通交流起来方便高效,不会出现人多嘴杂的情况。初步将问题整理好之后,已是半夜12点多。因为师妹们尚是研究生一年级新生,我担心她们对一些问题把握不清,因此14日早八点半,我请她们对整理好的问题再次检查确认,有疑问随时发在群里讨论。
  接下来的步骤,本应是将汇总好的问题反映给制作“方言通”的技术团队,由他们进行修改。但相对于技术团队,我们核对者对问题的具体内容更清楚,与其让他们根据材料打开文本寻找问题和修改,不如由我们在发现问题时直接修改好。于是,经过短暂的沟通协调,我们达成了新的合作模式:我和师妹们负责修改文字材料,并列出问题音频的清单,然后让技术团队根据我们提供的材料对“方言通”进行修改更新,个别缺失或有问题的音频,再由王莉宁老师联系补录。
  “方言通”更新之后,我们又对其进行了第三次复核,一是为了确保之前发现的问题都已得到修正,二是查看是否还有被我们遗漏的。如此反反复复查了至少五六遍,终于没有再查出问题。就在大家准备松了一口气时,王莉宁老师指出:黄石方言点只有75个诊疗常用语句,第76个句子音频和文字都缺失。我们赶忙重新打开“方言通”,一数,果然少了最后一句。负责核对黄石点的师妹十分自责,觉得自己核对了那么多遍,却一次都没有注意语句和词汇数目是否准确。实际上,不光是她一个人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我们其他三人也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音频和文字上,谁都没想到数目可能也会不准确。

吃药——骑呦


  在完成9个方言点的核对工作之后,我们又陆续对新增的大冶和恩施两个方言点的内容进行了核对检查。恩施的录制和转写者并非方言专业,在方言的文字转写上有较大的问题,例如用方言的音去对应普通话的字,“医生”写成了“医森”,“吃药”写成了“骑哟”。这样虽然在表音方面比较生动形象,但容易让使用者看不明白,也不符合我们的专业规范。于是,我带着师妹们重新对它们进行了转写。
  对我来说,这项工作是义务,更是责任。为了尽早完成核对工作,我把饭桌搬到了电脑前,一边吃饭,一边争分夺秒地进行核对和整理工作。三位师妹虽然才研一,但工作非常认真。在进行核对任务的同时,我还要撰写调查笔记,经常熬夜到很晚,师妹们怕我忙不过来,便积极主动地去承担各项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她们的专业素养也在明显进步,从最初把握不准方言的发音人说了什么,到后来文字转写漏了一个“儿”都能纠出来。王莉宁老师也常常给我们加油打气,怕我们工作太辛苦,一直宽慰我们不要急。
  截至2月19日,“方言通”访问人数已超过2万6千次,录音播放次数超过31万5千次。看到我们的工作实实在在帮助到了一线的医护人员,我心里着实舒了一口气。以前,在方言调查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我:“你研究这个有什么用?”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回答他们:“我们能在危机时刻提供应急服务。”
  责任编辑:曹晓晨
其他文献
“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思想是用一系列有限个离散点上的变量值的集合代替原来在时间域及空间域上连续的物理量的场……”  “那请你再说说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方法吧。”在面试官的频频点头和追问之中,我从容地将自己课堂所学、实习所见尽可能丰富地呈现给面试官……  考核结束,我走出面试室,虽然结果并没有公布,但我已感觉到了求职以来最强烈的自信,我觉得自己战胜了竞争对手,更战胜了自己。此刻的脑海中,自己毕业求职路上
标题  我叫田刚印,“80后”,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现在是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我2007年创业,在2012年成立的这家公司,已发展成以研究、设计、生产中大型无人直升机系统为主营业务的“民参军”企业。  我从事的事业说宏大点,是致力于人类自由飞翔;说具体一点,是提供无人直升机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我们团队打破多个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多项技术跨越式发展。公司经过十多年发展,已
来访小A,大三在读,在咨询中反复提到别人的幸运与成功,感慨自己起点低、机会少、总是被人瞧不起,从言语中可以听出其话中带着羡慕、嫉妒,甚至带着一丝这世道对她不公的愤怒。  她总是感叹:“要是我也这么幸运该多好呀!”  “我怎么就没这个命呢?”  听到这些话,我突然感觉到一种挫败感,我把这种感觉表达给了她,她听了之后,突然声音亢奋地对我说:“朱老师,您说对了,从幼儿园到大学,我就是一直有这种感觉。您说
全球首款太阳能电动车  由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太阳能车队五位队员共同成立的初创公司光年Lightyear,推出了全球首款太阳能电动车“一光年(Lightyear One)”。这款四轮驱动汽车的车顶配有太阳能面板,续航里程800公里。  全球首款人造牛排  以色列初创公司Aleph Farms用动物干细胞培育出世界第一块人造牛排
喷你一脸  英国牛津大学学生参加狂欢,互喷香槟、剃须泡沫和纸屑,庆祝期末考试结束,轻松迎接春假。  微针避孕贴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密歇根大學的研究团队开发出“微针避孕贴片”技术,有望突破“长效避孕”这一巨大难题。微针避孕贴可以贴在耳环、戒指、项链等珠宝上,女性佩戴后可长期调节荷尔蒙,达到避孕效果。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用这个栏目与95后分享他们的学与行、思与得。“讲好故事”是这个栏目选稿的唯一准则。叙事,让大学生的笔,具有了非虚构写手的“小家”模样。为鼓励当代大学生写出更精彩的叙事作品,本栏特开展“全国大学生叙事写作菁英奖征集”活动,让当代中国之写作刻上青春的色彩。  我又从售票厅回到候车厅,车站的人总是很多,人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带着不同的故事和心情,有没有谁和我一样是要快点回家去见一
八个人的专业,一亿人的语言  实际上,斯瓦希里语是非洲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与阿拉伯语、豪萨语一起被称为非洲大陆的三大语言,其全球使用人口基数已超过一亿人。以斯瓦希里语为官方语言的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等国不仅是中国在非洲地区的重要伙伴国家,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不可忽视的经济体。  而这个学期,斯瓦希里语班的师生做了一件让他们觉得更酷的事——自2020年4月起,这个平均年龄仅为21岁的
“3年前,我的第一位汉语老师给我起了‘苏轼’这个中文名。  可能在老师眼里,我是一个热爱写作和讲故事的学生。  ”请苏轼分享一下他的作品,他面露腼腆,分享了一首哥哥写的诗,继而补充说道,“等我写了好的作品,我再跟你分享。  我哥哥写得比我好,虽然他现在的工作是医生,但他一直坚持写作写诗。”  苏轼最喜欢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Naguib Mahfouz)。苏轼介绍道,纳吉布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
转为线上课程后空无一人的校园给邻居送口罩和祝福语囤货自救  屋内是安静的,继续着一日三餐的生活,好像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荒废。打开手机,又和屋外联系起来,社交媒体上一刻不消停的消息和新闻提醒着自己,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吵吵闹闹的故事里,留学生不知不觉也成了主角。  踏上飞往东方的航班,看到防疫人员背上的“欢迎回家”几个潦草的字,吃到隔离酒店丰盛的家的味道时候,祖国带来的安全感抵得上所有的
看着瞬间黑屏的电脑显示器,小毅发出一声长叹:“怎么又断电了,我的游戏没有存档啊,白打了!”  这次突如其来的断电,校园网也一起中断,打破了以往宿舍楼的平静。九月的广州,天气格外闷热,没一会儿,大家就开始躁动起来,校园内歌声、喊闹声此起彼伏,1624宿舍六颗躁动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  我本想着等等学校就会组织供电,没成想手机电量耗尽都没等到希望的曙光,宿管阿姨那边也迟迟没有通知下来。以往,学校断网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