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著床前遗传学诊断:伦理与法律的界限

来源 :2007年生命科技发展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一对夫妇正在竭力为被诊断患有范可尼贫血症(Fanconisanerma)的女儿莫莉(Molly)寻求治疗方法。这是一种难以治愈且致命性的遗传学疾病,莫莉被预测只能活到七岁。然而,如果莫莉的父母再生育一个健康的、带有组织相容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Ieukocyte antigen,HLA)的同胞弟妹,那么通过移植新生儿的脐血造血干细胞至莫莉的循环系统,她就可以被治愈。这需要借助于体外授精( In-vitro fertilisation,IVF)和胚胎著床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来检测、筛选遗传正常的胚胎,以确保所孕育的胎儿符合移植的要求。莫莉的父母最后采用了上述方法,生育了健康的新生儿亚当( Adam)o而医生成功地将亚当的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给莫莉;三年之后,莫莉的造血和免疫系统就正常了。
其他文献
我在1997年曾经写了《依法治国必须确立宪法的权威》和《再论依法治国必须确立宪法的权威》两文①.忽忽四年过去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其间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胡适之先生有句名言,叫作"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并指出:"高谈主义,不研究问题的人,只是畏难求易,只是懒."此种为文治学精神,本应为我辈批评家所学习遵循.但自上世纪90年
新时期文学伊始,伤痕、反思、寻根、改革等文学潮流此消彼长,依次递嬗。我们很难从中体察到文学思潮更迭的背后有什么“策略”在支配或起作用。后一潮流的崛起也并非由于对前者
刑事检察公诉的特征表现为检察机关依据其职能向犯罪发起的国家公权力的运作过程。其本质表现为以审查刑事追诉、监督刑事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为手段和载体,主张和维护国家和社
伴随着技术理性主义,市场功利主义、商业消费主义日益成为当下社会的价值形态和生存现实,作为中国文学主要文体形式的小说,我们注意到,小说的创作理念、写作方式、产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