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有你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wd_cl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路有你的陪伴,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有你是幸运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母亲的陪伴下成长的。记得有一天,你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是不想接的,因为你的唠叨,着实会让我心神不宁,感到烦躁。迟疑了一会儿,我还是缓缓将手机拿起,按了接听键,电话里传来你急切的询问。当听到你的声音的那一刹那,我仿佛进入了一个黑白世界,彩色的你出现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温柔地笑着,缓步向我走来,将我搂入怀中,嘴里说着亲昵的话。而我也没有拒绝,尽情享受着我儿时温暖的大床……一阵啜泣声将我唤回了现实,原来是我身边的老友哭了,从小失去母亲的他听到了咱俩的对话,被勾起了伤心事。看着他伤心落泪,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宝贝,你怎么了?怎么不说话了?”“嗯……妈,没什么事,我发呆呢,我要学习去了,就不和你聊了。哦,对了,妈,我爱你哦!”挂了电话,我破涕为笑,电话那头的你此时也一定在幸福地笑吧?有你是幸运的,虽然我明白得有点晚,但你并不会怪我,我知道。不是吗?
  有你是幸福的!你的关怀总会让我感到幸福。记得上次回家,你是拄着拐杖到车站来接我的。我一下车,你就向我招手,慢慢地向我挪移过来,“嗒,嗒,嗒……”地出现在我面前,脸上还挂着疲惫和憔悴。你尽量让动作显得轻盈灵巧,但我知道,你是在隐忍,从你那因微笑而露出的咬紧的牙关可以看出,从你那抚摸我脸颊却在颤抖的手可以看出……在我们俩的谈笑声中,我扶着你回到了家。一进家门,满桌佳肴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脑海中闪现出这样一幅场景:一个母亲,拄着拐杖,时不时地在厨房中来回挪动着,忍着单脚站立的痛苦劳累,忍着油烟的熏烤,却在边忙碌边笑着,因为她远方的孩子将要归来……强忍着泪水吃完晚饭,和你拥抱道过晚安,我便进房间休息,靠着那被泪水浸湿的枕头进入了梦乡。梦中,一个声音在呐喊:我的妈妈,我会永远爱你!呵,是呀,我的妈妈,有爱我的你,我真幸福。


  妈妈,今天在考场,看到我远行时你送我的手工竹制娃娃挂饰,我想起了你。成长的路上有你的陪伴,我很幸运!也很幸福!今后,就让我们携手,朝着更远的目标前进吧,我会永远敬你、爱你,我的妈妈。
  愿远方拄拐的母亲早日康复!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高一209班 指导老师:赵金寿]
其他文献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实施千名骨干校长研修计划的有关问题发表谈话时指出,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才能办出一所好学校.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
英语是一门语言,对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通过采用情境化的教学形式可以使枯燥、乏味的语言现象在情境当中再现,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更
云南中医学院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打造“e云中”为目标,通过“统一信息平台、统一认证平台、数据中心共享平台”三大数字化平台、“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迎新系统、离校系统
在英语教学中,许多中学生经常困惑的是向教师提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能力,其实所谓的方法实际上指“学习策略”。严格地说,英语学习无捷径可走,非下苦功不可。但有效学习策略确可以对提高英语口语学习的功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结合自己几年英语的教学实践,尝试了用“资源策略”来训练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鹦鹉学舌”法  “鹦鹉学舌”法指着录音、录像、多媒体网络教学、广播练口语的
人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群体。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既需要独立探索思考,也需要团结协作攻克难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看到的各有不同。鲁迅就曾这样评价《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古今中外,名留千古的著作总能引起众人无限思考,但,现在有许多人只会对现实应声附和,对生活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符合当下发展背景的新理念、新观点被提了出來.在教学方面也不例外,在国家全面推进新课改的征程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
在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是最主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不仅成绩有了大幅提升而且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互帮互助精神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
“概念课”是某个或几个知识点的具体阐述甚至深刻剖析,是学生作业的必备依据.概念不理解或掌握模糊会直接导致学生不会剖题、解题,是考试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概念课”
组织英语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而且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在活动中相当于为学生创造了英语学习和练习的情境,
缘起:这是一封2006年我收到的教师来信片断:我真地考虑了很久,才下了这样的决心:不写论文了。全国那么多的老师都在写论文,都在求新。哪有那么多的新意呢?其实,更多的教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