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革中的传统文化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y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已是老生常谈。它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国本应骄傲于自己独特的文化,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时代的变革,一代又一代的更替,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却越来越模糊。为什么会这样呢?
  应该说,自1840年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用枪炮强行打开中国大门后,古老的中国就一直在经历着包含了血与火的社会变革。其间,有辛亥革命用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打破了封建帝制政体,有全民族统一战线反抗日本压迫的战争史诗,还有空前解放了思想也彻底否定传统思想的新文化运动运动。当然,社会变革也不总是一帆风顺,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年浩劫。在这一两百年间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力量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经历了痛苦的洗礼。这中间,无数仁人志士、贯通中西的学者都一遍又一遍地痛苦反思、自省、叩问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自救和发展的意义。长期占据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及其传统也几经受到质疑,批判,不时引起学界争鸣的声音。
  生长在这新旧文化夹缝中的青年,整个思想便陷于古今中外的矛盾混乱之中。中国一直秉持着包容并蓄的精神,然而,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遍览周遭,我们的传统文化屡陷尴尬境地,现在,许多年轻人的思想已经相当西化,他们的生活当中充斥着“星巴克”、“肯德基”、“宝马”、“香奈儿”和“新百伦”。现在,圣诞老人比屈原的名气大,情人节比重阳节流行,以至于国家不得不将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设为法定节假日。将诸多传统节日设为法定节假日究竟是一种趋势,还是一种不得已的措施。
  在现今诸多专家学者都一致提出学习儒家思想、老庄精神的现实中,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的确是把它给淡忘了,或者我们的确没有更好地应用它。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传统文化存在一些糟粕,这也是不可争辩的现状,但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争端,因为她的不足而否定它。相反,我们要问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我们到底体会了多少。
  2016年,有位叫方勵的制片人为了电影的排片率,向公众下跪。那一跪将《百鸟朝凤》这部影片带入了大众视野。作为一个乐器盲,我带着一种莫名的愧疚感,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它讲述了唢呐一脉从曾经的德高望重不可或缺到如今的消弭凋零:年幼的游天鸣被父亲逼着学习唢呐,拜著名唢呐匠焦三爷为师。辛勤学艺终于得到师父真传,学会了《百鸟朝凤》并继承了衣钵。然而时过境迁,受人敬重的唢呐已逐渐无人问津。唢呐艺术这门传统文化的流失让人无比唏嘘哀叹。然时移世异,非人力可为。传统礼制应该被束之高阁,音乐则应该娱乐大众。没有人想残害传统文化,老百姓只是想追求更好更轻松的东西。唢呐的衰落从根本上源于大众的选择,《百鸟朝凤》再次提出了传统文化流失的问题与担忧。我们接下来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展现传统文化之美,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更好地传承下去。
  面对传统文化的缺失,我们必须坚定的立场是:中国传統文化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应该怎样继承和发展,这又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话题。面对传统文化,不应该仅仅建几个历史博物馆,让我们老祖宗的东西静静地躺在那里待人观摩,不应该只是造几栋图书馆,把老祖宗的思想藏起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应该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应该让它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同时,我们又不能固步自封,把自己困于井底,隔绝于世,仅仅将祖宗的东西重新学一遍,我们应该既推陈出新,又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是人类诸多古文化中没有中断和湮灭的唯一者。究其根本,是中华民族在文化继承与发展上始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我认为如今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依然要走这个传统路线。南北朝时期我国儒、佛、道三教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清朝后期徽班进京融合汉剧等剧种形成京剧,被国人誉为国粹代代相传……这些都是文化融合而开放的绚烂奇葩。反之,乾隆时期,英国使者马戛尔尼访华带来洋钟等科技性洋货贡品赠送,却遭到“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之物,以通有无”的拒绝。此后清政府更是严加阻塞文化交流的道路。当西方火车鸣响的交响曲震耳欲聋时,中国大地却还是铁犁牛耕。最终大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被西方的船坚炮利粉碎。所以孤立地发展自己的文化,命运将是灭亡。
  当今的传统文化面临欧美、日韩流的猛烈冲击,我们应当怎样面对?比如有人强烈要求广电总局封杀韩剧、日剧,个人觉得不妥。不论是韩剧还是日本动漫都有一个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幸福或得到真理的主题。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有选择性地融合这种人文主义精神来弥补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禁锢思想,也是一种自我丰富与提升的体现,能够促进我们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的问题。文化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亦是如此,其实传统文化能够存在,并且流传到现在,就说明它本身已经有相当的生命力,只要再采用一些现代的元素将它再予以包装,赋予它一些新的内涵,相信这是大众喜闻乐见的。
  也有很多人会担心这种新的阐释会让传统文化面目全非。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各个时代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尽相同,传统文化本身也是文化,它是各个时代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的缩影,所以也是不断变化的,在这种变化中渐渐厚重起来。所以,我们现在的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来说也是其渐渐厚重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当然,对它的全新的诠释在很久以后的未来也会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被大众接受,所以这其中不存在什么篡改传统文化的问题,只是多种观点的并存,给大众提供更多的理解方式,并不代表大众会机械接受,毕竟,我们也有自己的判断力。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含蓄内敛、勤于自省的文化;是注重和谐、强本节用的文化;是兼收并蓄、不断融合的文化。具有强烈的凝聚力与创造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认识愈加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改革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将书写新的篇章。
  (作者单位:1.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长沙县福临中学 )
其他文献
游戏,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游戏的存在。而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就是对游戏内容和游戏体会之间的交换和融合。甚至可以这么说,游戏就是孩子成长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  而我们幼儿园教学的开展,也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游戏性。或者,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锻炼,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智慧。  自主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这也是幼儿平日里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在這类的游戏中
期刊
摘要: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期。在此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其是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理论结晶。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也不可能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自然无法形成系统化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词:改革开放;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美学、诗学、音乐学等领域都存在着意境这一范畴。所谓“意境”,主要强调意象之美感,虚实之变化,追求气韵生动、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中国艺术歌曲的作曲家们深谙传统美学思维中意境美对于传达作品民族化特征的重要作用,他们有意识地追求这种意境的营造,構造意境中的“真景物、真感情”,且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承担着演唱旋律所不能表达的内容,不仅烘托情景和气氛,并与声乐部融合为一个完美的
期刊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通过“视觉”进行设计表述的设计,通过结合视觉媒介,文字、图形、色彩等的应用,对设计进行有力的表达,从而达成所要表达的情绪。而影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往往直接从人们最常接触的真实场景入手提取某些元素進行创造与构成,让观赏者与作品在无声的对话中产生共鸣。随着艺术对当代人们生活影响的不断扩寬,各类艺术专业性的联系逐渐加深互相渗透、相互借鉴。虽然视觉传达设计似乎与影像并不相同,可却与影像有
期刊
内容摘要:陈白露是曹禺戏剧《日出》中贯穿故事情节始终的人物形象,其命运悲剧是全剧的一大亮点。这种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与独特的自身原因,本文旨在通过对陈白露命运悲剧进行客观呈现的同时,发掘其悲剧产生的根本性因素,对旧中国女性生存困境进行人文观照。  关键词:《日出》,陈白露,命运悲剧  《日出》是曹禺四大名剧之一,其中最突出的女性形象便是陈白露这一角色,其悲剧命运是整部话剧的主旋律。相比于曹禺笔下
期刊
摘要:生产完全控制了音乐类型、消费者的品味以及产品被“聆听”的方式。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已经完全商品化了,可预测的音乐类型的微小变化可以确保“核心”标准化,同时满足在音乐消费者中寻求新奇的欲望。文化工作者不仅仅是“过滤”对他们没有意义的文化对象,相反,文化材料的象征价值是通过解释性知识框架进行文化建构的,这些解释性知识框架是由调解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而产生的。文化中介的作用是通过对品味和愿望的反身监
期刊
摘要:戏曲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戏曲是由舞台上的演员扮演角色,在歌舞动作中展开冲突。它是属于俗文化的通俗艺术,戏曲艺术是高度发展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各种艺术因素中,是以塑造舞台形象的表演艺术为它的审美中心。  关键词:戏曲 豫剧 舞容歌声 动人以情 时空自由  戏曲艺术虽是从表演艺术来的,它也跟所有别的艺术一样,必须拿生活做根据,没有生活的根据,戏曲同样是不能
期刊
那座大山喚作祁连山,“祁连”意即“天”,也有“天山”之称。李白曾赋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祁连山下有座小城唤作凉州。凉州,地处西方,常寒凉也。  对这座山的记忆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放学回家的路,始终向着大山,走了许多年也没有走到,它永远那么近又那么远。山上有一座白塔,小时候觉得白塔很神秘,我想说不定有一位白娘子一样的美人在里面呢!我真的在小时候以为山的另一边住着神仙,他们腾云驾雾,掌管
期刊
【摘要】玉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就为提升玉雕艺术提出了新的标准,本文通过雕刻技艺是提升现代玉雕艺术的基础,传统文化是提升现代玉雕艺术的灵魂,创新发展是提升现代玉雕艺术的途径的论述,来阐明现代玉雕艺术应深化技艺与玉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玉雕 技艺 文化 融合  当今社会的空前繁荣安定已为玉雕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舞台,并逐渐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和背景。在现代文化艺术思潮的推动下,玉雕艺术呈
期刊
摘 要:经世致用是儒家经邦治国的指导思想。清初,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经历明末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学风和现实的亡国丧家,决定从根本的思想上寻找原因并试图改变王学末流带来的弊端,重新回归到实学,注重经世致用。这一思潮兴起于清军入关之后,在十七世纪八十年代末趋于衰落,有着其丰富的具体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对后世也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  关键词:清初;经世致用;内容;特征  一、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