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发挥人格魅力的作用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作为教师应重视自己人格魅力的培养,懂得怎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良性的潜移默化,从而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
  
  一、以真挚的爱心影响学生的情感
  
  “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当今社会,教师应意识到:“为爱所支配的知识是教师所必需的,也是他的学生所应获得的”。“爱”也是一种教育,用师爱与学生建立起感情,不仅要关心了解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平对待学生,而且要树立和实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育思想,真正地成为学生的严师益友。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仁爱产生仁爱”的效果。
  
  二、以高尚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尤其是当今独生子女社会,在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学生个性都比较突出,这多是自我意识太强、专横独断的表现,需要教师以成熟的道德品质去平和、去协调、去感染。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效仿。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代替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三、以优雅的行为潜化学生的习惯
  
  古语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教师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优雅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气质美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内在美的外化,作为教师应在这方面努力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许多学生在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方面做得很差,许多教师也是天天强调,但就是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自己在这些方面就不太注意。其实教师优雅的行为也是其美好心灵的外化。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情丰富、举止得体的教师往往给学生“美”的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行为习惯,而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
  
  四、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教师的爱心、道德品质和行为美无疑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你不能以一桶水来浇灌无数朵花的时候,学生势必会对你产生怀疑。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审视教师工作,使自己在学校里是多种角色的扮演者,如:主持人、导演、教练、伙伴、咨询者、心理医生等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学会终身学习,不断拓宽学习领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增长多方面的才能,认真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注意“教学相长”,达到“学高为师”的水平。激起学生刻苦奋进、扬帆前行的豪情壮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以良好的師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大连瓦房店市第二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启发式教育,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启发式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初浅的探索。    一、置疑启发    教师矛盾、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性讲解或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掌握知识。例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师写出两个方程,要求学生都来解:x2-7x 12=0,x2 3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43-01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新课程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下面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