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大银行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每一次金融危机爆发,传统上不信任银行的美国人,会乘金融危机推动新法,以削减银行的权力
  
  
  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高盛证券的指控,可以看成是美国历史长期以来,抗衡银行权力的历史片段。
  
  几乎每一次金融危机暴发,传统上不信任银行的美国人,会乘金融危机推动新法,以削减银行的权力。这样的斗争规律发生,以至于在美国历史上,任何时期十大商业及投资银行的名列,与此后二三十年的十大银行名列都不相同。许多大银行后来或倒闭、或合并、或分裂,或被大幅度缩小经营规模。
  
  美国建国初期,对银行权力的争议就悄然而至。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赞成建立强大的银行体系,而他的对手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却憎恶银行,认为银行规模应当较小、经营范围受限,并且受强约束。这场关于何种银行体系最佳、银行与政府之间应有何种关系的激辩,一直是美国历史上政治辩论的基本议题。
  
  例如19世纪3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杰克逊(Andrew Jackson)崇拜杰弗逊的思想而鄙视汉密尔顿,故而他对当时横亘美国金融业和商业长达百年的美国银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深恶痛绝。最终,杰克逊于1836年成功击垮这家银行,一些规模更小的州立银行取而代之。
  
  1907年的金融危机,人们对于摩根大通(JPMorgan)和其他顶尖银行所掌握的权力惊慌失措,这也促使美国政府做了它以前一直不愿做的事情。1914年,在几乎所有美国重要银行家的反对声中,国会在联邦储备体系下创立了中央银行,以便控制货币供给、限制大银行的权力。
  
  不到20年间,股市于1929年崩盘,银行系统在1930年-1931年发生的危机,又引发新一轮对银行的攻击。许多重要的金融界人士被判刑入狱,包括当时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国会大幅增加了金融管制,对银行业务进行了严格限制。国会允许、并且引导数百家银行关闭,迫使商业银行放弃非常盈利的投资银行业务。
  
  除了摩根士丹利和第一波士頓,六七十年代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或者破产,或者被更小、更富侵略性的竞争对手收购。如果不是80年代末被瑞士信贷收购,就连第一波士顿也几乎破产。
  
  这次和过去并没有什么不同。2007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过去,美国人对金融机构的反感也持续上升,对大银行的忧虑情绪卷土重来。政治家号召对银行的行为进行更多限制,他们希望把大银行分拆,希望银行业务有更多透明性。这次SEC对于高盛的起诉,就是美国政治家把矛头对准最有权势的投行的表现。不管这次的起诉是否公正、能否成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接下来的几年都会有更多这样的事件发生。
  
  这样做不好吗?也许不是的。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也许是美国强有力的金融系统能够成为世界上最有效率的资本分配系统的原因之一。历史证明,大银行往往倾向于自我封闭在权力的追逐之中,逐渐丧失承担风险的效率,以及向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域分配资本。
  
  此外,当大银行和大公司发展业务时,它们之间形成的关系,往往成为扼杀创新、排除更灵敏、更年轻的竞争者威胁核心业务的最有效方式之一。20多年来,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许多人认为原因在于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大型银行及其保护者财政部,让大银行处于难以动摇的控制地位。
  
  也许经常性地颠覆银行系统,使银行们忙于自保,能够创建一个更加开放灵活的金融系统,从而让新兴的商业繁荣发展,让创新的想法得到资金支持。在一个好的金融系统中,或许银行应该经常性地被迫为自己的存在辩护,解释自己是否滥用了权力,并且允许竞争者有打垮自己的机会。一个国家定期反抗本国最有权势的银行,或许真的是一件好事。
  
  不管高盛现在遇到了什么,不管对银行业的攻击是不是出于政治目的,从美国历史的角度看,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并不新鲜。金融危机激发了美国人对有权势银行固有的惧怕和憎恶,所以他们会想办法采取措施,进行报复。美国的银行也许会警惕并且恐惧,但是它们应该为将来更多的此类行动做好准备。
  
  作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专业教授,曾任职摩根大通、第一波士顿等机构
  
  本刊实习记者张寒翻译
  
  
其他文献
黄雪涛是深圳的一名女律师。2006年她给一家寺庙做法律顾问,得知一名叫邹宜均的居士被家人送进了精神病院。但是邹宜均否认自己有精神障碍,称这是家人因矛盾激化而设置的圈套。  黄雪涛受邀成为邹宜均的代理律师,去医院要求见当事人,被拒。院方称“谁送进来的,我们只对他负责”。但在媒体集中关注后,又同意邹宜均出院。  这种前后反差极大的做法,让黄雪涛感到,精神病院的收治制度,存在着不利于保护患者权益的“黑洞
期刊
x要使融资融券发挥其应有作用,现行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试点券商范围的扩大,转融通公司何时成立、如何运转等问题亟待解决    《财经》记者 王晓璐      市场期待四年之久的融资融券交易于3月31日正式开闸,A股市场20年的“单边市”时代宣告终结。    出于对业务风险以及交易成本偏高的考虑,融资融券业务启动首日,市场交投清淡。数据显示,首日交易中,沪深交易所合计融资买入655.09万元,当日融资
期刊
民间借贷利率与货币信贷政策松紧关系紧密,今年天量信贷政策淡出,一些不为银行看中的中小企业开始转向民间寻求短期融资,进而助推民间利率上涨      “3月温州民间短期利率上涨很快,部分已达到2.5分/月至3分/月(即2.5%-3%)的高位,还会越来越高。”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    这是一个月以内甚至一星期内的短期拆借利率。    民间利率向来被看做资金供需的风向标,其已率先对微妙
期刊
信贷供需结构长期失衡,给小额贷款公司迅速跃进的机会,成为多层次信贷体系的探路者,但能否在发展中实现有序经营,对先行者和政策制定执行者均是考验      《财经》记者 张曼/实习记者 王培成    3月26日,人民银行、银监会人士和百名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国际投资者齐聚北京,研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前景。基本共识是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素质还待提高、监管扶持政策仍需突破,整体前景则是“冬天将尽、春天未临”。 
期刊
从“亚洲新角色”到“绿色复苏”,世界已经变得全球化,如果不是从全球角度来看亚洲及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这个组织将是狭隘的      4月海南,天气湿热,风光明丽。作为亚洲最重要的非政府间区域论坛组织,博鳌亚洲论坛4月9日拉开2010年的年会大幕。    这是特别的一届年会,转眼间论坛已历十年。作为论坛的发起者和理事长,前菲律宾总统拉莫斯4月8日表示,论坛的任务远未完成,“我们的设想是构建‘一个亚洲(O
期刊
警惕新能源垄断趋势等六则    03月29日至04月11日    记者观察    警惕新能源垄断趋势    传统能源领域浓厚的国资主导色彩,正在新能源地盘上演。记者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及国资委等部门接触后发现,决策层认为,民企最好的定位是以自身技术优势给国企做好配套生产和服务。    而实践表明,由国企垄断的新能源投资不利于我国能源体制改革。五大发电集团、三大石油公司在新能源下游以主导角色耕耘
期刊
王家岭矿难生还者众,并非工人体质特别,也非其井下生存条件完善,而是地面立体救援与地下自救行为的双重结果    《财经》记者 王宇/特约作者 丁骥 发自吉尔吉斯斯坦    3月28日中午14时刚过,矿工阎建科和他的工友们在王家岭矿井下开始狂奔。调度室打电话通知在岩石巷的掘进小队,“透水了,赶紧上撤!”岩石巷掘进队慌忙通知其他工作面上的掘进队。瞬息之间,地下全乱了。    《财经》记者了解到,在当天1
期刊
“低价收储,高价拍卖”的土地储备制度被证明是一个神奇的杠杆:通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并辅之以“招拍挂”的供地方式,政府成为土地出让的最大受益者    《财经》记者 慈冰 张有义      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  月春寒。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地区东北角的大望京村,城乡结合部的喧嚣和嘈杂已不见踪影,“政府储备用地”的红旗插在整饬一新的空旷土地上,猎猎作响。    过去一年间,大望
期刊
如果说从进入大学的历史系就算正式学习或研究历史,我在史学领域已呆了20多年,也在南京大学度过了自己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岁月。我和南京大学最初的渊源,是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结下的,却是和大学原来的意义没有任何关系。    我虽然从小就对大学充满向往,很早就读过苏联作家特里方诺夫的《一年级大学生》,但很清楚读大学那是遥不可及的梦,“文革”前我就知道家庭成分不好,成绩再好也考不上大学。在“文革”的最初几
期刊
对另外三个“四小猪”成员提供援助的任何时间表是无法实现的。在任何协议出炉前,他们只能成为熏猪肉和烤肠了      歐洲的决策者们在希腊的债务问题上处理得很糟糕。欧盟的政府首脑们以及欧洲中央银行(ECB)最初拒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与援救,但却没有其他的应变计划。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此事的部分原因是法国总统萨科齐不愿见到身在华盛顿的IMF主席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援助欧元区。而作为社会党成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