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代化,是时代的需要,它打破以“教师为中心”,过渡到“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是理智之选,应科学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130-02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爆炸时代,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对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和功力。应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领思想政治课教学,做好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优化整合,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中的独特教育魅力、信息技术的科学手段与独特功能,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1妙用信息技术有效导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信息技术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直观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契合了学生以形象思维居多的思维特征,有效地渲染思想政治课堂的气氛,创设情境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心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电影、电视、录像、录音、因特网、互联网、局域网、白板交互等信息技术。尤其在新课导入时利用信息技术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看到他们觉得特别喜欢的东西,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力就会快速提升,进入最佳状态。所以一首好的动听歌曲、一段合适美妙的视频、一幅别具一格的漫画都能很好地起到导入新课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时,为了说明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笔者用多媒体影音软件播放一段所任课班级学生在学校超市购买商品的图像剪接。竟然在屏幕上看到自己和同学的身影,一时间,全班同学兴奋异常,纷纷指指点点,说这说那,一下子把兴趣给调动起来了。笔者趁热打铁问一个在镜头中出现的学生:“你刚才在找什么啊?还和售货员交谈了些什么?”于是,所有学生收起说笑和谈论,把目光都集中在那位学生身上。“我在找雀巢速溶咖啡啊,麦氏的不适合我。”“那找到了为什么还和售货员嘀咕些什么呢?”他的同桌接着马上问了一句。“我觉得好像比上星期贵了,因此想问问清楚,否则就不合算了。”那个学生很爽快地回答。笔者问:“为什么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一定会挑选适合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购买商品时还要问清价格?能不能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就这样,通过多媒体信息化手段把本来很拗口的概念通俗化、形象化了,同时通过亲身的事例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教材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 巧用信息技术加深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抽象,逻辑性较强,如果采用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方式,长此以往,会令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及时掌握、理解并运用。运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使教学中难度较大、抽象、深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由抽象变具体、枯燥变有趣、深奥变浅显。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理清线索,使学生在课堂中融会贯通,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吸收和运用;有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应用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过程真正转变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例如,情绪变化的特点是这节课的难点。于是,笔者让“华丽”带领学生去感受不同的变化,然后让学生结合画面说出情绪变化的特点。笔者又用录像机进行实时抓拍插播播放,再现情绪变化的特点,这样,学生不仅能观察到,而且更能感受到。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认真观察事物,利用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不断地加深学生的可知表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巧用信息技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达到“润物细无声”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独特的教学过程,既要向学生传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爱国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善恶观,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德育施教过程中,空洞无味的强制性说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反感。“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亮点就是注重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声像光影的世界里调动感官,产生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情境,促进学生道德的切身体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他们形成高尚的品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界。传统教学方法常常由教师讲事例,但由于大部分教师讲读水平有限,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但若用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加上一段精彩的视频,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在关于价值观的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的突出事迹,同时作为对比,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审判贪官、刑事犯罪分子等的视频资料,强烈的视觉和音响效果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达成共识——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21世纪的青年,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民意识。
  4 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集社会性、时代性、人文性于一体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对一个人成才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采取“看、听、访、说”等方法:“看”就是要求学生每天看电视新闻联播,看报纸,了解地方大事、国家大事、天下大事,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听”就是听广播,听教师的分析和讲解;“访”就是调查访问,利用网络资源信息,要求学生访问工厂、街道、商场、家庭以及城市、农村的变化;“说”就是师生共同讲解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
  笔者每次上课都针对国内外大事插播一段剪辑好的视频,如“中国渔政船巡航钓鱼岛”,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从而把学生由课堂引向国家、社会乃至世界,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思维。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他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课与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民主、法制、伦理、道德等有很大关系,产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极大兴趣,提升爱国热情,报效社会主义祖国。
  总之,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堂的科学运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力的最佳途径”。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尽显独特魅力。
其他文献
投资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决定公司价值的实现以及未来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非常普遍。股权结构是公司管理的基础,对企业如何
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内部控制是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必要手段,也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公立医院虽然与这些市场上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不同,但是近几年来,社会上出
通过几年的建设,各院校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项目化、任务化、模块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相继出现,但是伴随而来的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落后及评价标准的不健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听课,多交流,钻研教法,敢于实践,勇于探索,吸取他人好的经验和方法,为己所用,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吸收能力自提出以来—直是一个研究热点。学者们将其应用于战略管理、组织学习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本文从吸收能力的内涵和维度、测量、影响因素以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实验教学有着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这一
一直以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股份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积极落实集团公司有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
哲学关注着人类如何行动,即人类该如何去做才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本文从人类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个维度进行了解读:尊重自然界生命的存在;践行绿色消费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情感管理由于其人性化的特点,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认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应该情感沟通和情感激励方面着手,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