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科技生态问题挖掘科技创新之点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466985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校以科技生态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科技生态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校本研究”。我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关注科技生态问题,挖掘科技创新点,写出有研究价值的科技论文,积极参加广州市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让孩子们展开理想的翅膀。
  一、关注生态环境教育,寻找论文研究课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到的一个教育内容是“珍惜环境”,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于是,我将“生态环境教育”引入学校科技小组研究活动中,将生态环境教育与学校科技生物小组活动结合起来,调动广大学生内在的潜能,让孩子在我们生活周围去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寻找研究课题,挖掘创新之点,写出科技创新论文,形成学校教育一个新的支点。
  曾经,校内有四棵高大茂盛的大叶榕树。我让生物研究小组成员观察大叶榕树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结果孩子们发现每年的5-9月期间,大榕树上有许多吹绵蚧,它们吸取枝叶的汁液,危害榕树,使大量榕树的树叶提早枯黄而落下。于是孩子们提出消灭吹绵蚧,保护大榕树,保护环境绿化。但当时觉得这个创新点不够力度,研究价值不大。第二年春节,一小组成员回四会,得知当地盛产的柑橘遭吹绵蚧危害特别严重,柑橘大幅度减产,给果农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治病虫害,果农施用大量化学农药,严重破坏生态平衡。他把这个问题带到学校生物研究小组,提出消灭吹绵蚧,帮助果农解决柑橘减产问题。于是,小组成员积极上网查资料,寻找消灭吹绵蚧的最佳办法,得知吹绵蚧的天敌为捕食性瓢虫。经过研究,孩子们挖掘到科技创新之处,决定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利用害虫的天敌去防治害虫。这是一项有效而经济的治虫方法,还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于是,生物研究小组进行了利用人工饲养大红瓢虫进行防治吹绵蚧的研究。本实验方法省时省力、无污染、防治效果好,并且在推广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引起了多方关注,得到果农大力推广。学生撰写的科学论文《大红瓢虫防治柑橘吹绵蚧危害的研究》荣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二等奖。
  一直以来,“科技生态环境教育”使校园成为学生童年时代接触自然、触摸生命的一扇窗户,成为教师实践教育理想的另一基地。我们坚持把科技生态环境教育渗透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在构建绿色校园和打造生态文化上下功夫,努力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深入发展,形成具有一定影响的环境教育理念和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教育。同时深厚校园文化内涵,凸现办学特色。
  二、开展科技生态活动,增强学生创造思维
  开展小学生科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开发他们的创造智能,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在我校开展的科技生态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为科技活动的主要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到野外观察生态环境被破坏情况,让他们走向社会,进行考察研究,以开阔视野,亲身感受生态环境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变化。
  一次,科技生态活动小组到菜市场进行环境污染调查,结果发现市场上销售的蔬菜带有农药且不新鲜。原来是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和改善蔬菜外观,施用大量的化肥,杀虫剂等;加上多重运输、批发和零售才周转到消费者手上,鲜度有限。小组成员马上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怎样才能够吃到既便宜又健康的蔬菜呢?”组员们积极研究,进行试验,寻找解决方法。最后,我们让家庭阳台变身生态小菜园。在阳台上种植蔬菜是一种崭新的栽培方式,它使蔬菜栽培脱离开土地,不施用农药化肥,天然的栽培土保证了养分充足。使用的水是自来水,种出来的是有机蔬菜,而且省去批发运输和市场交易的过程,现吃现摘,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还可以净化室内空气,绿色环保无污染,健康看得见。由于阳台生态菜园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方便,种的是无公害蔬菜,蕴含营养成分高,很快就从学校扩展到普通城市居民的家庭。这便是孩子们在积极开展科技生态研究活动中挖掘到科技创新之处。生物小组成员合作撰写的科技论文《让家庭阳台变身生态小菜园》获得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4年,学校与蔬菜公园合作,开展利用在自家阳台窗台种菜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极大兴趣,牵起家庭阳台种菜的热潮。学校每个班也在校内开展“一米园地”种菜体验活动,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真正体验种菜快乐。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在什么时候进行得最鲜明、最积极、最深刻呢?这就是在教师的情感解除了学生情感的时候。”多年来,我就是依据这种情感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并时刻“用心”做班主任。  一、 细心——培育学生良好习惯  班主任工作繁杂、琐碎,班主任一定要细心,在长期与学生接触和交流中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事事关心地对他们给予用心的关爱、真诚的帮助和智慧的启迪,有意识地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也是其社会性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于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作用,对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于形成阶段的儿童来说,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幼儿的理解、分享、关爱他人,与人友好合作、互相关心、帮助,有利于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发、主动表现出来的一切有利于他人和集体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取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这就为教师明确了评价学习过程的最好选择。鉴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
小学生经历了一定的学习生活之后,必然走向社会。因此,小学阶段就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養,使学生具备走向社会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分析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趋势,社会必定需要具有良好体质、拼搏精神、合作意识、竞争的能力和充满爱心的人,也就是说学生要具备这些基本“核心素养”。而培养和发展这种核心素养必须有一个合适的途径和载体,才能落实。  一、以篮球运动促学生健康体质发展  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陈仲强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说,同样是在农村,给牲畜看病的兽医有国家正式编制,有学历层次的要求,而村医没有,拥有大
原发翼腭窝肿瘤较少见,此区肿瘤由于手术进路的限制和附近重要组织,治疗常常是困难的,手术进路对于显露术野,方便操作,完整摘除肿瘤,减少损伤和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1,2]。1996年6月我科遇到1例
古人云:”大医精诚,厚德载物。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这便是对周良辅最好的诠解。
提到乡村医生,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出的是“赤脚医生”那纯朴的形象: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一颗热心。在半个世纪前,赤脚医生为解救新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