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罗素意义理论的几个问题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意义论中,最关键的工作是找出语言里不可再被分析与归约的基本意义单位及其意义的来源和性质。罗素主张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同构映射关系。世界的终极构成要素为殊相(particulars),性质与关系,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原子事实;与此相应,语言的终极构成要素是专名(或逻辑专名),谓词与原子命题,它们同时也就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由于原子命题本身由专名和谓词构成,后两者的意义如何确定便成为其意义论的中心问题。
其他文献
天牛俗称钻心虫,是树木的大敌,常常危害杨树、柳树、榆树、梨树、桑树及苹果树等,虫株率高者可达70%~90%。天牛不仅钻蛀树干,使其中坑道纵横,严重影响用材树的工艺价值,而且也易遭风折和枯
<正> 曹丕(187—226) 确属中国图书文化史上有可称道的人物:他是文论、总集、类书等图书新品种的开创者,是秘书官署的改革者。对曹丕与图书关系的探索,有助于考察和认识图书史上魏晋南北朝这一新时期的图书文化。本文综合文献记载所得,略述曹丕与图书五事:(1)总集的编辑;(2)《典论》的写作;(3)《皇览》的编纂;(4)秘书官署的调整;(5)黄初石经的增刻。
<正> 6月18日,我校哲学系叶朗教授主持召开了一个《现代美学体系》科研成果汇报会,也是一个新书发布会。《现代美学体系》是国家教委文科博士点专项研究基金项目。从1985年开始,叶朗教授正式组成课题组对这个难度较大的科研项目攻关。课题组由九名成员组成,他们都是叶教授分别于1984、1985和1987年招收的美学研究生。他们中多数人在入学前就已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除对美学原理有所研究外,还分别在中国古典美学和绘画理论、西方现当
<正>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有人针对“真理只有一个”提出“真理是多元的”主张。他们依据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前提极不一致但对某一领域同样适用的现象,认为这些不同的真理(理论)是等价、平权的。因此在理论上,主张用“真理多元论”代替“真理只有一个”的观点;在实践上,提倡竞争,反对“独断”,主张真理寓于各学派之中。真理到底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真理是等价、平权的,还是不等价、不平权?弄清这些问题,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就大米而言,仅因色香味具佳,营养价值高而闻名,被誉名"珍米"的就有十余种.
<正> 前不久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是杨周翰教授运用比较的方法,从阔大的视野和新的角度,来研究似乎被冷落了的国别文学的一部力著。超越时空界线从勃兰兌斯出版《十九世纪文学的主流》起,西方文学史界就出现了撰写断代文学史的倾向。不少从事国别文学研究的学者或文学史家,不屑于以全概貌,而是截取文学发展史上的某一个阶段,进行深入研究,使之既有史又有论,史论结合。这种断代国别文学史的写作,弥补了通史在论述上的不足,同时又给人以整体感。但是,如何在断代国别文学研究中做到横向发展,特别是
农作物在生长成熟过程中离不开磷、钾元素。正确地使用磷酸二氢钾,可提高农作物产量20%~30%,是一种最适用的化肥之一,其使用方法如下:(1)浸种:将种子泡在1:3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中,浸种溶液面略高
<正> 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过去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存在“左”的简单化的弊病的,但在纠正这些弊病的同时,仍应坚持和完善生活是文学的源泉这个正确的学说,否则我们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就会走偏方向。我觉得近年来这方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实践上有些人总想动摇这一学说,因而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略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