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合与尊重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370724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合与尊重是高校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当前建设民族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教育者针对当前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民族文化融合与尊重研究。本文以当前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结合国家民族政策内容,以包容与尊重为前提,开展了此次专项研究工作。
  [关键词]大学 少数民族学生 文化 融合 尊重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113-02
  作为我国文化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教育的开展为我国整体文化与知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民族文化教育中,大量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出现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文化支持。但是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教育中,如何使其更好地融入学校环境,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环境,就成为教育研究者主要的研究课题。在实际研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融合与尊重研究的开展,是我们主要的研究课题。
  一、少数民族大学教育中学生民族文化融合与尊重理论研究
  在当前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合与尊重建设开展,对于高校文化与环境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研究者首先对其进行了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了文化融合与尊重的概念、建设作用以及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三方面内容。
  (一)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合与尊重概念分析
  我国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合与尊重建设开展中,其文化融合与尊重概念的形成,是其研究工作开展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管理者将其概念定义为以下内容: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融合主要是指在学生在大学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实现其本民族文化内容与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学生间互相理解、和谐相处的校园文化环境。而文化尊重则是指不同民族学生间,对于对方民族文化、生活习俗、艺术文化等进行尊重,形成各民族学生间互相尊重的文化氛围。
  但是在这一文化建设工作中,教育管理者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文化的融合与尊重必须是平等与相互的,既不存在汉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歧视,也不存在少数民族对汉族的文化歧视。只有在平等与相互原则规范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融合与尊重。第二,文化尊重必须受到相应的制度与规范制约。如在校园管理中,不能因为尊重部分少数民族文化习俗违反大学安全管理制度,在校园中形成安全隐患问题。
  (二)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合与尊重作用分析
  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合与尊重环境建设,可以在大学管理中发挥出良好的文化支持作用。在实际调研中,教育管理者将其作用概括为以下四点。
  1.提高我国高校基础民族政策的落实
  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尊重,是我国民族平等政策的基础,也是我国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高等学府的大学校园,民族融合与尊重理念的灌输不仅可以很好地宣传国家政策,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民主、平等、法制精神的重要体现方式。
  2.建设校园和谐的基础
  随着大学校园内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在校园建立相互融合与尊重的民族文化环境,对于校园和谐的保证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民族融合与尊重,是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和谐相处的基础,也是校园和谐的基础。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中,这种互相融合与尊重的文化环境建设,教育管理者工作的主要目标。
  3.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环境后,会因为对学习与生活环境的不适应,造成心理压力过大进而影响其学生成绩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以民族文化融合与尊重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可以使少数学生对校园产生认同感与依赖感,降低其心理压力,有利于其学习质量的提升。
  4.实现校园文化活动创新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艺术水平与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基础上,做好文化创新工作是当前教育文化工作的重要课题。在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积极地引进少数民族文化优点、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具有一举两得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活动的创新必须是在尊重民族文化与习惯的基础上开展,不能以破坏校园民族和谐为代价。
  (三)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合与尊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合与尊重建设过程中,教育者遇到了以下实际问题:
  1.文化与生活习俗差异问题
  在民族融合与尊重建设过程中,学生间民族文化与生活习俗差异的存在,对于建设工作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经验间的差异造成的。如在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交往中,由于不熟悉其民族习俗,无意中违反了其民族禁忌,就会严重破坏校园的民族和谐。
  2.学习与心理压力较大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较大的学习压力与心理压力也会影响大学民族文化融入与尊重建设的开展。这类压力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学生不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难以融入大学学习、社交、文化过程造成的。特别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过大的学习压力会使学生轻视文化建设作用,造成文化融合建设难以顺利开展。如部分学生会因为学习课程压力较大,同时与同学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所以拒绝参加学校组织的民族文化活动,进而使高校民族文化活动参与率降低,就是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
  3.学生对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
  大学民族文化融合与尊重建设工作的开展,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有着重要联系。但是由于大学学生特别是汉族学生,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以及身边的少数民族缺乏应有了解,造成其对民族文化融合与尊重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二、文化融合与尊重建设措施研究
  为了切实做好大学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与尊重建设工作,大学教育研究者结合大学文化建设理念,利用以下实践措施开展了文化建设工作。   (一)做好少数民族文化基础教育与研究
  大学教育与研究资源的优势,对于民族文化融合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开展以下工作促进民族文化融合与尊重建设的开展。
  1.增设民族文化选修课程
  在大学文科教育课程设置中,大学在选修课程中开设民族文化课程,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学分制教学改革模式下,利用修学分制度促进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学习热情,是十分有效的文化促进手段。如在建筑设计专业中增加少数民族建筑课程,使建筑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各民族建筑文化特点,对其民族的文化内容产生兴趣并进行深入了解,促进了学生对其他民族文化了解与尊重。
  2.建立民族文化兴趣社团
  大学社团建设是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民族音乐、舞蹈、美术艺术等都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在文化社团中吸取这类艺术文化精髓,充实到社团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很好地促进校园文化融合的开展。如部分院校在传统的民族舞社团基础上增设了蒙古舞、新疆舞、藏族舞等少数民族舞蹈活动,甚至邀请学校内的少数民族学生为助教进行舞蹈教育工作,使各民族学生在兴趣学习中,实现了文化融合与交流过程,实现了大学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目标。
  3.开展民族文化专科研究
  在历史、艺术、文化等学科领域中,大学教育者利用学科研究优势引导学生开展文化研究,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起源、艺术特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促进民族融合意识的深入,同时使其更加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区,教育者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进入少数民族生活中,利用近距离观察调研的方式开展专项课题研究。
  (二)利用社会实践模式,做好学生间的磨合
  大学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间良好的文化磨合,是保证其互相融合与尊重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地提高民族文化磨合的质量。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各民族学生可以做好以下工作。
  1.社会志愿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社会志愿活动是展现大学生风采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措施。各民族学生间合作开展的志愿活动,可以在其道德水平提到的基础上,实现学生间相互尊重与理解的提升。特别是在合作性的志愿活动中(如大型文化志愿活动、体育赛事志愿活动等),其服务对象中也有少数民族对象,更加有利于各民族学生间理解与合作性文化机制的形成。较为明显的是我国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举办城市都会组织大量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这一志愿活动期间,各民族学生间通过志愿合作模式实现了民族文化的融合过程。
  2.利用民族文化调研活动促进文化融合与尊重的实现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文化调研工作,对于民族融合与尊重的建设也起到了有力的支持。如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民族文化内容开展社会调查,利用文化调研过程促进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解,充分实现文化融合与尊重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调研可以是双向的,汉族学生可以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解,反之少数民族也可以对汉族文化进行了解,实现双方文化共融的实现。甚至教师可以直接开展民族文化间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调研工作,使不同民族的学生通过合作模式互相开展文化调研,提升其对对方文化内容的了解程度,促进民族文化融合与尊重的实现。
  (三)心理咨询教育在融合与尊重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生因学习与生活问题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是影响学生间文化融合与尊重实现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学教育者特别是辅导员应在教学辅导过程中,利用心理咨询教育模式,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民族融合的完成。其实际工作内容包括了生活心理辅导与矛盾化解两方面工作。在生活心理辅导中,教育者需要对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疏解,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可以更好地与其他民族学生交往,同时参与到学习文化建设活动中。如针对学生社交压力的缓解教育过程中,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缺乏与其他民族开展交往的压力,辅导员可以利用鼓励模式,教导少数民族学生打开心结,融入大学社会环境,在缓解心理压力的同时促进大学环境中民族文化融合与互相尊重环境的实现。而在矛盾化解过程中,教育者应积极针对不同民族学生间因生活习俗、文化习惯差异与误会造成的矛盾,及时进行解释与化解工作,解决学生间的问题,避免矛盾扩大化。这种矛盾化解工作需要秉承三个重要原则:一是避免将问题原则化,而是就事论事进行化解;二是做好民族文化差异解释工作,避免形成民族矛盾;三是及时吸取工作经验,做好文化习俗差异教育,避免问题重复出现。
  总之,在当前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合与尊重环境的建设,对于和谐校园与文化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文人才,我们开展了此次研究工作。其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在校园文化工作中,针对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有效措施开展文化融合与尊重环境建设工作,为和谐校园与民族文化建设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艾尼瓦尔·亚森.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以大连市部分高校为例[D].大连理工大学,2014.
  [2]任青.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个案[D].中南民族大学,2012.
其他文献
马年春节一过,我就知道,又该忙活了.忙活什么呢?就是居民委员会那点事儿呗.所以,从大年初一开始,我的心里就开始盘算,这马年的新日子该怎么过.rn我们这个社区可不简单,是国家
人们有很多理由对当前的文学批评表示愤怒和不满.其中,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或许就是有些批评家在骨子里的出尔反尔与见风使舵.他们不是忠实于文本的细读和基本的学理,而是依赖
针对无线多点高清视频监控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TITMS320DM355DSP芯片的无线高清摄像头的设计与实现,重点介绍了它的组网设计架构和软硬件实现流程图。该摄像头采用无线方式传
西 安美术 学院成教 学院成立于 1989年3月,是西 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成 人高等美术教育学府。它 依托于西安美术学院雄厚的学 术水平与教育资源,以“团结、 尚德、求实、创新
①食堂的大师傅貌似都很全能rn没吃过我们安贞医院食堂的饭菜真是遗憾,这里的美食,随着四季也不断变化.尤其在冬天,我们都喜欢面条、砂锅、羊肉米线、香锅、烤串、卤肉饭、盖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项目既是2013年四川省省级鉴定成果,也是2014年四川省科技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的核心技术成果。本项目成果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仅在成都金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不是一时的权益之计 ,不限于一种方针政策 ,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实际上是社会主义经济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对于电力的要求都日渐增加,因此对于电力建设和电网工程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在我国电力配网工程施工环节中,仍存在很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