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习作教学中“灵感”的激发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36973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寫过文章的人都有种体会:有时搜肠刮肚挤不出一点“牙膏”;但有时却不用多想,而思泉涌、妙语连珠。学生习作,当然也是如此。这涉及到写作的“灵感”。而“灵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飘然而来,稍纵即逝,绝不是神妙莫测的东西。夏衍前辈曾说过:“所谓灵感只不过是作家从生活实践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材料,从量到质的那一瞬间迸发出来的火花而已。”鉴于此,在指导学生的习作教学中,我们不应当让学生坐等灵感的到来,而应该主动地激发学生,刺激其兴奋点,使他们的文思泉涌,从而妙笔生辉,写出巧、新、活的文章来。
  一、要以“情”激发灵感
   写作是对外部世界能动地反映,需要自己特有认识方式来理解对象,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式复印”。写作这一基本的特征,决定了要想写好文章,学生必须善于“换位思考”。教师如能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用心灵与外物对话,以己性猜度物性,体味揣摩他人的心理世界,或移性与物,融情于景,那么,学生的写作灵感就可能激发出来。写出的文章自然就能提高一个挡次,就能充满“人情味”,就能把人物和事件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读者看了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否则,只能是空泛的记叙,缺乏真实事情、具体的描写和深邃思考,文章干巴巴,千人一面,不会有感人的魅力。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习作一,要求学生“写课余生活中有趣的事,高兴的事”,笔者在习作教学中,绝不仅仅致力于让学生搜寻那些有趣的事、高兴的事供他们习作,而是抓住这些令学生感兴趣、高兴的事,进一步分析、体会。这种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定向深入体味揣摩,这种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心灵与特定的外物“相碰撞”,使学生对所写的事物赋予了更明晰的情感融于所要写的事物上。至此,强烈的习作冲动和习作自信心就会随即而至,习作灵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出来。
   二、要以“题”激发灵感
   常常会见到这样的状况,当学生每看到一个好的题目就跃跃欲试,习作的完成也比较顺利;而每当碰上一个索然寡味的题目就厌弃,不愿意写,也写不下去。这里其实也往往涉及了习作灵感的问题,好题目,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定向关注,促使学生浮想联翩,下笔写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比如,三年级下册习作五,要求学生写父母对自己之间感人的事,父母亲是孩子教熟悉的,因此,我打算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为了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有一种新鲜感,为了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打开思路勾起联想,为了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引起习作的冲动,我没有随意地给出什么《我的父亲》、《我的母亲》、《妈妈的爱》等这类题目,因为这些题目,学生司空见惯,味同嚼蜡,而提不起兴趣,甚至或望而生厌。我精心措词列出了这样的几个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他更像个父母》、《那一天我很感动》、《我家的“老大”》、《白发、皱纹》什么的都行。我们的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总有这样或那样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的事,看了这些题目,学生的眼前就会突然一亮,就会突然激活印在脑海里的一件件事情,浮想联翩,纷至沓来,写作的激情调动了,写作的表现欲望调动了,写作的题材初步解决了,然后,再按教材的习作要求进行第二步、第三步;究竟写父母的那些最好?把你写的这件事好好地想清楚……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写《我的家》,学生不喜欢,假若换成《欢迎您到我家》就能诱发情思,写《我的文具盒、钢笔、书包……》太平铺直叙,若换成《我的亲密伙伴》就更能激发学生的移情意识。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努力使题目、内容新颖、富于启发性,使之激发出学生的习作灵感。
   三、要以“趣”激发灵感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了习作兴趣,就打开了迎来习作灵感的通道,作文便是成功了一半。
   当然,习作兴趣也不是坐等就能够形成的,而需要老师的培养促成。一般来说,要使学生产生习作兴趣,就需要矢志不渝地坚持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写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自然能爆发出高昂的写作热情,自然就能容易产生写作的灵感。教师应熟知儿童的心理,要尽可能顾及到学生的口味,布置学生写感兴趣的文章,还可以及时加以适当引导和点拔。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学生的习作指导,自始至终贯穿着“注重兴趣”。就三年级上册来说,从要求“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直到“写自己喜欢的景或物”。这是很有深意的。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所写的事或物有深切的感受,才感到有话可说,才能激发写作灵感,才会“乐于书面表达”,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我们教师既要坚持让学生写感兴趣的事物,又要善于引导启发,给学生创设产生灵感的契机。
   习作七,要求以动物作主人公编一篇童话。儿童对小花猫等小动物都非常喜爱,这是编好童话的一个重要基础。教师应当着力于学生联想,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发灵感,使他们不吐不快。童话中的小动物要具有人的心理,它会像小朋友一样,具有自己欢乐和烦脑,然而,小动物毕竟是动物,具有小朋友所不具备的能力。然后,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陡然间,窗外来了一只小花猫,可是小花猫的妈妈还没赶过来……。结果,学生的习作热情异常高昂,灵感和思路大为启发,班上产生许多各自千秋的优秀之作,使难度很大的童话写作教学,获得了有效的突破,取得了好成绩。致于其他方面的习作,当然更是应该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着眼,作类似的引导。学生有了兴趣,就有可能获得灵感,写起文章来也就自然得心应手了。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5-0029-02  摘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精神,高校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院校的日语专业既不同于相同专业的重点本科院校
期刊
中图分类号:K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5-0172-02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这一体例遂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的正统,沿用两千多年,同时“纪传体”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后,“史传”传统与“诗文”传统并举,
期刊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5-0271-02  摘要:暧昧表达是日语的显著特点之一,它反映了日本民族的生活伦理和文化个性,也是日本人生活态度的反映。日本人进行交流时,常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揣摩,再三考虑措辞进行表达。为避免让
期刊
“职业倦怠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据调查,人们
期刊
常听到有教师在感叹:我班有几个差生真是无可救药,上课也不听,作业也不做,真拿他们没办法!其实,在这些所谓的“差生”中,又有几个是真正的“弱智”?除了不爱学习以外,他们什么都正常。在当今时代,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留守孩子居多,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大多不能够与学校教育同步,让他们养成了偏激、厌学等不良性格。关爱学困生、转化学困生就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更不应该轻易放弃他们,而
期刊
高考前夕,每个学校都把高考迎考工作看成学校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都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积极紧张地应战。方式林林种种,有些学校组织所谓专家讲座,名师“打”题;有的模拟高考试题,还有一些学校使用一些所谓的高考‘密卷’,有的干脆实施题海战术,,还有一些学校干脆放学生回家复习,有的甚至请家教老师在家里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方法颇多,让人眼花缭乱!但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实施题海战术,还是放任学生回家复习,或是不惜
期刊
一、深入剖析、挖掘问题  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存在着弱化、简化、僵化的“三化”现象,具体表现为:1.浮光掠影,一读而过。出示词语,检查性地读几遍,难读的跟读,难写的字稍作提醒。这样的词语教学只停留在读音字形上,未涉及挖掘词语文化的内涵。2.形式单一,一问而已。“你了解哪些词语?哪些不了解?”然后让学生口头说说,就进入课文的学习。这种教学因词义、词韵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显得呆滞、缺乏活力。3.不闻不
期刊
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学生学习的内部推动力,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全体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  然而,由于在初中课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只过分重视语数外,而忽略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特别是在初一、初二阶段,到了初三阶段,历史课程安排时间就更少,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历史教学的任务就变得更加的艰巨,而历史教师在设计课堂教
期刊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及上一轮高中化学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化学教育界积累了一定的研究落实新课程、推进新课程的经验,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部分教师不注重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教学内容缺少时代性、人文性和教育性,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思维层次低,学生觉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枯燥无味,难以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沼气的生产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彻底改
期刊
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和乐不可分”。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兴趣会促使学生个体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推动他们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在低年级阶段,为提高写作有效课堂、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教师必需独具匠心,让他们找到写日记的快乐。如何在低年级阶段引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