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xxdz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然而许多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一味地追求种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随之而来的考试令他们吃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课堂气氛似乎成了一种负相关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重新的思考。
  一、过于追求新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
  新课程要求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他们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些要求(主要是针对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来的)明确了改革方向,但同时也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些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新课程改革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基础性、普及性课程,其重点还是在于它的基础知识。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许多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的气氛活跃程度,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知识是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基点,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历史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能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才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及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学生的学习就像建造高楼,基础知识就是各种建筑材料,而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就相当于利用材料的能力。重视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前期的材料收集也不容忽视。因此,要真正实现历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不能贬低基础知识的地位,反而应当进一步强化其作用。
  二、过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成就”了我们的“不作为”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者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在听其他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非常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在课堂上也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然而在这种教学中有很多教师似乎过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自己处于一个“不作为”的地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确实要发生变化,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转变,但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应该充当一个“不作为”者。尤其是在这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转折时期,学生从小到大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突然间的剧烈转型会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无所适从。又由于历史本身就是一门涵盖极广的学科,就高中学生来说不可能对其有很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下也要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掌好舵、护好航。
  三、过于注重“互动”教学而丢弃课堂“规则”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就预示着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具有平等的地位。基于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极力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只要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他们都尽力采用,如讨论的方法。虽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但这种方法使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放弃了对课堂秩序的监管。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吵吵闹闹”,其实际效果与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相差很远。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找到一种既能适应互动教学又有稳定的课堂规则的教学方法。
  由于在新课程理念下各种教学方法还处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尤其在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与现阶段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之间有着很大冲突、学生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高考升学率仍然是评价一个学校实力的背景下,我们更不能一味地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在传统方法与现代理念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把传统方法与现代理念有机整合,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其他文献
社会生活中的排他现象也广泛存在于经济竞争之中,尤其表现为经济垄断。排他良策诸如利用政策优势,限制对手进入;利用规模优势,加大投资风险;利用技术优势,领跑某一行业;利用渠道优势
<正> 本文试从回顾草原法的产生和发展,分析经济、政治、科学诸因素对草原立法的影响,探讨草原法的性质和调整对象,以及对完善我国草原立法提供几点意见。一、历史的回顾草原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思想品德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新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即“要从当地和学校实际出发,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地取材,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鉴于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下面就简单谈几点自己的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要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一定要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运
时事教育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保证思想政治课教材与时俱进的重要环节。时事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其学好思想政治课的激情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课标形势下,加强时事教育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情感。因此,我们要重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时事教育的作用。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加强时事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教材的滞后性需要时
<正> 萨都剌(拉),约生于1284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一年甲申),卒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戊子),终年六十四岁。祖名思兰不花(一译萨拉布哈),曾随世祖征战有功。父名阿鲁赤(
<正> “斗私批修”,曾被林彪、“四人帮”崇奉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纲领”。他们举着“斗私批修”的四字旗,像中世纪十字军扛着标志耶稣受难的十字架一样,在二十
一、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校本研究的开展能够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校本研究立足于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具备明显的指向性和实践性,能够打破传统的教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环节中的两大重要因素,而教学活动应是师生之间共同参与、双向交流和相互协作的艺术性导学过程。新课标初中思品教材蕴含了许多极具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素材,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则更加重视和关注初中生在知、情、行、意多个层面的同步发展。如何才能积极开展思品课程的有效性教学呢?本文结合初中思品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
<正> 1973年陕西省博物馆发现的女真文字手写文书残页,是在女真文字和《金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件大事。从表面上看女真文字手写的书页这是第一次发现,又是我国解放后在这个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