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手——类型片剪辑之恐怖片的谋篇布局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z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刀手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名叫《剪刀手爱德华》,这次的剪辑专栏,正好借电影的标题一用,顺便借机重新推荐一下刚才提到的那部影片。并非电影如何不朽,而是一个奇怪的念头多年挥之不去:我们一个多彩的世界,爱情与憎恨,梦幻与残酷,单纯与伤感,它们是如何造就?
  剪刀手,透过技术谈感触,本期开讲。
  
  专栏作者:SciSor
  北京人,深受电影毒害并为技术所累,忙碌不停中手脚并用操练多种后期软件,深信技术是艺术的原动力并努力地实践着,实践着……
  
  Hi大家好,新的一期剪辑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想到上一期的悬疑片剪辑,笔者到现在还心有余悸,一想起写稿子的夜晚,夜阑人寂,为了抓图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看贞子从电视里爬出来的镜头,尾巴骨就有一道凉气往头顶钻。为了写稿子,专挑恐怖的段落看,直看到截稿合上电脑上床睡觉,心理出现阴影总觉得对面的电视和被风吹得轻抚的窗帘不对劲才算罢休。不过换个角度看,确实也发现了不少通过剪辑能直接作用人类大脑的一些技巧。
  无疑,恐怖片是花费最少、成功机会最高的影片类型,这种观点曾经被国内导演阿甘阐述过,他之前执导的几部低成本恐怖片在票房上都有不错的表现,按他的话说,是至少没有亏过本。正是由于恐怖片成功的因素大部分来自创造性的因素,而不是来自资金上的支持,可能才会有众多低成本恐怖片大行其道。因此,对于我们更多需要独立制片支持的制作者来说,才会有更多的借鉴意义。那么这一期,就再次延续一下恐怖片的分析,特意选择更加血腥一些的《电锯惊魂》作为蓝本,看看如何对一部恐怖片谋篇布局。
  


  


  《电锯惊魂》以及它的续作,固然都是讲的变态杀手的故事,不过理论上讲,它的高明就是这个杀手从没有亲手杀过一个人,影片的故事永远都设定在“主人公两个只能活一个的”背景下,让当事人自己杀死自己,观众会在这种心理氛围下感同身受,切骨得感受到剃刀插进胃袋的感受。
  《电锯惊魂》一开始,并没有像普通血腥的电影一样,选择按照时间顺序的平铺直叙,而是特意使用了插叙的手段,一上来直接交代了两个男主角被困封闭房间的段落。而且,按照一般常理,电影的开始段落多以全景镜头开始,好让观众清楚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而《电》则不同,上来就是一连串特写镜头,外加光线昏暗,这就是导演刻意使用模糊肮脏的环境迷惑观众的大脑,调动起观众的兴趣。从这个段落开始,两个主角就不停地互相问问题,“为什么来到这里”,“你是谁”等等,由此观众的好奇心被无限放大,这就是好莱坞著名的“5分钟原则”:如果在电影的开始5分钟没法抓住观众,后面的故事就不会有人看。
  接下来,电影马上顺着主人公的讲述开始,逐渐揭开故事的背景。这时是一个明显的插入段落,交代过去发生的故事,电影的色彩由蓝色调转为令人恐怖的绿色调,画面也更加血腥,剪辑的速度也明显变快,甚至不停地使用加速镜头的方法,把大量血腥的镜头和照片全部塞到观众的眼睛中,无疑此时观众的肾上腺激素就在导演的引领下猛增。这个段落大概持续了5分钟左右。
  一段“凶手”过去犯罪的段落交代后,影片色调又回复到蓝色调,节奏突然缓和下来,开始交代警方把男主角列为嫌疑犯,进行和风细雨的调查判案。这一个段落大概持续了3分钟左右。
  在男主角摆脱了嫌疑后,警方再次让一个“凶犯”的受害者讲述了自己恐怖血腥的受害经历。此时的画面风格再次回复到绿色调、飞快的剪辑风格。血腥的镜头再次出现。
  好了,电影到此,基本已经交代完了重要的“前续”故事。导演其实完全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交代这个故事的发展,但却选择了现时和过去交叉剪辑的方式,这就为充分利用节奏的变换提供了可能。好莱坞曾经做过研究,观众的注意力不会连续超过5分钟,所以如果一味的堆砌紧张刺激的血腥镜头,效果适得其反。导演把一个主人公被困房间的段落(缓慢速度,现在时)拆散,中间插入过去“凶手”的犯罪段落(紧张快速,过去时),一张一弛,观众的神经就像在洗三温暖一样,兴趣才能被充分调动。
  不过电影进行到此,还没有完,导演重新开始引入新的疑点,和新的犯罪人物。被困房间的主人公开始发现墙后用摄像头监视的“神秘人”。
  然后再次插叙,交代之前男主角的女儿、妻子如何被“神秘人”绑架的。
  画面再次切回被困的屋子,另一个男主角再次回忆自己如何被抓到这个屋子里。这两个段落依然是在被困房间中和倒叙中进行,依然是一松一紧的节奏。每次当男主角在被困房间里说了过多的话时,镜头就切到紧张的血腥段落;而每次当主人公的生命不再受到威胁时,节奏就转到稍微轻松的对话段落。这种一张一弛简直是被滥用了,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剪辑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调节观众的情绪。
  


  在此之后,影片开始迎来结尾的高潮部分。在后来引出的一干人物一通厮杀乱斗之后,所有人都死了。这时我们发现真正的凶手就是一直趴在血泊中装死的那个怪人。这时的剪辑,除了剪辑节奏更快之外,交代环境的广角镜头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特写镜头。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过,特写镜头比全景镜头更容易让人产生高速而紧张的效果,因为全景镜头中的信息量很大,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使观众看清画面内的元素;但特写不同,画面信息清晰直接,我们可以把每一个镜头剪到非常短,甚至可以只有几帧,这时画面组接起来效果就要有冲击力得多。
  总之,运用交叉剪辑,必须要能够产生角色间的冲突和节奏的变化。安排影片的结构,调整节奏的频率,对于类型片来说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再说句题外话,在《电》中,我们也看到了如何节省成本的方法:整部影片只使用了一个幽蓝的室内布景,其余段落全部选择了外景的拍摄,且时间都选择在夜深人静时拍片,此时录音和闲杂人等的清场都容易得多。我们如果使用交叉剪辑的方法,就能更加轻松地把不同地点拍摄的段落剪辑到一起,这或许也是低成本制片的一条可借鉴的道路。
其他文献
我自己的体会,要使用带板卡的非编产品,主要应考虑以下三点。  1.软件的易用性和功能是否适合自己的需求;  2.软件和板卡使用中的稳定性;  3.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的保障是否可靠和强大。    非编也接触了不少年,但主要是摸索而已,很少真正干活。曾经用过某品牌的X100板卡,功能还不错,但售后服务跟不上,反反复复老出现问题,把我折腾得够呛,经销商也无法解决,只能把板卡处理,主机变为他用。最后还是回
期刊
奥运会四年一次,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更是千载难逢的一次盛世,除了现场观看,大家更想为以后留下更多的精彩回忆,那么去现场看比赛留下的照片怎么办?放在相册里珍藏?还是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用视频的方式制作编辑吧!  精彩影像带着感动永恒在眼前涌现!    图片的选择和修改    针对奥运会这样体育赛事为主的盛会,我们选择图片的要求主要以现场感强烈的图片为主,这部分图片可能要占很大的比例;其次就是场馆的大体介绍
期刊
HDV,被称作“小高清”也好,“过渡产品”也罢,或甚“马上就会消失”!这样的理解正确吗?让我带您扫清迷雾,重新认识HDV,认识高清。    选择高清拍摄or追求全高清指标    1440×1080i、1920×1080i,从数字看差别还不小,测试图拍摄也可看到区别。实际拍摄的区别有多大就不那么简单了!拍摄物体的客观细节、焦距的准确与否、连续25帧画面的稳定如何,这些都决定最后看到的画面是否是“高清
期刊
1.我们为什么要转码?    也许你会感觉这个问题问的很奇怪,因为不转码就没有办法看到视频,很多精心制作的片子都不能按要求播放出来,所以我们必须要转码。  其实这只是其中之一,转码通常都是一些补救视频和降质输出的手段,很多是因为在前期没有使用适合的码率视频进行拍摄,在后期带来很多麻烦。或者就是要由高格式的视频变成码率适中的视频进行输出,例如AVI制作DVD就是一种很普通的码率优化和降质输出过程,原
期刊
小编按:  在国内DV圈里,上海导演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各种文化汇集的上海固守着一片净土。第一次认识黎小锋是看他的作品《夜行人》,那时候黎小锋还和夫人贾恺在北京念研究生,同时也做纪录片的工作。镜头中的女孩和母亲真实的生活让人不由得想见这只“下了美味鸡蛋的母鸡”。但低调的黎小锋只是默默地拍片,在同济影像论坛上进行纪录片的推广工作,组织放映以及在各种放映地点进行学术交流。  5月底,还是一个偶然的
期刊
当导演告诉我要拍一部时尚单车的片子,我考虑再三,因为要用专业摄像机随单车运动俯拍,表现单车(平滑车,攀爬车,山地车)很酷的动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感受运动带给人们的刺激和快感,平视是不会有太大的视觉效果,常规拍摄和专业摄像机很难完成单车很“炫”的动作。我立即选择了一部分镜头用DV机加探头摄影套拍的方式。    使用设备  索尼HVR- Z1C摄像机  HPR-804P摄影探头 3.7MM   
期刊
吧主说话    十五年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第一届大学生电影节,如今大学生电影节已经成长为一个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大型文化活动,并一直坚持自己“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独特品格。其中的短片竞赛单元更是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而广受海内外青年大学生群体瞩目,目前已成功举办八届,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的影响逐年扩大。十余年来,北京大学
期刊
空谷回音,听起来就是个很遥远深沉的意向,距离实际生活八竿子打不着,这栏目名称权当是兴一下。但DV爱好者要解决的最基本录音问题,影视录音基础入门栏目。    专栏作者:秃子  1981年生,身体健康。录音工作者,音乐制作人,DV爱好者,社会闲散人士……  从感性的音乐创作转做对声音的理性研究,更深入地对音频这个领域进行着自己的创作。    大家好!秃子菜鸟音频小讲堂开课了,今天这堂课的主题是情绪,嗯
期刊
松下公司作为奥运官方全球TOP赞助商,将利用其先进的制作转播设备呈现奥运史上第一个“高清奥运”给全世界。就在北京奥运会前夕,松下公司也推出了两款全高清逐行扫描3CCD便携式摄像机——HDC-SD9GK和HDC-HS9GK,为要观看奥运赛事,见证百年盛世的朋友提供了新的拍摄利器。    亮点多多  1920×1080逐行扫描是其亮点所在,这在以往的摄像机中是难以想象的。这两款摄像机都是采用3CCD传
期刊
今年的平遥DV影像艺术展,朱炯老师让我们策展一个“和年轻人有关”的展映单元。可能是做编辑的职业病吧,看到让我放不下,挥不去的影片,总想找机会让更多人看到,在分享影像的同时得到某种快慰。  于是,我把今年这个“和年轻人有关”的单元定为——“奶兔大白糖”。  我们几乎都吃过的大白兔奶糖,小时候这种奶油甜腻的糖块总是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存到糖和纸都快分不清的时候,仍然舍不得吃。不过记忆这东西不太靠谱,和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