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让数学课变得有“趣”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乐学和厌学,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成绩。有兴趣者,废寝忘食而乐在其中;无兴趣者,畏难厌倦而苦不堪言。因此,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习的效果也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该让我们的数学课变得有“趣”起来。
  关键词:乐学;兴趣;教学质量;有“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70-1
  “孙悟空拿出金箍棒,照准其中的一颗蟠桃树打了下去,树上落下了81个桃子,仙女姐姐们笑盈盈地捡走了其中的63个桃子……”我缓慢地说着,讲台下的小朋友都瞪大了眼睛,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这是一节故事课吗?不是,这是一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几乎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通晓这个道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动力。数学较其它学科来说,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而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的兴趣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那么,怎样让孩子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觉得首先要让课堂变得生趣,帮助孩子们获得乐趣,最终产生兴趣。
  生趣
  数学要变得生趣,绝不是“小红有三个苹果,小明有六个苹果,他们总共有几个苹果”能解决得了的。低年级的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一味地平铺直叙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而生趣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引导他们学会这种重要能力的关键。因此,数学课上可以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过来,如:找朋友、踢足球、开火车、抓阄等,这些都曾经在我的课堂上出现过。学加减法,就用“足球队员犯规罚下场”、“火车开到第六排同学的面前”的例子;学物体认识,就用“魔术师表演”安排六个小组的智力抢答进行。
  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突出一個“活”字,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兴趣浓,积极性、主动性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巩固10的分成和合成时,老师把1—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不同的学生,每人拿一张站在讲桌前,然后指名其中一人手拿自己的卡片去找朋友,如果他的数字卡片和对面的数字卡片合成了10,大家就齐说:“对!”不是10,齐说:“不对!”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很好地复习了所学知识。又如: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练习时,笔者用小蚂蚁过河创设了一个游戏,先请4至6名同学到讲台前,每人头上带一个蚂蚁的头饰,上面写上乘几,地面上设置障碍(标上数字),其它同学在后面排排队。游戏开始,学生根据地面上的数字一一地快速过河。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加以点拨,指导他们讨论,辨析,交流。这样在游戏过程中,教学目的就如春风化雨,悄悄融入了他们的知识库中。
  乐趣
  生趣的课堂是老师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大餐,只有孩子们享受到这些美味,才能真正吸收其中的营养。生趣的课堂是事物本身,而乐趣是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获得乐趣远比创造生趣的课堂教学难得多——因为人的感觉原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
  数学知识博大而精深,丰富而深刻。数学知识不仅是严谨的科学,同样还充满着艺术的魅力。如何让孩子们的乐趣来源于数学本身,而不是导入正题的引子——游戏?笔者认为是让他们看到数学知识中的变化之美,变化之神奇,变化引起的事物变化之奇妙。例如在学习数字规律时,笔者将全体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带一个围棋盘,按照自己创造的数字规律分别排黑子和白子。在评出最佳图形奖的同时,小朋友不仅掌握了数字规律的知识,而且不同数字产生的神奇图形也让小朋友惊讶不已。从孩子们下课之后还在摆弄手中棋子的行为中,笔者感受到数字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给他们带来的回味无穷!
  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古人云:寓教于乐。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乐者,心之动也。在完成了生趣和乐趣之后,兴趣就变得简单多了。这时,笔者要做的工作就是鼓励他们的“错误”,表扬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这需要教师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例如《认识时分》教学中,在带领学生认识钟面时,笔者提问:“钟面上有多少小格?”孩子们手拿自己的小闹钟立刻数起来,可数着数着,孩子们又发现这样数太难数了,眼睛都看“花”了。笔者立刻投以鼓励的目光,讲了一句:“会有办法的,动动脑筋!” 学生一听,纷纷议论起来,不一会儿,有不少孩子想到了好办法:“每一大格都有5个小格,我们可以五个五个地进行数,5、10、15、20、…、60,所以一共有60个小格。”笔者肯定了孩子们的好方法。忽然,有个孩子冒出了一个想法:“老师,我还有好办法。笔者发现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就是12个5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这时,我暗自赞叹,孩子们竟有这样的直觉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他们数格子的方法不再仅仅局限于数数,实际上已经运用了加法、乘法,还运用了数学中的归类、集合的思维方式。同时,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持久的工作,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的老师只要开动脑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生趣的课堂,引导孩子从中获得乐趣,必定会激发出美好的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的心理环境是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特别是道德品质和行为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教师的心理素质的优化、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展现,是维护和发展课堂良好环境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教师;学生;心理环境;化学教学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改革贯穿于中国古代国家历史发展的始终。尽管不同朝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不同,具体改革的内容、目的、手段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改革那些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情势的旧的法制、体质或政策。改革对于推动生产力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也会引发新的矛盾。因而,在改革过程中,及时化解新出现的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就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一、改革是克服社会发展障碍的
王学东,现任教于江苏省如皋中学。现为如皋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如皋市名教师、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名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编写或主编出版了30多部有关中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著作,共1000多万字。  近年来受邀在全国各地作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素质教育、语文素养、课题研究、教学论文写作、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作文写作
隕石坑里藏着什么
期刊
摘 要: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出词汇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49-2  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必须设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确保他们
摘 要:英語语言点的情景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情境中运用”,丰富和活化文本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与探究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笔者在实践中的教学尝试效果已经非常显著。  关键词:英语;语言点;情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86-1  语言点情景化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情境中运用”,对文本
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当代新型智能理论的杰出代表,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一理论受到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多元智能包括:语言文学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和技能磨砺
摘 要:在运动心理学中,心理训练被定义为“在没有任何明显肌肉活动的情况下的,在大脑中对身体活动的象征性训练”。系统的训练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基础心理训练,旨在发展运动与参加新联和比赛所必需的基本心理素质;其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旨在为某个具体比赛做好心理准备,以及预防或针对某些心理障碍进行的心理训练等。  关键词:初中体育;运动心理;训练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 要:教学实效是教学的生命,语文课堂应回归本位,让实效时刻穿行在语文课堂的每一分钟。作为教师,要努力探索教学高效途径,积极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效;实效;语文课堂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5 -01     教学实效是教学的生命,语文课堂应当回归本位,让“实效”时刻穿行在语文课堂的每一分钟。那么,如何让课堂变得真
摘 要:“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这是教材编写的主线,注意现实生活与数学联系,为学生提供能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策略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5 -01     打开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我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