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是残荷也是红柿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在大街上,阳光依旧灿烂,朗照身上,觉得有一股温润的热,慢慢沁入心田,尤其是晒在后背,更感觉像是岁月在抚慰即将进入迟暮的我。
  秋天,是春夏奏鸣曲中交汇出的最华美乐章,也是匆匆人生步道上的一个优雅停留。蓦然回首,爱恨情仇都付笑谈中,向前探望,终究要一个人独自慢慢走到黑,那就且行且慢些吧。
  这个季节,无论是匆忙赶路还是闲庭信步,或清雅或浓烈的桂花香味就会扑鼻而来,执拗地要给已经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城市,再点缀出一丝高雅和芬芳。桂花飘落时,夜静人眠,它逸出的清香在提醒着人们,一个秋天已经来临,又终将飘零而去。昼暖夜寒,此后要勤添衣裳了。
  幸而在这个季节,还有心心记挂着的食物开始供应:糖炒栗子和灯笼柿子,这可是上海地区无法自产的。栗肉被包裹在厚实的硬壳里,其貌不扬,但从炒锅里端出来后,自有一股来自田野的清香被激发出来,尤其是使出巧劲,按捏栗子的尖头部位时,栗子瞬间就会笑成两瓣,露出橙黄紧致的栗肉。放进嘴里品尝,香糯甜润,回味悠长。但吃糖炒栗子最好趁热,冷了,栗肉就会呈粉状而沙样化。就像人生,尽管每个阶段各有其美,但意趣终究大不一样了。
  品尝柿子更是如此,它的登场辉煌而又短促。混在苹果、柑橘、橙子堆里,一眼就可以看到柿子,因为它汲取了春天的雨露和夏天的艳阳,毫无顾忌地张扬着红彤彤的外貌,又鼓胀着丰满欲滴的肉身,实在惹人怜爱。买回家放在木制器物里,就是一道鮮活而热烈的景致。柿子不耐储放,熟透了就会爆裂淌出汁液,吃在嘴里,甜中有秋凉的滋味,可减秋燥,又能去心头无名之火。秋后若还心挂柿子,可买柿饼解馋,失去水分的柿饼如白发翁妪,白霜样貌难看,其实那是糖分,而柿肉却更有嚼劲,这是柿子提供给人们的不同表里,人们对之应各有其爱吧。
  人生其实就是由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满足而构成,炮制鸿篇巨著、掀起历史狂澜的大人物,终究是少之又少,更何况“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金庸高龄而逝,华山再无高手论剑,有人慨叹江湖从此寂寥。李咏星光耀眼,竟然也半百而终,不禁要惊呼人生实在短促。秋天萧瑟,翻开唐诗宋词,悲秋篇章比比皆是。秋天年年而来,只有人到中年后,才会对秋天的来临有一番痛彻的理解。
  秋来叶落,树木是为了抵御严寒冬天来临时,树干能够集聚更多的阳光,以待来年再发新枝。人却不如树,人生秋尽冬来,再无可能脱胎换骨般重获新生。既然如此,那包围在身边如金钱、如地位、如虚名等“长物”,随着人生渐渐老去,会越来越抓不住,而不断离你远去,就像秋天的落叶。你以为金钱重要,没有健康的身体,金钱换不来一秒钟的停留;你以为地位显赫,离开你地球可能转得更快;你以为华名等身,那其实都是过去的虚幻。明白了这些,人过中年后,面对将至的老年,不如潇洒地挥别以往,留出所有的空间给后来者,气定神闲地安度属于自己的岁月。尽管将来的生活可能会风雨交加,可能需要忍耐忍受,但至少心灵会温暖宁静一些———因为在这个秋天,你已经为自己点燃了一盏心灯。
  选自《解放日报》
其他文献
又到一年春,牵挂最浓烈。家乡的母亲,早早地,就谋划着一家人团聚的饭菜;远方的儿子,也早就筹划着回家的"方案"。就这样,春节,把最远的牵挂变成了最近的相聚;就这样,春节,把最近的相聚也变成了最远的牵挂。游子的路走多远,牵挂就有多长。她跨过了山,越过了水,伴随着游子的匆匆脚步,也不停歇;她同大雁一起,與落红一道,追逐着远方的浓浓期盼,也不停留。愈到节假日,牵挂就愈浓、愈长。亲人间的一个通话,一段视频,
童年时,我第一眼见到那条河,就喜欢上了。波光粼粼,旖旎远方,盛夏太阳充满激情地拥抱河流,河流的心暖暖的,它用小手搅得我的脚丫子痒痒的,河卵石踩在河流的脊背上,跳着脚,隔着一层透明的珠宝仰望蓝天,仰望白云。天太蓝了,以至于河流都不用给她洗脸。云好像洁白的蒙古包,不,好像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的白棉花,软软的、柔柔的在贴在身上。  河流不停地唱歌,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從西边的大青山一直唱到东边的山嘴。当朝阳爬
秋色渐浓时节,放眼望去,天空愈发湛蓝,大地裸露着灰色和枯黄,这让我想起自己的老妈。老妈已经不再年轻,她今年84岁。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这是个坎儿,农村老人都避讳这两个岁数,可我的老妈却不放在心上,她总爱念叨,这辈子啊,该受的罪受了,该享的福也享了,人要是总活着那不成了个妖精?老人不在意,可儿女们还是盼望她能长寿。娘在家在归宿在,娘无家无归途无,就是这个道理。  我的老妈,是个干
择友是一门学问。如何择友,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独特的标准。有以家世、出身门第为标准的;有以见闻、学历学识为标准的;有以地位高低、财富多寡为标准的。其实,这些标准都不能诠释择友的根本意义,而志趣、性格、人品才是择友时应该首先考虑的。坦诚相见、心不设防是一种境界;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也是一种境界;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拍案而起然而不影响朋友情谊的,这何尝不是一种境界?总之,真朋友都是心系对方
中国人叫母亲为妈妈,父亲为爸爸。外国人的叫法也差不多,甚至有的完全一样。这令人觉得非常奇怪:相隔千山万水,千百年来哪能事先开会约好?想来想去,其实用不着坐到苹果树底下就能弄清楚:“妈妈”是吃;“爸爸”是拉。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吃进去,拉出来。头若不顺,就出险象。尊敬的读者自己可以神会。“妈妈”这两个字跟吃奶的关系;“爸爸”这两个字跟拉粑粑的关系。其中不存臧否意义。人们遇到危险,疼痛之际只喊:“我的
北方人真会说话,进屋见了面,开口就问“咱爹咱妈”。一个咱字,把你“圈”进来,成了一家人,要账的开不了口。三杯之后,开始诉苦。要账的拉不下脸,账,只能挂起,一个“咱”字,化敌为友。  在北方,见人称兄道弟:哥,那是摸不准年龄大小,属于夹生饭;李哥,有姓有辈分,属于“熟”小菜;三舅,姨家的哥哥,甩也甩不掉!他叔,顺着孩子叫,可能未出五服的堂兄弟。  北方人见面称呼,戴帽穿靴的敬称,必须滴!称姓道名的裸
局里有一片草地,已经荒了一年多。为响应市里创建园林城市的号召,新来的局长决定在草地上植一些树。负责此事的吴主任从局长那里领到任务后,立马打电话叫来自己的老同学———市林业局绿化办的李主任。李主任在草地上转悠了一圈后,对吴主任说:“你们单位如果要在这块草地上植树,必须对这土地进行翻耕改良!”“为啥?”吴主任不解地盯着李主任。“从草的长势来看,这草地下面应是黄壤,易积水,如果植树,容易造成树木根部腐烂
有一次,我出门在外乘坐火车时,突然发现经过一位朋友所在的城市,于是,我随手发过去一条微信:“我今早路过你的城市。”不料,本来和我聊天有问必答的他,突然沉默不语。过了好久才收到他的回复:“我在外地出差呢,下次我一定热情款待。”这让我想起前几年看过的一个故事:两个人生活在一南一北两个城市,机缘巧合成了Q Q好友,聊得非常投机,彼此称兄道弟。一次,弟弟到哥哥的城市去出差,他满心以为,哥哥一定会隆重地招待
T恤衫是从外国传进来的。遮着胳膊、遮着前胸后背,分两部分,一横一竖,像个英文字母“T”。“恤”,就是“shirt”,是衫子洋名的译音。大概这又是按广东人的发音,他们口中的“恤”,类似中国北方人和英国人的“失”。“T”和“恤”,就组成了“T恤”之衫。中国话有“体恤”一词,“T恤”这个译法,比不了“佳能”、“可口可乐”那样的音义结合,不过也是很努力了——小衫儿一件,紧挨着身子,薄薄一层,熨帖随和,跟“
当乡愁涌起,乡愁的那头总是故乡。  十六岁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满怀可以吃上公家饭的梦想,背上娘给我缝的单衣棉衣单布鞋棉布鞋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求学之路。看着离我越来越远的故乡,从那一刻,乡愁布满了我的心头。  当我在学生食堂用发到手的饭票买来三个白面馍馍的时候,吃第一个可谓是狼吞虎咽,吃第二个时,我只咬了一口,却难以下咽了,我在想,此时我的爹娘我的哥姐在吃什么呢。是在喝糊豆吃煎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