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态频率响应的前保险杠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

来源 :塑料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yzhc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获取某汽车塑料前保险杠的振动特性,首先采用有限元技术构建前保险杠总成的网格模型,约束车架前端以提取前保险杠的低阶固有频率和阵型,并评价其模态特性.然后采用多点激励多点响应方法对其模态测试对标,验证有限元方法的可行性.再基于模态频响原理进行动态强度分析,以得到前保险杠在随频率变化下的动态应力值.最后基于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对其进行结构优化,得到了其最优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其振动特性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其质量减小了 15.6%,轻量化效果比较理想.
其他文献
通过低含氢聚硅氧烷与烯丙基聚醚进行硅氢化反应合成了聚醚改性聚硅氧烷(PESO),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及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PESO与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可膨胀石墨(EG)复配后用于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PUF)的制备,通过极限氧指数(LOI)、热重分析、扫描电镜(SEM)、压缩强度和表观密度对PUF的阻燃性能、热性能、泡孔结构、炭层形貌以及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PESO可提高PUF的压缩强度,但是进一步加入DMMP-EG使得PUF的压缩强度减小,表观密度增大.PE
研究了聚苯硫醚(PPS)生产过程中新的催化剂回收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对脱色率和催化剂回收率的影响,得到了活性炭用量的最佳范围为2.0~4.0 g/100g,脱色时间的最佳范围为30~50 min,脱色温度的最佳范围为40~60℃.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构建了各个因素分别与脱色率、催化剂回收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活性炭用量为3.8g/100g,脱色时间为50min,脱色温度为60℃.在该条件下,测得脱色率为97.10%,催化剂回收率
刺激响应型生物基聚氨酯是智能聚合物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以生物基多元醇蓖麻油(CO)为软段、天然色素芦荟大黄素(AE)为pH敏感基团,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反应制备了生物基pH响应变色聚氨酯(AE-CO-PU).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该聚氨酯的分子结构、颜色特征及pH响应变色性能.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已成功键合到聚氨酯高分子中;相比于芦荟大黄素,AE-CO-PU溶液呈现明亮的黄色,但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了约20 nm的红移,且其光稳定性稍有提高.当溶液pH值≥7时,芦荟大黄素中的酚羟基发
通过熔融共混法和超分散技术制备了氧化锆改性聚氨酯基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锆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微相结构、摩擦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锆粒子的加入可以使复合材料微相分离程度增加,从而使材料阻尼温域显著增加,材料的摩擦去除率也随之提升.当氧化锆质量分数达到3.0%时,材料的阻尼温域达到69℃,与纯聚合物基体相比去除率提升了 19.5%,且抛光稳定性良好.
采用微纳层叠多层共挤技术,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酰胺11(PA11)交替多层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研究了PA11微纤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A11含量的增加,微纤含量增大,微纤直径变小,直径在2~4μm之间,微纤彼此缠结的倾向增大,尺寸倾向均一;PA11微纤是PVDF异相成核剂,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微纤含量低于5%时,PVDF相有双熔融峰现象,微纤含量不低于5%时,PVDF相的双熔融峰现象消失.PA11微纤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且PA11含量为7.5%时,复合材料的介
玄武岩纤维(BF)具有耐化学腐蚀,耐热,高强高模,环境友好等独特优点,但其表面光滑且呈化学惰性,难以被聚合物润湿而发挥增强作用.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和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协同改性BF,并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复合材料.综合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样品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nano-SiO2可与KH550发生键合,并稳定沉积于BF表面,使BF表面粗糙化,从而增强了BF对PP熔体分子的润湿性,提升了 B
为提高3D打印制件的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和WDW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 3D打印熔丝温度对聚乳酸(PLA)材料断面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较高的熔丝温度不仅影响PLA断面纤维形貌,还可以提高聚乳酸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制件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当熔丝温度为215℃时,材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16.2 g/10min,PLA断口整体表观质量均匀,单丝排列紧密且均匀分布,打印铺层路径平整,孔隙率仅占比11.4%.PLA材料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均随熔丝温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拉伸强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乙烯-辛烯无规共聚物(POE)/三元乙丙橡胶(EPDM)复合材料,研究了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对复合材料的流动性,相容性,结晶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少量的POE-g-MAH时复合材料的流动性略微增大,随着POE-g-MAH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体系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并且复合材料结晶峰半峰宽呈减小的趋势,晶体结构分布变窄.同时小角X射线散射(SAXS)结果说明,POE-g-MAH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的层状堆积结构影响较小;动态热机械分析(
使用超声-微波均匀沉淀法制备出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TiO2-ZnO)杂化材料用于改善聚丙烯(PP)纤维的抗老化性,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和透射电镜证明了纳米TiO2-ZnO杂化材料的成功合成并表征了纳米TiO2-ZnO杂化材料的结构特征.通过熔体纺丝的方法制备了抗老化聚丙烯纤维,利用紫外老化试验箱对聚丙烯纤维进行诱导老化测试,通过对老化前后聚丙烯纤维力学性能的测试考察纳米TiO2-ZnO杂化材料对聚丙烯纤维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6%纳米TiO2-ZnO杂化材料的聚丙烯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
采用双向拉伸法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研究了拉伸速率对微孔膜的微观形态、熔融-结晶行为、取向和透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双向拉伸法制备的具有典型“结点-微纤”结构的PTFE微孔膜,低温横向拉伸时,较高的拉伸速率更有利于微纤的拉伸,但拉伸速率对微孔膜的熔融-结晶行为和取向影响并不显著;随着拉伸速率的提高,微孔膜的透气性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