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方法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8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作文教学环节,传统做法往往是:老师布置,学生写作,然后老师批改,最后老师评讲,如此循环往复。然而,这种做法用久了,却容易出现:学生被动地写,教师机械地改,教师改得辛辛苦苦,学生一看了之,有的甚至看都不看。教师费时费力之后,学生还是按他们一贯的思维在写,要么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要么收效甚微。针对出现的这种问题,究竟该如何应对呢?吕叔湘先生说过:“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靠老师改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写出来的。”这充分说明我们教师在作文批改环节要在旧有的方法上能有新的突破,要尝试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批改程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可以大胆让学生互改、自改作文。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发现转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自改、互改作文既然如此重要,那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操作呢?
  第一,让学生尝到批改甜头,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作文批改,都是学生写,老师批改,学生把批改作文看得很神秘,认为只有老师才能去做,而现在,作文放手由学生自己互相批改,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兴奋,认为自己也成了小老师了。出于青少年的好奇,学生在评改他人的作文时就特别有兴趣,特别乐意给人家的作文挑毛病,所以评改时也就特别认真。当然,每个同学都知道,自己的作文也要给人家看,也要被人家挑毛病,因此他本人作文时,就会特别细心,总是想方设法去“塞漏子”,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作文写得圆满些。学生从作文到评改的整个训练过程,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作文的浓厚兴趣。这与“学生写,老师批”的传统方法相比,在同样的时间内,加大了训练密度,增多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第二,给学生明确批改目的,力促从中自我提高。
  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并不是简单的把作文发下去,让学生写几条评语了事,而是讓学生对作文重新认识再次提高的过程。互评互改作文,使学生能亲自去品评同学的作文,让他依据自己的情感评判同学的情感是否真实,是否有新意。通过长期的作文评改训练,学生能够取长补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学生自己评改作文,能提高综合语文素质;每周的作文评改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发学生的潜能,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自我提高。
  第三,给学生提供示范样板,指导他们批改方法。
  在互评前,教师举一篇学生习作为例进行讲评。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是学生互改作文的示范。选取其中典型的一篇文章为例,指导学生学习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最后学会互改习作。评改时,把学生分成几个改评小组,每个小组由好、中、后进三类学生组成,在改评过程中,让后进生得到良好的环境,体验到自己的力量;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改评水平。在学生互评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评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拟写评语,另一方面随时发现并订正学生评改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典型问题,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学生互改互评,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提高了评改能力。
  第四,学生改后须进行比较,及时总结提高。
  作文互评互改的落脚点是“改好”和“改得更好”。因此,学生互评互改后的作文和原文比较必须至少有一个明显的亮点,可以是语言的优美;可以是表达方式的多样;也可以是写法的独树一帜……。教师从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批改质量两方面审阅,请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谈谈作文的体会,以使大家受益。作文是实践,评改是实践后的再认识。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应该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当然,自改互改作文,不是万保良药。“放手”不等于“撒手”。学生互改后,教师对学生写作互批的全过程进行认真总结讲评。对于评改认真,总批眉批详尽的,评语切合实际的,字迹工整的要表扬,对批改不负责,字迹潦草的要批评、引导,端正其态度。如果发现作者反馈和评者批语有较大分歧,则在全班对比分析,裁断正误。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开导因评语尖锐或不妥产生反感情绪的同学。小结后再把作文下发给学生,便于他们课下传阅,学习切磋。
  以上是作者对学生作文自改互改的肤浅认识,觉得在反复实验之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大范围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作文批改还有许多方式,都值得我们教师去实践探讨。
  王锋,杨赛斌,湖北云梦县实验外国语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均应用广泛。有效的情境教学对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和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等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小学语文情境作文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师对情境作文教学理解不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等,课堂氛围呆板,教学效果不佳。那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究竟如何有效地采取情境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创设生活化教
期刊
作文一直是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作文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作文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写作教学也成为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新一轮教学改革过程后,每周两节的写作课,大部分教师能够将时间专项专用,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许多难以如意的地方,经过对
期刊
知识可视化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应用知识可视化教学方式呢?  一、利用概念图开展小学作文教学  概念图是指利用节点指示概念,采用连线的方式表达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的知识组织和表征工具。概念图是可视化工具之一,主要包括了节点、连线、连接标注三部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期刊
议论文是学生在中考作文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文体,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议论文看似有着容易掌握的“写作套路”,是一条应对中考作文的“捷径”,而从很多中考阅卷老师反馈看,学生中考议论文写作依然存在着很多制约作文分数的问题:第一,论点提出形式单一且不鲜明;第二,论据不典型不新颖;第三,论证语言不精炼不深刻。  怎样在紧张的中考备考中高效提升议论文写作技巧呢?在探索中,我们发现了课文文本的力量,从学生已经熟悉的课
期刊
想象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一个较宽广的平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实现写作的高效性,有助于小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充分培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提升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提高教师作文课的教学质量呢?其实,只有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准确把握作文的主题,想明白应该写什么、怎么写,才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乐于书面表达的习惯,唤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一、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融入文章的源泉——生活。
期刊
课堂小练笔是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验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读写训练方式,这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进行课堂小练笔呢?笔者在多年的阅读教学中深深的体会到:阅读教学中开展课堂小练笔,要创设近乎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中,化身作者、主人公设身处地的感受文本中的角色生活,通过“换位移情”融入到文本的真实情境中,与课文中的角色产生
期刊
再读《故都的秋》,忽然发现文中有很多的“一”,一数竞有30多,为何要这样的密集使用“一”呢?rn“一”,通常表示人事景物的数量,强调其“少”.作者以为静观清晨秋景,租“一椽
期刊
为了解和适应新课程高考要求,贯彻新课程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精神,海南省教育厅发出通知,在全省高中学校高三年级举行2007年新课程高考调研测试,并请有关考试管理部门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