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起承转合”之法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shuiyi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承转合”是古人对文章结构的要求,也是一种较为实用便于操作的作文结构模式。考场作文尤其是议论文,用好了“起承转合”,就成功了一半。
  那么,什么叫“起承转合”呢?
  “起”,就是开端。议论文的开头,或树立靶子,或提出观点,或言他物以起兴。“起”,要力求开篇破题,开宗明义。“承”,就是承接开头论题,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从多种角度拓展:可以诠释开头论题中的重要概念,可以从不同对象、不同领域,或正反面界定“是什么”“不是什么”。“转”,既可以是与前文角度相反的“反转”,也可以是联系实际,别开生面,转而说开。“合”,就是结尾。或照应开头,强化观点;或对文章分论点扼要概括,以强化思路;或引述现象,引发思考;或继续开掘,探求解决之道。
  且看有“千古绝调”之誉的《读孟尝君传》一文是如何体现“起承转合”的:
  ①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②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③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④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全篇紧紧围绕“孟尝君不能得士”的主旨,把孟尝君能得士传统看法一笔扫到,议论周密,语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①句干净利落,开门见山竖起要论驳的靶子,可谓“起”。②句先用感叹词“嗟呼”加强语气,然后以“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一句惊天之论直言孟尝君所得之“士”为乌合之众,以“破”人言。此可谓“承”。③句转折腾挪,运用假设之法论证,加深反驳之意。可谓“转”。④句深入一层,说明孟尝君不能真正得“士”的理由,斩钉截铁,铿锵有力,此可谓“合”。
  那么,考场作文怎样体现“起承转合”呢?下面以2011年高考语文147分获得者荆州中学学生李爽的考场作文为例,对“起承转合”作详细说明。
  转念一想
  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亦如山路。思想也罢,学习也罢,生活也罢,走投无路时,我们总希望“柳暗花明”;但常常不得。其实,当受到嘲笑,与孤独为伴时,你不妨转念想想,也许你的路正充满了阳光。(起,开头破题)
  生活的大彻大悟不正是在转念一想之间吗?转念一想,是抛开已有思想的束缚,另辟蹊径,找到行动的意义,拥有豁达的态度,最终排除万难,勇往直前。转念一想,是化被动为主动,化绝望为希望,化消极为积极,实乃人思想的一剂良药啊!(承,阐释主旨)
  转念一想,给他无限的精彩。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位普通的男孩,有着普通的名字——刘伟,而他却被评委伊能静赞为“达人中的达人”。虽然他十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但他却想成为一名钢琴家。没有手如何弹琴?我们不难想到,年少的他历经磨难,在痛苦与绝望中挣扎。然而他却说:“没有人规定只能用手弹钢琴。”正是这转念一想,他的目光投向了自己完好的双脚。在仅仅一年时间内,他就获得了钢琴七级证书。常人尚且没有毅力做到,更何况像刘伟这样一个用脚弹琴的人呢?其中的艰辛与汗水是无法想象的。他有这么一句人生格言:要么赶紧去死,要么精彩地活。他选择了后者,是因为在转念一想间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的未来。转念一想,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无臂钢琴师”。(转,第三段从“态度”角度举例论证)
  转念一想,更蕴含无限智慧。一批方糖要运往海外,由于路途遥远,方糖易受潮。一位工人建议在盒子上刺些小孔,问题就解决了。后来聪明的工人转念一想,其他公司或许也遭遇同样的问题,于是他将这种办法申请了专利,卖到了各大公司,赚了不少。一位日本人听说了之后,转念一想,何不在纽扣上钻一个小孔,滴进香水。于是香水纽扣从此风靡全球,这位日本人也创建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这事又被一个美国人听到了,他则建议在飞机的机翼上也“刺”上几个小孔,从而解决了飞机飞行时因受阻力而引起的一些问题,给公司减少了不小的成本。瞧,一个小小的孔,在经过几番“转念”之后,竟变得大为有用。我们不得不叹服前人的智慧,但我们更应懂得的是“转念一想”带给我们的启迪。转念一想,演绎智慧,也创造了财富!(转,第四段从“思想”角度举例论证)
  转念一想,是积极乐观者的生活态度,给予我们无限机遇,创造更豁达的天地。转念一想,决非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它不是自欺欺人,麻木自己,它给困难者以解脱,给绝望者以梦想,给留心者以智慧,给行路者坚持的勇气。
  精彩继续,智慧演绎,一切尽在转念一想间。(合,收尾有力)
  “转念一想”是考场命题作文。题目从“雷锋传人”郭明义的一段话中提炼而来,隐含了作文立意的倾向和要求。“转念一想”,有时是转变,打破禁锢,茅塞顿开,拨开乌云见天日;有时是转移,旱路不通走水路,巧妙回旋,“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是转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辟新局面。转念一想,豁然开朗。转念一想,莫失方向。所选考场例文紧扣题意,立论正确,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起,开头破题。第一段引用古诗,使用比喻,点破文题——“当受到嘲笑,与孤独为伴时,你不妨转念想想,也许你的路正充满了阳光。”
  承,阐释主旨。第二段指出,“转念一想”是一种态度,是化被动为主动,化绝望为希望,化消极为积极,实乃人思想的一剂良药。 这里用的阐释之法为“……是……,……是……”。有时,我们也可用“……不是……,……不是……”的方式来反面界定阐释关键概念。
  转,举例论证。第三段从“态度”角度,举困境中的刘伟转念一想成了无臂钢琴师的例子展开论证;第四段从“思想”角度,举“钻孔小事”几经转念创造财富演绎智慧展开论证。
  合,收尾有力。通过比较“转念一想”和“精神胜利法”,指出“转念一想”的积极意义,更深一层,论证严密。
  总而言之,起承转合式结构,遵照“提出观点——诠释概念——转而说开——扼要结尾”的层进思路,能清晰而有效地论证观点,简便易学。当然,文无定法,文章模式也应随物赋形,不可拘泥固化。
  [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872年,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来华。他在鲁西北传教30年,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其《中国人的素质》第十三章写到:“《论语》中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表达了人们对公共事务的态度——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我们看来,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结果,而在极大程度上是中国人对不属于自己责任的事情不感兴趣的原因。”
  看到明恩溥对中国人的评价,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就你的感受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其他文献
材料是为提炼观点、确定立意服务的。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快速筛选并确立作文的观点,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那么,怎样快速地完成这个“第一步”呢?笔者以为以下几点可以尝试。  关键语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例1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
期刊
材料作文由“提示文字”和“写作要求”两部分组成。“提示文字”重在启发,旨在拓宽我们的写作思路,重在“放”。“写作要求”重在约束,旨在限定我们的写作空间,重在“收”。要想将材料作文写得精彩,我们必须在这“放”和“收”之间精心处置。  审题:紧防陷阱  文章是扣题还是偏题、离题,关键在审题。审题时,谨防陷阱。举例来说,2013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就有一个陷阱: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了
期刊
选择题是历史高考和各种测试中最基本的题型,其优势在于命题灵活,信息量大和技巧性强。要解答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到其突破口——“题眼”。  虽然对“题眼”的解释见仁见智,但大都含有“试题主要落脚点”或“解题的关键词”之意。从同学们解题的角度看,“题眼”是指题目的要害,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或首要条件。因此,解题过程中最关键的思维环节,即可称为寻找和破解“题眼”的过程。  在新课程高考下,选择题的题干多采用材
期刊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试题联系政治重点、热点日益紧密,灵活性增强,答题形式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与过去靠死记硬背相比,难度明显增大,很多同学们感到很难适从。因此,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是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 情景材料题]  例1 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
期刊
绝大部分选择题要用直接法,所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解选择题的关键,直接法是解选择题最重要的方法,本专题重点研究间接法. 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于用间接手段解题并不放心,认为这样做“不可靠”,以至于在用间接法做过以后又用直接法再做一遍予以验证. 甚至有思想不解放的,认为这样做“不道德”,而不明白这其实正是高考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所在,高考正是利用选择题作为甄别不同层次思维能力的考生的一种重要手段.
期刊
英语语篇的连贯离不开词汇衔接,而英语的词汇衔接关系分为两种:同现和复现。因而对于解决完形填空中的语境理解题,巧用同现复现法尤为有效。  词语同现  “词语同现”,也有人称之为“词场”。一个语篇一定是围绕某个话题进行的,同一话题就会有一些相关联的词汇共同出现。如一篇谈学校生活的文章,有可能共同出现的单词有:teacher,classmate,student,classroom,library,lab
期刊
近年来比较类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如中国科举制度与英国文官考试制度、中国与英国对外关系等。此类考题较好地考查同学们的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成为灸手可热的试题形式。   [ 比较类试题命题的特点]  例1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期刊
1. 由于今年国庆、中秋节高速实现免费通行,国庆当晚10点开始,湖北沪蓉西高速恩施段就出现了严重的拥堵情况,恩施西收费站现场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停车场。记者前往收费站的过程中,一公里路甚至走了50分钟,最后200米只好徒步。这说明( )  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必然有联系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处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  C. 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
期刊
根据相关信息,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例1 2013年,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款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某普通民众:不用怎么打理,每天都有利息到帐,比存
期刊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题干文字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图形的表述语言中,有的蕴藏在各种地理统计图表的文字和数字中,还有的蕴藏在地理试题的问题设计中、各种地理图形的主图和附图中、各种地理图形的组合和整合的分析中。下面我们结合两道例题,一起梳理提取试题内有效信息的方法。  例1 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