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商业贿赂犯罪是发生在商业领域中的贿赂犯罪,近年来,由于相关法制的不完善导致我国商业贿赂犯罪呈愈演愈烈之势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交易秩序,如何有效防治商业贿赂犯罪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从商业贿赂的概念和特征入手指出了目前商业贿赂防治的严峻形势,进而分析其产生的严重危害,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贿赂;防治;对策;立法规制
商业贿赂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有别于普通贿赂的违法行为。普遍认为,商业贿赂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最早产生于西方铁路运输部门为了增加货运量而付给托运方挥着代理人一定数额的回扣,以获取更大的利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商业贿赂现象目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领域最主要的贿赂形式,尽管各国对于商业贿赂的定义还未完全统一,但是很多国家都在法律中明确对商业贿赂行为的禁止和处罚。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商业贿赂定义的权威表述为:“商业贿赂是在商业活动中违反公平竞争原则,采用给予、收受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等手段,以提供或获取交易机会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商业贿赂犯罪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行为模式,从我国近年来反商业贿赂实践的情况看,商业贿赂犯罪主要呈现出犯罪领域广泛但发案环节相对集中、犯罪形式多样但作案手段比较隐蔽、犯罪主体结构复杂但多为权力和利益的拥有者等特征。商业贿赂不仅破坏了公平的交易秩序,严重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削弱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甚至损害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迫切需要我们研究和探索防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对策。
一、我国商业贿赂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自2005年下半年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7月至2011年12月,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102214件,涉案金额260.6亿元,商业贿赂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个统计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近年来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客观状况,在一些领域和行业,商业贿赂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潜规则”,商业贿赂犯罪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当今,我国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金融、出版发行、电信、电力、质检、环保等领域和行业的商业贿赂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其中“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大民生领域,无不例外的成为了商业贿赂的重灾区:
其一,教育领域。中国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可谓用心良苦,尤其是大城市里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激烈竞争导致天价“赞助费”、“择校费”等不断涌现,而很多时候这却成了学校领导的生财之道。例如,2009年广东省纪委通报的广州东风东路小学原校长刘燕文公款私存及受贿案就教育领域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例。刘燕文公然将学校的培训班收费、家长捐赠款等共计3575万元公款私存。此外,她还有更为高明的生财之道,东风东路小学是越秀区的名校,曾获诸多荣誉,是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它拥有3个校区,一些开发商为了使自己的楼盘有更好的卖点,想方设法挤进东风东路小学的招生地段,通过向刘燕文行贿输送利益等方式达成其商业目的,最终导致刘燕文锒铛入狱。
其二,医疗机构。看病难已经成为当前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社会问题,究其根源,商业贿赂就是罪魁祸首。据公开数字表明:自中央部署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后,在2006上半年,仅广州地区就有2万多名医药代表处于“待岗”状态。这些人正是各大医药公司用钱来“铺路搭桥”的突击队员,他们要攻破就是医院、医生的制度和道德防线。最直接的恶劣影响就是老百姓看病更贵,这也是哈尔滨和深圳会出现天价医药费的本质原因。
其三,房地产市场。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商品房均价到了每平方米4万块,买不起房已经成为很多大城市居民的切身感受。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出台多项政策调控房价,但是楼价仍然一路飙升,各地不断出现的“地王” “楼王”便是最好的体现。而开放商为了拿到黄金地段的地块以期将来的楼盘卖得更贵更好,需要对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不断公关,尽管国家有严格的土地招拍挂的程序和规则,然而这个过程中的商业贿赂行为却时有发生,这也是楼价越调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说,商业贿赂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当中,已成为了当今经济生活中大家心照不宣的一种“潜规则”,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和治理。
二、商业贿赂犯罪的严重危害
(一)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商业贿赂扭曲了公平竞争的规则,动摇了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使诚信企业在竞争中举步维艰,处于劣势状态,影响了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扰乱了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正常發挥,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妨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市场竞争变成了贿赂、人情以及关系网的恶性博弈。
(二)破坏了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
改革开放的前30年,我国靠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到大量的外资。现在我们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相比,已逐渐失去这一优势。广州、深圳之所以能吸引到总部经济、吸引到世界500强、吸引到优秀的民营企业,靠的是拥有一个安全、公平、文明、廉洁的软环境。商业贿赂泛滥,势必对我国的投资环境造成摧毁性的破坏,使我们失去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利时机。
(三)成为了诱发经济犯罪的温床
商业贿赂产生了大量的灰色甚至是不法收入,成为了孳生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的温床。由于商业贿赂这一“潜规则”已形成气候,一些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政府官员利用工作之便,收受贿赂,损公肥私,中饱私囊。这样的官商勾结,破坏了国家廉政建设,妨碍法律政令畅通,诱发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也使一大批干部由此走向腐化乃至犯罪的深渊。 (四)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商业贿赂导致不正当的利益分配,大多数人因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不公正的排挤而减少收入,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扩大了贫富差距,败坏了社会道德和行业风气。特别是一些靠商业贿赂中标的大型公共建设项目成为了“豆腐渣”工程等新闻的曝光,更加剧了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不满情绪,引发了仇富、仇官的社会现象,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妨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完善商业贿赂犯罪防治的对策建议
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的一颗毒瘤,应依法进行有效治理和清除,积极寻求防治对策,以维护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需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
(一)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反商业贿赂的法律框架
针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商业贿赂形势,立法机关应当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整合目前零星分布于各个法律中的有关商业回来的法律规定,并细化有关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为打击商业贿赂犯罪提供最直接的法律依据。其次,为了增加对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应当在现行《刑法》的基础上,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关规定,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明确界定商业贿赂的特征和犯罪构成、犯罪主体等,并且对“不正当利益”加以明确界定,同时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惩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犯罪行为,净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推进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健全政府投资、国有资产监管等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和实施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简政放权,减少和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全面打压权力寻租的空间。
(三)加大惩处打击力度,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
立法固然重要,但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则更有损法律的尊严。在我国,商业贿赂作为一种“潜规则”,长期游离于执法部门的视野之外,并长期大行其道。因此,反商业贿赂必须实行“零容忍”,重点在于严格执行法律,以严厉的惩处打消一些人的侥幸和从众心理。
(四)加强执法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整体合力
建立反商业贿赂联防体系,积极探索市场监管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纪委、检察机关要加强与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密切协作,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构建预防和惩治商业贿赂犯罪长效机制,坚决打击各个领域的商业贿赂犯罪,真正达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管住一方的良好效果,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借鉴国外有效治理商业贿赂的经验做法
商业贿赂现象不是中国社会存在的孤立问题,我国于2003年12月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這是中国推进反商业贿赂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国推进反腐败国际法治的积极行动,有利于开展查处商业贿赂犯罪的国际合作。我国要善于学习借鉴美国、芬兰、新加波等发达国家治理商业贿赂的经验做法,通过吸收、消化和创新,推出和实施一系列防腐肃贪的有力举措,以坚强的领导和反贪意志、完善的监督与预防机制、严厉的法治与惩罚措施、较好的福利与诚信要求,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切实可行的反腐倡廉之路,彻底清除商业贿赂的毒瘤。
综上所述,商业贿赂犯罪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并不是我国独有的产物。只有把握商业贿赂犯罪的本质,深刻认识它的严重危害及其严峻形势,才能从制度、机制、体制上找到防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办法,净化市场经济的环境。要有效防治商业贿赂犯罪,需要建立一个从自律到他律、从立法到执法、从机构到个人、从国内到国外的全方位反商业贿赂模式,才能彻底清除商业贿赂这颗毒瘤,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廉洁政府。
参 考 文 献
[1]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正确把握政策界限的意见》
[2](中治贿发[2007]4号2007年5月28日).第2条第3款
[3]姜洁.《全国查处商业贿赂案10万多件》,《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4):21(4)
[4]《广州重点小学连曝丑闻 校长私设小金库敛财百万》http://news.sohu.com/20091218/n269035686.shtml2013年2月26日访问
【关键词】商业贿赂;防治;对策;立法规制
商业贿赂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有别于普通贿赂的违法行为。普遍认为,商业贿赂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最早产生于西方铁路运输部门为了增加货运量而付给托运方挥着代理人一定数额的回扣,以获取更大的利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商业贿赂现象目前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领域最主要的贿赂形式,尽管各国对于商业贿赂的定义还未完全统一,但是很多国家都在法律中明确对商业贿赂行为的禁止和处罚。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商业贿赂定义的权威表述为:“商业贿赂是在商业活动中违反公平竞争原则,采用给予、收受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等手段,以提供或获取交易机会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商业贿赂犯罪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行为模式,从我国近年来反商业贿赂实践的情况看,商业贿赂犯罪主要呈现出犯罪领域广泛但发案环节相对集中、犯罪形式多样但作案手段比较隐蔽、犯罪主体结构复杂但多为权力和利益的拥有者等特征。商业贿赂不仅破坏了公平的交易秩序,严重地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削弱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甚至损害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迫切需要我们研究和探索防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对策。
一、我国商业贿赂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自2005年下半年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7月至2011年12月,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102214件,涉案金额260.6亿元,商业贿赂滋生蔓延的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个统计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近年来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客观状况,在一些领域和行业,商业贿赂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潜规则”,商业贿赂犯罪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当今,我国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金融、出版发行、电信、电力、质检、环保等领域和行业的商业贿赂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其中“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大民生领域,无不例外的成为了商业贿赂的重灾区:
其一,教育领域。中国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可谓用心良苦,尤其是大城市里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激烈竞争导致天价“赞助费”、“择校费”等不断涌现,而很多时候这却成了学校领导的生财之道。例如,2009年广东省纪委通报的广州东风东路小学原校长刘燕文公款私存及受贿案就教育领域商业贿赂的典型案例。刘燕文公然将学校的培训班收费、家长捐赠款等共计3575万元公款私存。此外,她还有更为高明的生财之道,东风东路小学是越秀区的名校,曾获诸多荣誉,是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它拥有3个校区,一些开发商为了使自己的楼盘有更好的卖点,想方设法挤进东风东路小学的招生地段,通过向刘燕文行贿输送利益等方式达成其商业目的,最终导致刘燕文锒铛入狱。
其二,医疗机构。看病难已经成为当前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社会问题,究其根源,商业贿赂就是罪魁祸首。据公开数字表明:自中央部署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后,在2006上半年,仅广州地区就有2万多名医药代表处于“待岗”状态。这些人正是各大医药公司用钱来“铺路搭桥”的突击队员,他们要攻破就是医院、医生的制度和道德防线。最直接的恶劣影响就是老百姓看病更贵,这也是哈尔滨和深圳会出现天价医药费的本质原因。
其三,房地产市场。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商品房均价到了每平方米4万块,买不起房已经成为很多大城市居民的切身感受。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出台多项政策调控房价,但是楼价仍然一路飙升,各地不断出现的“地王” “楼王”便是最好的体现。而开放商为了拿到黄金地段的地块以期将来的楼盘卖得更贵更好,需要对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不断公关,尽管国家有严格的土地招拍挂的程序和规则,然而这个过程中的商业贿赂行为却时有发生,这也是楼价越调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说,商业贿赂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当中,已成为了当今经济生活中大家心照不宣的一种“潜规则”,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和治理。
二、商业贿赂犯罪的严重危害
(一)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商业贿赂扭曲了公平竞争的规则,动摇了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使诚信企业在竞争中举步维艰,处于劣势状态,影响了企业生产、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扰乱了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正常發挥,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妨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使市场竞争变成了贿赂、人情以及关系网的恶性博弈。
(二)破坏了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
改革开放的前30年,我国靠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到大量的外资。现在我们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相比,已逐渐失去这一优势。广州、深圳之所以能吸引到总部经济、吸引到世界500强、吸引到优秀的民营企业,靠的是拥有一个安全、公平、文明、廉洁的软环境。商业贿赂泛滥,势必对我国的投资环境造成摧毁性的破坏,使我们失去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利时机。
(三)成为了诱发经济犯罪的温床
商业贿赂产生了大量的灰色甚至是不法收入,成为了孳生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的温床。由于商业贿赂这一“潜规则”已形成气候,一些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政府官员利用工作之便,收受贿赂,损公肥私,中饱私囊。这样的官商勾结,破坏了国家廉政建设,妨碍法律政令畅通,诱发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也使一大批干部由此走向腐化乃至犯罪的深渊。 (四)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商业贿赂导致不正当的利益分配,大多数人因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不公正的排挤而减少收入,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扩大了贫富差距,败坏了社会道德和行业风气。特别是一些靠商业贿赂中标的大型公共建设项目成为了“豆腐渣”工程等新闻的曝光,更加剧了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不满情绪,引发了仇富、仇官的社会现象,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妨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完善商业贿赂犯罪防治的对策建议
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的一颗毒瘤,应依法进行有效治理和清除,积极寻求防治对策,以维护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需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
(一)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反商业贿赂的法律框架
针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商业贿赂形势,立法机关应当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整合目前零星分布于各个法律中的有关商业回来的法律规定,并细化有关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为打击商业贿赂犯罪提供最直接的法律依据。其次,为了增加对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应当在现行《刑法》的基础上,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关规定,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明确界定商业贿赂的特征和犯罪构成、犯罪主体等,并且对“不正当利益”加以明确界定,同时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惩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犯罪行为,净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推进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
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健全政府投资、国有资产监管等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和实施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简政放权,减少和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项目,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全面打压权力寻租的空间。
(三)加大惩处打击力度,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
立法固然重要,但有法不依、有令不行则更有损法律的尊严。在我国,商业贿赂作为一种“潜规则”,长期游离于执法部门的视野之外,并长期大行其道。因此,反商业贿赂必须实行“零容忍”,重点在于严格执行法律,以严厉的惩处打消一些人的侥幸和从众心理。
(四)加强执法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整体合力
建立反商业贿赂联防体系,积极探索市场监管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纪委、检察机关要加强与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密切协作,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构建预防和惩治商业贿赂犯罪长效机制,坚决打击各个领域的商业贿赂犯罪,真正达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管住一方的良好效果,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借鉴国外有效治理商业贿赂的经验做法
商业贿赂现象不是中国社会存在的孤立问题,我国于2003年12月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這是中国推进反商业贿赂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国推进反腐败国际法治的积极行动,有利于开展查处商业贿赂犯罪的国际合作。我国要善于学习借鉴美国、芬兰、新加波等发达国家治理商业贿赂的经验做法,通过吸收、消化和创新,推出和实施一系列防腐肃贪的有力举措,以坚强的领导和反贪意志、完善的监督与预防机制、严厉的法治与惩罚措施、较好的福利与诚信要求,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切实可行的反腐倡廉之路,彻底清除商业贿赂的毒瘤。
综上所述,商业贿赂犯罪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并不是我国独有的产物。只有把握商业贿赂犯罪的本质,深刻认识它的严重危害及其严峻形势,才能从制度、机制、体制上找到防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办法,净化市场经济的环境。要有效防治商业贿赂犯罪,需要建立一个从自律到他律、从立法到执法、从机构到个人、从国内到国外的全方位反商业贿赂模式,才能彻底清除商业贿赂这颗毒瘤,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廉洁政府。
参 考 文 献
[1]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正确把握政策界限的意见》
[2](中治贿发[2007]4号2007年5月28日).第2条第3款
[3]姜洁.《全国查处商业贿赂案10万多件》,《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4):21(4)
[4]《广州重点小学连曝丑闻 校长私设小金库敛财百万》http://news.sohu.com/20091218/n269035686.shtml2013年2月26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