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题如何论证和探究问题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geous1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相关信息,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例1 2013年,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款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某普通民众:不用怎么打理,每天都有利息到帐,比存银行获得的利息多,感觉挺好的。
  某银行业从业人员:我们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地位和优势抵制“××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推出类似的产品。
  某财经评论员:互联网金融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干扰了货币市场秩序,且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应该取缔。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
  解析 本题以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知识范围是认识论,题目类型是原因类,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需要回答认识的主体立场、能力的差异;客体方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答案 (1)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时,人们往往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
  (2)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互联网金融由于出现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点拨 培养探究能力要求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思维素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这反映了创新的基础和传承意义;显示出深刻的思维力度;具有在一个较新的视野上组织、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与方法的可能;能够充分驾驭论证和探究对象,并在某些方面具有新意;改造和完善原有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具有方向性的探究问题的途径。这种能力是学科测试的终极指标,它基本上是引导性的,在测试的操作上应该为这种引导提供条件,即这类试题应该是开放性的,参考答案也应该是开放性的或目标性的。
  综合利用材料、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
  例2 京津冀地区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核心区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区域内环境资源压力日益突出。有学者建议,基于京津冀地区三省市毗连,经济资源具有较强互补性的特征,应致力于建设“统一协调、互惠共进”的京津冀大生态区。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其中:措施一:京津冀地区处于同一气候带,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一般在1天内就会影响三地。主要空气污染源分布与城市圈、地下水超采区、水质污染等空间分布重叠有关。应统一防控大气污染,建立协商、通报、预警、联动机制,执行统一的产业和环境准入标准,加速淘汰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实施跨省市经济协调不畅机制。措施二:该地区中经济相对落后的河北省,应发挥河北内陆腹地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建设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
  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相关知识,评价这位学者提出的措施与建议是否一致,并加以分析说明。
  解析 本题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热点为背景,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解答时,首先要全面而透彻地概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然后在分析中概述材料与哲学原理内在的一致性,具体来说就是要以“两个特征”为视角,分别从整体的决定地位和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两个角度对措施进行分析。
  答案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整体高于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统揽全局,又要抓住关键性的部分。
  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决定地位。措施一提出统一防控大气污染,这是实现优化整体功能目标的最佳方案,因为京津冀地区处于同一个气候带,主要空气污染源分布,与城市群、地下水超采区、水质污染等空间分布重叠有关,应该立足整体,以统筹方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当各部分以一定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在防控大气污染过程中,建立协商、通报、预警、联动机制,执行统一的产业和环境准入标准等,能够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环节通力合作,统一协同治理的作用。
  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统一防控大气污染中,实施跨省市经济协同补偿机制,兼顾了局部利益,可以调动局部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局部的主动发展必然会带动整体更好发展。同样,措施二提出要让河北省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将有利于大生态区发展,因为京津冀地区经济资源互补性强,各省市发挥自身优势,可以促进地区整体发展。
  但是措施二未能从整体上把握地区经济互补性强的特征,若能充分利用整体的优势,充分利用京津两市的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那么不仅河北省发展会更好,区域发展的整体实力也会更强,更能体现“统一协调、互惠共进”京津冀大生态区理念。
  因此,这位学者提出的措施与建议不完全一致。
  点拨 这要求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人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人的大脑的建构而形成的,所谓“建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再重新组织,这个建构过程包括以概念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分析方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认识对象进行分析。论证、探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复习、综合等等。
  能够用通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例3 从国内外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波动,具有客观必然性。如果波动幅度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偏差能为社会承受,则波动处在合理区间;但若波动幅度过大,就会超出社会承受力,危及经济发展。基于此,目前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思路是:当经济运行波动处于合理区间时,政府不再出台较强烈的短期调控政策,尽量减少对市场活动的干预;政府宏观调控的关键在于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即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范通货膨胀的“上限”,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注:①防范通货膨胀表现为稳定物价,防止商品价格普遍和持续上涨,货币贬值。②研究表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呈现反方向变动关系。在一轮经济波动周期中,经济增长往往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经济回落则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对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解答时,要注意如果以尊重市场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为视角进行论述,应包括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机制的自发配置资源与调节供求平衡、对经济波动“合理区间”的认定以及解决合理区间波动应放手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及此期间政府“有所不为”的意义;如果以把握宏观调控关键点为视角进行论证,应包括市场调节的缺陷、对经济波动“上限”和“下限”特征的认定以及宏观调控最终目标(即此期间政府必须“有所为”的重要性)的内容。
  答案 首先,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体现了对市场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市场机制自发进行资源配置和调节供求平衡。其间经济运行出现一定的波动,是一种常态,具有客观必然性。因此,经济波动只要处在能为社会所承受的合理区间,就应该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进行自我调节,政府不应轻易干预。例如,今年一季度GDP增速7.4%没有达到预期的7.5%,但仍存在于合理区间,政府表态不出台强刺激政策,就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一种尊重。此间政府的“有所不为”,更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内在的经济活力。
  其次,政府宏观调控思路体现了对宏观调控关键点的准确把握。市场调节具有事后性特点,当遭遇突发事变时,可能会招致经济的大起或大落。因此在关键结点上,政府的宏观调控必不可缺。当经济波动呈现冲破“上限”的势头,即通货膨胀率上涨逼近“警戒线”时,政府应适时运用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稳定物价;而当经济波动呈现跌破“下限”的势头,即经济增长出现偏低偏缓倾向危及社会就业率时,政府应适时运用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拉动需求,提振经济,保证就业。例如,几年前国际金融风暴招致我国总需求明显下降、经济增速放缓、就业率下跌时,政府运用大力度的扩张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拳”,拉动了总需求,守住了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的“下限”,终使经济运行重新进入合理区间,即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自觉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把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点拨 我们在答题时,要遵循以下要求:(1)围绕论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其他文献
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始于2009年,并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迅速扩展至全国,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各银行累计办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达3.8万亿元。对于企业而言,跨境人民币业务能为企业提供一个自由选择结算币种的权利,便于我国进出口企业( )  ①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②节约汇兑成本,增强价格竞争力  ③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④推动人民币稳步实现国际化  A. ①② B. ①③ C.
期刊
1. 2012年5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垄断行业改革在2012年迈出关键的一步,这项改革被国务院列为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8项重点工作之首。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最根本的是要( )  A. 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B. 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  C. 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 降低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2. “网络团购”是
期刊
材料是为提炼观点、确定立意服务的。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快速筛选并确立作文的观点,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那么,怎样快速地完成这个“第一步”呢?笔者以为以下几点可以尝试。  关键语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例1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
期刊
材料作文由“提示文字”和“写作要求”两部分组成。“提示文字”重在启发,旨在拓宽我们的写作思路,重在“放”。“写作要求”重在约束,旨在限定我们的写作空间,重在“收”。要想将材料作文写得精彩,我们必须在这“放”和“收”之间精心处置。  审题:紧防陷阱  文章是扣题还是偏题、离题,关键在审题。审题时,谨防陷阱。举例来说,2013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就有一个陷阱: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注意到了
期刊
选择题是历史高考和各种测试中最基本的题型,其优势在于命题灵活,信息量大和技巧性强。要解答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到其突破口——“题眼”。  虽然对“题眼”的解释见仁见智,但大都含有“试题主要落脚点”或“解题的关键词”之意。从同学们解题的角度看,“题眼”是指题目的要害,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或首要条件。因此,解题过程中最关键的思维环节,即可称为寻找和破解“题眼”的过程。  在新课程高考下,选择题的题干多采用材
期刊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试题联系政治重点、热点日益紧密,灵活性增强,答题形式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与过去靠死记硬背相比,难度明显增大,很多同学们感到很难适从。因此,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是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 情景材料题]  例1 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
期刊
绝大部分选择题要用直接法,所以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解选择题的关键,直接法是解选择题最重要的方法,本专题重点研究间接法. 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于用间接手段解题并不放心,认为这样做“不可靠”,以至于在用间接法做过以后又用直接法再做一遍予以验证. 甚至有思想不解放的,认为这样做“不道德”,而不明白这其实正是高考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所在,高考正是利用选择题作为甄别不同层次思维能力的考生的一种重要手段.
期刊
英语语篇的连贯离不开词汇衔接,而英语的词汇衔接关系分为两种:同现和复现。因而对于解决完形填空中的语境理解题,巧用同现复现法尤为有效。  词语同现  “词语同现”,也有人称之为“词场”。一个语篇一定是围绕某个话题进行的,同一话题就会有一些相关联的词汇共同出现。如一篇谈学校生活的文章,有可能共同出现的单词有:teacher,classmate,student,classroom,library,lab
期刊
近年来比较类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如中国科举制度与英国文官考试制度、中国与英国对外关系等。此类考题较好地考查同学们的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成为灸手可热的试题形式。   [ 比较类试题命题的特点]  例1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期刊
1. 由于今年国庆、中秋节高速实现免费通行,国庆当晚10点开始,湖北沪蓉西高速恩施段就出现了严重的拥堵情况,恩施西收费站现场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停车场。记者前往收费站的过程中,一公里路甚至走了50分钟,最后200米只好徒步。这说明( )  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必然有联系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处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  C. 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