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地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它的历史功绩,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深刻认识和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转折;意义
  
  作为历史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遵义会议有相似之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万里长征中,我们党和国家经历了各种挫折后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找到了一个转折点,在这以后我们党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像在遵义会议以后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道路一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彻底战胜了长达20年的占统治地位的“左”的错误,开始了追求现代化建设的革命,真正挽救了党和国家,挽救了人民。因此,总结此次会议的历史经验,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经过粉碎“四人帮”、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中央工作会议等一系列工作的充分准备,中共中央于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在政治路线上实现根本性转变,不是偶然的,除了有20多年来遭到几次严重挫折的反面教育外,最重要的是此次会议是在广泛深入开展真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进行的,会议正是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决摒弃“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实事求是地评价和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历史贡献、毛泽东思想,以及毛泽东晚年在思想、理论上的错误,使党的思想路线重新转移到马列主义正确思想轨道上来。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党的工作重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必须随着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党的主要任务和指导方针。当我国从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会议不仅对现阶阶段的工作方针和方法作了正确的规定,而且把保持社会稳定看作如同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样,都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三,树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在重新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同时,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党和国家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为此,会议对怎样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经济管理方法,尤其是调整党的农业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规定了一系列重要原则。其基本精神是勇于冲破多年来“左”的指导方针的束缚,以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积极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四,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为实现伟大转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会议根据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新时期的要求,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强调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法规,严肃党的纪律,尤其重申了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反对制造和接受个人崇拜。正是有了这些重要决策和果断措施,才解决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中未能解决的组织路线的重大问题,最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第五,平反冤假错案的决策和加强党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从巩固安定团结大局出发,会议花大力气平反冤假錯案,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会议对民主与法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致认为在人民内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实行人民民主,不能采取压制和打击手段,要重申不抓辫子、不乱扣帽子。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民主逐渐实现制度化、法律化、科学化,使法律制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务必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会议有关平反冤假错案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决策,不仅明确了它的意义、目的和作用,而且设计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这既为后来彻底否定“文革”作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准备,也为以后党和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作了酝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便是极有力的证明。尽管中国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但现在的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可以说这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的基础是密不可分的。这样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发展的命运。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成为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其特有的建设性决策取得了社会主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划时代的里程碑。
其他文献
一、形成背景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的潜能,要把这种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的环境和氛围。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练习学生操练,学习任务重,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问,社会实践能力差,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开发,制约了课堂教学的延续,这是我们实践101项王、优秀争取活动的契机。为此,我校以“育人为先”的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全
期刊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因此,兴趣在音乐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以我校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点着手,从营造民主氛围、优化教学设计、运用媒体技术、积极鼓励评价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热忱,使学生能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  关键词:音乐课;体验;兴趣  应该说,没有不爱音乐的学生,但却有一些不愿进音乐课堂或进了音乐课堂却心不在焉的学生。显然,音乐课并不受到他们的欢迎和喜欢,相反的是受到了排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信息呈现,设疑释疑,个性拓展”为教学程式,对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思维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付诸教学实践。目前,该课堂程式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在理论性和系统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信息;设疑;个性  一、问题的提出  音乐欣赏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鉴赏
期刊
我校以民族文化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系列教育,引导学生获取民族文化知识。在浓厚的氛围下,学校的艺术教育结合了学科特点,以“民族音乐丰富的内涵,浓厚的文化底蕴,美妙旋律的感染力,舞蹈肢体语言的感召力”为艺术教育思路,通过民族音乐的“声乐、器乐、欣赏、舞蹈”四部分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感受民族精神的博大、精髓、和谐、唯美。  一、民族的声乐艺术——感受和諧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  音乐每册
期刊
1研究目的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和灵魂的道德教育,也必将在教育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法上发生重大变革。开发、利用传统道德资源,开展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形式道德教育更能贴近学生生活,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也就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唤起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道德教育的目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分式》的教学为例,选择两种不同的引入——类比引入和联系实际引入进行比较,虽然采用的方法不同,但都达到预定的目的。在对比讨论中引发师生智慧的碰撞,带来更多的思考和感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提升,优化课堂,使学生的学习达到积极主动参与的目的。  关键词:分式教学;求同存异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同样的课题,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是同一位教师,由于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
期刊
《新课程标准总目录》中的第七条明确指出:教师们有责任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应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踏实些,耐心些,自信些,激发农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及自信心。而且,当前各大省市的语文中考阅读分值占了全卷的40%左右,可以说学生阅读水平及能力提高,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
期刊
一篇文章讲究精美的开头,一部著作讲求恰当的引言,一堂成功的课也要寻求精彩的导语。成功的导语如同缓缓拉开的序幕,能吸引学生去欣赏台上美丽的布景和精彩的表演,激活强烈的求知欲。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问导入法  学生在上课的注意力往往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造成注意力分散。教师如运用精彩的导入,有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的某个对象转移到课堂上来。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可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让学生爱学,就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运用“先学后教,以学促教”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兴奋起来,促使他主动探索知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将
期刊
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都渴望得到别人尤其是师长的肯定和赞许,渴望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班主任更应充分考虑和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正确运用表扬的方法,对学生的良好言行和取得的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赞扬,使学生时时刻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中受到鼓舞激励。  一、表扬的方法  1.善用表扬方法,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自信心是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质,是个人从事活动、展现才华的出发点。笔者班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