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深圳见证招商泡沫和骗局

来源 :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xjzxjzxjzxjzx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商”,一个听起来令人热血沸腾的字眼,不知正出现在多少政府官员口中和媒体的报道中。不可否认,假如成功地引来资金,无论对于哪个地方来说,都是有利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是作为一个亲自参与过招商的工作人员,这两年我耳闻目睹得更多的,却是一个个的招商泡沫、闹剧甚至是骗局……
  
  越吹越大的数字泡沫
  
  2002年年底,作为南方某省会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招商中心的工作人员,我被派驻到深圳成立办事处开展招商活动。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的深圳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前列,再加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活跃,因此自然也引来了许多内地省市的目光,纷纷在深圳举行各种各样的招商活动,甚至派人常驻深圳进行招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被派到了深圳。
  一到深圳,顾不得领略特区的繁华,我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结交各路朋友、拜访企业老板、走访投资公司,而参加各种层次的招商洽谈会,则算是上级布置的最艰巨的任务。老实说,能被派到深圳来,正是因为我有一定的招商能力,在本地上班时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引来了不少的投资,当然数额都不大,从三五十万到百万元不等。可是,高新区现在对投资者的要求也在提高,比如资金数量,至少都得三五百万元才行。对于我来说,这真是一个挑战,觉得即使是在深圳这样的地方,要拉到这种数目的资金也非易事。到深圳后,我相继跟投资人谈了不少项目,但到了最后,投资者却迟迟拿不定主意,弄得我也很头疼。跟领导汇报时,我却得到了指示说:“一定得完成这项签约”,并且还暗示说“即使是假的也不要紧,先把协议签了再说。”在这种压力和暗示之下,我只好跟投资方的老板说:“这合约你就先签了吧,反正不用你负什么法律责任。”就是说,我们签的只是意向性协议,协议后面都得加上一句:“此为意向性协议,待签订正式合同后生效。”上面既不要求老板盖章,甚至也不要求老板本人签名,只要派个代表签名就可以了。那些老板一看这么轻松,自然乐得送个顺水人情签下了。过后,我一开始还担心上级会怪罪没有实际资金到位,但过后,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更没人来追问,于是就放下心来了。久而久之,胆子也更大了,心想反正是你领导高兴这么干的,那就签吧。
  胆子越来越大,领导下达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对“投资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典型的是到 2003年7月到10月的几个月里,我先是参加了7月中旬广州市举行的“广博会”,然后又参加了8月底的“泛珠三角招商会”,又在10月份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规模庞大的“高交会”。在这三次会议上,省里都给我所在的城市领导下达了招商任务,市领导又给高新区下达了具体的任务,而高新区招商中心又把任务下达给了个人。比如,我们高新区就必须在“广博会”中完成招商7亿,在“泛珠三角招商会”中完成5亿,在“高交会”中完成3亿以上,而我个人则得签约两个项目,每一个的投资额必须在5000万元以上!老天,这么短的时间就要落实下来,除非李嘉诚是我们家亲戚!可是领导才不管这些,当然也依旧不管是真投资还是假投资,而只要我们在纸上签上那么多数字而已,这就好办多了!记得“高交会”的某一天,从家乡省城赶来的高新区领导下达了死命令:今天必须签约30个项目,而且要在固定时间、在指定的地点举行签字仪式。我知道,这是因为当天有一位副省长要带着省里的各地市主管经济的副市长出席。于是,我就找来个在深圳认识的小公司的经理朋友,那一天让他假冒是一家有实力的大公司,准备到我们高新区购地200亩,投资8000万搞一个多功能高效农业复合肥的项目。那一天,我以项目联系人的身份,穿戴整齐来到会场,我的经理朋友作为投资方与我们高新区一位副主任像模像样地签下了一式六份的意向性协议。而站在他们身后的,则是举着酒杯准备庆祝的副省长、副市长们。这种场景,让我实在忍俊不禁,差点没笑出声来。
  后来的事情更有意思。有一次,我的两个朋友凑热闹也从省城到深圳参加“高交会”。通常情况下,只有签约代表才有免费的门票进会场,刚好我也有签约任务,于是让他们一个冒充是深圳的投资方代表,另一个则代表家乡某公司的项目代表,拿着那种格式化的合约也签了一份“5000万的意向性投资协议”。签约仪式上,照例是领导和鲜花,照例是掌声、酒杯。可是我知道,也许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不过是在演戏罢了!可是谁也不会去捅破它戳穿它。
  还有一阵子,上级忽然下命令说要跟世界500强签约才行。这要落实起来实在太难。于是,我们只能又想办法了。怎么办呢?办法总是有的,你想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往往是很大的集团,下面还有许多小公司或是合资公司,或是有采购定单的关联公司,这下可好,我们就通过朋友把这样的公司拉来凑数,结果也成了“跟世界500强企业签约”,并被登到报纸上大吹特吹!
  其实,这类招商会也不是没有谈成的,但概率实在太低,真正谈成的正式投资,那都是人家事先已经谈妥,只不过拿到会上来签正式协议罢了。可是,为什么大家还是愿意这样自欺欺人呢?我个人的分析,一是攀比心理。比如来参加招商会、“高交会“的各省市自治区很多,又都通过大小媒体造声势,今天这个省签约多少亿,明天那个少签了多少大项目,这使得部分领导心里着急了,怕签的金额太少自己没面子,更可能因为不能显现自己的政绩而丢了乌纱帽,于是才互相攀比,互相比看谁签的数字多,才允许并下令让具体的招商人员造假。第二呢,我知道,有的领导其实是有自己的考虑和用意,才允许泡沫存在的,他们想通过这种虚虚实实的数字,吸引眼球,达到吸引真正投资者的目的。这种思路原本也不错,初衷也是好的,但一运用到实际当中,就控制不住,结果大大地过头了,成了泡沫越吹越大的一场闹剧。
  
  招商活动养了一帮大大小小的骗子
  
  由于各地政府这种盲目签约的假“招商”,如今在深圳都衍生出了一大批机构,冠以“投资公司”的名义,专以替人拉“外商”和港商台商参加招商会,或是帮内地企业拉投资的名义骗取高额的“顾问费”、信息费、评估费等等。我想这其中当然有正规守法诚信的投资公司,但就我所见,绝大多数都是利用内地政府官员和企业负责人信息的闭塞和大意轻信来骗取钱财。比如内地什么城市要开招商会,这些“投资公司”经常找上门来说:“我们给你们找30个外资老板来听招商会,每个老板你给我们5000元顾问费;或是帮助签约1亿以上,给我们一定的中介费用。”他们帮请来的那些人,倒是真有些操港台腔的,也挂着什么投资公司、基金会董事的名义,可那都是写在名片上的,让人莫辨真假。
  还有一些经常出现在招商会或是“高 交会”上的人,从年纪上看也不小了,他们经常自称自己原是“国务院办公厅”的什么秘书或是什么秘书长之类,现在退休了,想发挥余热,并致力于“全球华人经济的发展”,也为各地企业招商引资。可别小看了这些人,他们是每会必到,而且说到全国任何一个县级市的领导,他们都能说出领导人的名字,并且好像早已是称兄道弟、交情很深的样子。一下子,还真不敢认为他们是骗子呢。
  另有一些所谓的“投资公司”则钻了某些行规上的空子。比如,引进外资时,外商或外国投资银行一般会要求对拟投资项目进行具有权威性的评估。这些“投资公司”就利用了这个规矩,骗内地的领导或企业负责人说,可以帮助引进外资,但“你们的项目必须经过评估”,只有这样外商和外国投资银行才认可。一旦内地领导和企业相信了,“投资公司”就和某些不良的评估机构合作,让你花上十来万的“投资可行性评估”费用。但往往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无法满足外商要求或无法达到投资标准”,让你吃个哑巴亏。即使是通过了“评估”,那也只是意味着更大的陷阱还在后面!我刚到深圳时就接触过一家“投资公司”,看了我带去的项目后,说叫“项目的决策人来谈”。于是我打电话让该项目的决策人来到深圳。这家“投资公司”的人每天都假模假样地跟我们谈,然后晚上又把资料带走说是传真给国外的公司总部商量。到了第三天,经过几次谈判后,对方终于说“总部决定初步选定了这个项目,并且要派人去考察”,但派去的10个人,除了由项目引进方支付往返机票和全程接待,还得每天给每个考察人5000元的补贴。后来见我们有所警惕,又改口说由双方共同支付补贴,意思是不管怎样,我们除了管10个人的吃喝,还得每个人每天给2500元的所谓“补贴”!这样其实每天都得给对方25000元!而且等他们回来后,还得支付10多万的“项目评估费”。这样的好“买卖”,谁不干啊!好在我们识破了对方的骗局,最终没让其得逞。 在深圳还有另一类人,我觉得可以称他们为“社会活动家”。因为他们的身份倒是公开的,也有点虚名甚至有的头衔还大得惊人,什么“世界华人X会主席”、“世界商业X会顾问”等等,经常周旋于各种社交场合,结交了大大小小的国内政府官员,有实力的商人有时也买他们的账,但他们本身既无资金,也没有什么融资能力。可他们偏偏又喜欢吹嘘自己有多大的实力或者能够让某个知名港商台商到内地投资,最后骗得几顿吃喝了事。我就碰到一个姓范的台湾人,名头不小,世界级的华人团体组织首领。此君经常往返于台湾、香港和大陆,手下有一大批人跟着,都打着顾问、董事或总经理的名义,到处说可以投资或帮人融资,其实不过是骗吃骗喝,有时也能弄到一笔所谓的“顾问费”。我有几次跟此人吃饭,饭桌上,只见姓范的一会儿介绍旁边的人说是某某财团“总经理”,转而立即接着说他还会玩“变脸”游戏,于是那人就开始玩“变脸”。别说,的确很逼真。又过了一会,又介绍另一位会“魔术”的“董事长”,结果“董事长”如小丑一般开始玩10元“变”成100元的魔术,引得全桌的领导来宾都哈哈大笑。我刚开始纳闷怎么这些商界“精英”们如此多才多艺?后来才明白过来,原来,这帮人都是姓范手下的帮闲,他们在饭桌上表演,就是为了把投资的话题给引开,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他们的表演上,同时能起到活跃气氛,让别人对他们有好的印象,而后达到骗吃骗喝和其他目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深圳粉墨登场的各种骗子也是数不胜数,所以在这里提醒想去招商的各位领导和老总们,一定要多长一个心眼!
其他文献
A    有点力不从心高速打转的工作,有点难以呼吸写字楼里污浊的空气,有点鄙夷OFFICE暗地里的拳打脚踢,有点厌倦一年到头的日子都摇摆在朝九晚五的课表里。打拼的信念一点点瓦解,回家的念头一点点升起。  很难形容现在上班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态,特别是每天例行公事的打卡,特别反感。每天早上闹钟一响,我简直要疯狂。  我在办公室里做着一份完全不适合我的工作,而我喜欢的有能力胜任的,被单位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
期刊
街上被老外牵着的虚荣女人或牵着老外的虚荣女人    我并不反对涉外婚姻(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不反对跨民族跨国界的恋爱,因为婚姻毕竟还带有些功利性,而真正的恋爱则纯粹得多),毕竟它有着多种好处。从生物学角度说,生个混血儿算得上优生优育,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往大的说呢,对中外文化交流也是件大好事。可是为什么我要把这种被许多人羡慕的风流好事列为十大恶俗之首呢?原因就是你经常走在本城街头,特别是如今万达商业
期刊
台湾人邱永汉,人称“赚钱神仙”。他既是实业家,又是经济评论家,著作颇丰。他著有《我的赚钱自传》、《赚钱未来学》、《成功的法则》、《赚钱密室谈》,《赚大钱的故事》、《女性经商成功秘诀》等等。    秘诀一:不动产比股票更有利    捷足先登买土地,再等待土地涨价,是赚钱的高明方法之一。股票的不稳定因素多,而土地呢?即使可“填海造地”,却不能像工厂出产品那样生产土地,因此,土地常能维持高价。不过,并不
期刊
1985年以前,他是广东番禺县大石镇的一位普通农民。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他洗脚上田,当过泥水匠,后来骑着一辆自行车上门给宾馆酒家送猪肉;之后开了间大排档式的香江酒家,凭着优质的服务和出色的菜式吸引顾客;再而投资建设了另一间有餐饮与旅业的高级酒店。最后,他创办了目前全国最大、拥有珍稀动物最多、饮誉海内外的香江野生动物园,以及中国首家、世界第二家乃至目前世界最大的长隆夜间动物世界。他,就是全国人大
期刊
耶鲁的毕业生们,我很抱歉!如果你们不喜欢这样的开场白,我想请你们为我做一件事:请你,好好看一看周围,看一看站在你左边的同学,看一看站在你右边的同学。  请你设想这样的情况:从现在起5年之后,10年之后,或30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边的这个人会是一个失败者;右边的这个人,同样,也是个失败者。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会怎样?一样是失败者。失败的经历,失败的优等生。  说实话,今天我站在这里,并没有看
期刊
房地产泡沫化已成为业内人士每每必谈的话题,也成为当前房地产业关注的热点。那么我国房地产业是否真的“泡沫”泛起?房地产泡沫的表现是什么?什么是“泡沫经济”?我们如何判断中国房地产是否会发展成为泡沫经济呢?  “售楼处像个超市,人来人往!”“卖楼就像卖菜,熙熙攘攘!”这话在北京、广州、上海以及杭州、天津等城市常常听到。倘若这还不足以说明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狂热,请再关注如下数字:2003年,天津市主流
期刊
哇噻!那堆栽花的泥土里居然藏有商机    1999年10月穆燕高中毕业不久,就和男友到深圳打工。男友在花场上班,隔三差五总喜欢给穆燕带些诸如海棠、山茶花、马蹄莲之类的小盆景来放到她宿舍的阳台上。有时也会用编织袋从花场提回半口袋泥土,作为花卉换土时用。  2000年8月的一天,穆燕走到编织袋旁边,发现有不少绿油油的嫩芽从那些编织袋的缝隙里钻了出来,很漂亮。男友说泥土是从水仙花圃里挖的,可能是泥土里混
期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受到来自公众评价、同行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其面临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危机事件也逐渐增加,企业危机管理也渐渐引起了企业高层的注意。但能否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这对于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来说还只是一个管理名词,一个概念而已。  企业危机管理是指应付企业突发的危机事件,通过有计划、专业的处理系统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成功的危机管理还能机智地将“危害”转换成“机会
期刊
刘长乐何许人也?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以其传媒人和商人的双重智慧,在华人社会构建了一个东西方文化兼济的媒体特区,在将华语电视推向世界的破冰之旅中,成功打造出覆盖亚太、欧美9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传媒品牌,在政策与市场的平衡木上长袖善舞,调和两岸三地华语电视精英,以华人的视点关照世界的变幻。  刘长乐,这个一手缔造凤凰神话的幕后传奇人物,伴随着凤凰卫视“拉近全球华人之间距离”
期刊
两个经济学家在一起打赌,甲经济学家对乙经济学家说:如果你能吃掉一滩狗屎,我就给你100万元。乙经济学家经不起100万元的诱惑,就真的吃了一滩狗屎,甲只好给了乙100万元。过了一会儿,乙觉得吃了一滩狗屎很恶心,就对甲经济学家说,如果你也吃一滩狗屎,我也给你100万元。甲很心疼那100万元,就也吃了一滩狗屎,于是乙便把100万元退给了甲。过了一会儿,乙经济学家觉得不对味,就对甲经济学家说:我们两个人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