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益。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从“借助故事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借助技术再现情境,深化学生理解”“借助对话生成情境,提高学习效果”“借助问题探索情境,发散学生思维”和“借助生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体验”这五方面入手,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各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围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详细分析与阐述。
一、借助故事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以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好的教师。由此出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其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爱听奇闻逸事的特点,在讲解课文前,给学生设置有趣的故事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笔者首先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学生都积极回应。接着笔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起来: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讲完后学生们纷纷讨论了起来,接着笔者说:“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通过故事来设置情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都异常高涨。
二、借助技术再现情境,深化学生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因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动画、图像、音乐于一体的特点,可以将学习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基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技术,再现情境,从而有效深化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笔者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了海底世界的部分。笔者请学生们扮演游客,同时笔者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之后笔者展示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的动图,提问:“小游客们,刚才在海底世界里都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感受到的呢?”学生们说:“感觉很美,鱼很多。”笔者继续引导:“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鱼很多呢?”学生回答课文中的内容:“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有的……有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各科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围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展开详细分析与阐述。
一、借助故事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以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好的教师。由此出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其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爱听奇闻逸事的特点,在讲解课文前,给学生设置有趣的故事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笔者首先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学生都积极回应。接着笔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起来: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讲完后学生们纷纷讨论了起来,接着笔者说:“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通过故事来设置情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都异常高涨。
二、借助技术再现情境,深化学生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因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动画、图像、音乐于一体的特点,可以将学习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基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技术,再现情境,从而有效深化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笔者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了海底世界的部分。笔者请学生们扮演游客,同时笔者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之后笔者展示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的动图,提问:“小游客们,刚才在海底世界里都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哪感受到的呢?”学生们说:“感觉很美,鱼很多。”笔者继续引导:“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鱼很多呢?”学生回答课文中的内容:“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有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