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烟台东部新区建设战略机遇全力打造蓝色经济核心服务区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hu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芝罘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时期,烟台市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实施“一极领先、多极崛起”战略,重点推进烟台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领先崛起、率先突破。这无疑为芝罘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一轮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近日《财经界》记者就芝罘区在贯彻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情况、积极打造蓝色经济核心服务区等方面工作采访了中共烟台市芝罘区委高庆波书记。
  
  记者:高书记,去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芝罘区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高庆波:芝罘区因海而兴、拥湾发展,全区所辖海域总面积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共有25个岛屿,岛岸线长16公里,是中国最早的开埠通商口岸之一,发展蓝色经济的资源优势十分突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提出,对于芝罘区而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不仅有利于自身资源优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在未来蓝色经济发展中,芝罘区将坚持错位竞争和高端取向,重点发展蓝色服务业,全力打造蓝色经济核心服务区。
  确立这样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从蓝色经济的内涵来看,其全面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因此发展蓝色经济必须注重三次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只有拥有强大的服务业支撑的蓝色经济才能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其次,从芝罘区的区位特点来看,芝罘区作为烟台市的中心区、老城区,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这就决定了芝罘区必须以服务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辅,谋求蓝色经济的突破。第三,从芝罘区的产业基础来看,服务业在芝罘区国民经济中始终处于领先发展态势,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7.3%,是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因此,发展蓝色服务业,打造为全市蓝色经济服务的核心区,芝罘区有基础、有条件,而且优势明显,我们理应在这一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做出更大贡献。
  
  记者:高书记,芝罘区当前蓝色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和亮点?
  高庆波:一年来,芝罘区以发展蓝色经济为引领,深入实施“服务业强区”和“项目带动”战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全区蓝色经济实现增加值17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0%。主要成绩体现在“三个一批”:一是培育发展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坚持高端、高质、高效原则,重点打造了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运输物流业等3大海洋产业集群。二是规划建设了一批特色园区。重点规划建设了滨海广场金融商务区、海港路中心商贸区等两个省级服务业重点园区,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了强劲支撑。滨海广场金融商务区,以金融商务业为主导,以楼宇经济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水平,为全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2011年区内拥有市级以上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36家,实现金融业税收20.8亿元;拥有各商务楼宇15幢,楼宇企业总数近500户,实现税收24.5亿元。海港路中心商贸区,重点依托振华国际、阳光100等大型商贸设施,不断膨胀规模,提档升级,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助推。2011年区域内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商贸设施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三是启动实施了一批蓝色产业项目。芝罘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和国家级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两大“国字号”战略项目落户我区,有力带动了全区蓝色经济的迅猛发展;40个总投资300亿元的蓝色产业项目推进顺利,为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支撑。目前,安德国际冷链物流中心、新海海洋功能性食品、东和科技园、钢铁物流中心等4个项目被纳入省级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扶持项目。
  
  记者:高书记,芝罘区下步围绕打造蓝色经济核心服务区,具体有哪些思路和措施?
  高庆波:芝罘区将牢牢把握蓝色经济发展的脉搏,以项目建设为引领,以载体建设为平台,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奋力抢占新一轮蓝色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蓝色经济增加值36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0%。具体来讲,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抓项目带动,增创蓝色经济发展活力。坚持把蓝色经济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全区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集中包装策划一批符合国家和省、市蓝色经济发展政策、具有芝罘特色、各级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涉蓝产业优势明显、持续增长能力强、具有重大产业拉动作用的项目,着力推进一批涉海现代服务业、蓝色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项目。2012年重点推进安德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夹河国际旅游度假区等42个总投资500亿元的在建蓝色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韩国乐天百货、法国家乐福等8个商贸项目,香港豪德物流等3个物流项目的跟踪引进,确保在谈蓝色项目的早签约、早落户。到2015年,蓝色经济项目占全区项目总量比重达到70%以上,蓝色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提高到80%以上。二是抓载体推动,打造蓝色经济发展平台。更加注重城市发展,坚持一手抓改造,一手抓建设。抓改造,就是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抓好旧城旧居改造。加快推进胜利、白石、慎礼、幸福、火车站和烟台山周边等区片改造,建设好万达城市广场、中粮大悦城、昂展商业广场、恒隆广场等15个、总投资306亿元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发好套口、张郑刘、梁家福临等一批高档精品社区,形成具有浓郁现代气息、代表烟台城市景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群。今年,旧城旧居改造开工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力争到“十二五”末,全面消除棚户区,基本完成城郊居民区改造,实现城市功能、形象、品质的全面提升。抓建设,就是抓好一北一南两个新城建设。在芝罘北部,依托国家级保税港区,引进卓达等知名城市运营商,加大幸福、芝罘岛区片产业布局调整力度,建设好临港蓝色国际新城。在芝罘南部,紧扣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围绕打造辐射全市蓝色产业服务中枢的定位,建设好滨河生态智慧新城。三是抓产业拉动,构筑蓝色经济发展支撑。围绕冷链物流、金融商务、临港产业、蓝色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等产业,重点打造五大产业聚集区。第一,启动建设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紧紧抓住海产品深加工和物流配送两个环节,率先发展烟台安德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充分运用政策、区位的双重优势,将基地建设成为重要的水产品价格形成中心、水产品物流中心和水产品加工中心,打造立足渤海湾城市群、辐射日韩歐美的大型冷链物流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末,吸引超过1000家企业入驻,营业额突破200亿元。第二,提档升级金融商贸聚集区。紧紧依托海港路中心商贸区和滨海广场中央金融商务区两个省级服务业重点园区,加快载体建设和企业引进步伐,推动聚集区不断发展壮大。力争到“十二五”末,聚集区内金融类企业达到180家,占全区金融类企业的60%;商贸设施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区域营业额突破450亿元。第三,精心打造蓝色文化旅游聚集区。依托开埠文化、葡萄酒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和“滨海一线”海洋自然资源,加快崆峒岛、夹河、幸福海岸、朝阳街等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打造以蓝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到“十二五”末,全区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69亿元。第四,统筹规划临港产业聚集区。立足为保税港配套服务的定位,重点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运营商的沟通联系,大力发展保税物流、金融商务等产业,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网外配套综合服务区。先期将在幸福区域启动保税港网外配套综合服务区核心起步区,规划建设保税港网外配套综合服务区拓展区。第五,倾力构建高技术产业聚集区。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加快发展蓝色高新技术工业,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科技研发、海洋精密装备等高附加值产业,重点扶持中集来福士、东海薄板等优势骨干企业,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十二五”末,全区蓝色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过百亿元。
其他文献
2012年3月28日,國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一石激起千层浪。   温州资本,这一在中国改革开放后逐渐成型的区域性民间资本,在中国特定的经济环境中,似乎总能轻而易举地找到摇摇欲坠的旧经济体制上那些细不可辩的罅缝,并衔尾而上。“温州资本”每一次成为关键词出现在媒体之上时,我们的心脏都要承担起猛烈的撞击。  作为巨变时代新兴经济体内的特殊存在,温州资本能否保持
振兴新区位于长治市长治县东南,东临壶关,北靠雄山,古称上党。而今是山西首个“城乡统筹试验区”。  长治县城乡统筹振兴试验区(振兴新区)成立于2010年7月6日,振兴集团党委相应更名为振兴新区党委。  共同富裕的坚定信念  振兴新区党委书记牛扎根是山西省特级劳模,荣获2011“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上世纪80年代,牛扎根在西火镇关家村当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绿化荒山,改造农田,兴办企业,使关家村成为
阿拉善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边陲,著名的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横贯全境,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有85公里流经境内;全旗总人口15万,有蒙、汉、回等2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  早在新石器时代,阿拉善左旗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自春秋战国时代起,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吐蕃、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汉唐以来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阿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这样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许,这句话既适于描绘今天的世界,也适于形容今天的中国。从2011年的举步维艰,到面对2012年的扑朔迷离,每一个人都在为未来担忧。且不说世界末日的预言到底会不会实现,至少明年全球经济的局势不太乐观。  中国是否会像电影《2012》中那样,成为拯救世界的“诺亚方舟”?乌云笼罩中,中国经济社会自身发展的
2013年5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美国城市化进程专题讲座。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知名历史学家David Goldfield主讲,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主持讲座。  David Goldfield指出美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先进与污染并存,在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与妥协中,美国政府不断努力,试图寻找恰当的中间地带,以解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在美国的历史上经历的
“在可能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需要行动起来减少脆弱性,通过降低短期债务水平、削减预算赤字、回归中性的货币政策态势等方式。这样做可以使他们有更多的余地,一旦全球形势急转直下,可以采取宽松的政策。”  世界银行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GEP)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做好准备面对旷日持久的全球经济波动,再次强调中期发展战略,同时准备迎接更艰难的时期。欧洲高收入国家重现紧张局势,使得今年头四个月取得的成果受到
2011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将延续上半年的稳步回落的态势,同时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因此,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和全面上涨,切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陛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持文件货币政策取向,着力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2011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增速的进一步回落,部分行业和地区企业生产困难
今年以来,山西太原在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个方面实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给太原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1年,太原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基本上占据了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292元。2011年,太原市财政总收入39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近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太原市深
中国新的消费群体正在形成,并将迸发前所未有的消费力量。  初步预测,中国未来10年间,金属、能源、矿石、粮食、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消费数量(含直接与间接出口,下同),要比目前水平增长3成以上。其中粗钢需求量会相继跃上8亿吨、9亿吨、甚至10亿吨台阶,并且将8亿吨以上的高消费量平台,维持较长一段时期。受其影响,中国优质铁矿石的进口量,将会达到或超过10亿吨。  中国新的消费群体正在形成,并将迸发前所未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投资的波动会引起总需求的波动,从而在短期内影响产出和就业水平,因此投资波动是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会增加资本存量,提高一国潜在的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目前,我国仍然维持着投资主导的增长模式。近年来,高投资一方面直接导致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进而导致投资收益的下降和投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投资主要靠地方财政和银行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