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起案件看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或死亡情形下的转化定罪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deng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情介绍
  2009年5月3日,张某东(被害人)在东莞市常平镇某酒楼吃饭,席间上卫生间时与同在酒楼吃饭的被告人朱某发生碰撞并争吵,张某东对朱某说“有种你不要走”,随后电话纠集其同乡,被告人蔡某刚、蔡某强过来帮忙。朱某回到席间与同在吃饭的被告人贺某、秦某、滕某说起这事,并问如果对方叫人来怎么办,贺某、秦某、滕某都表示如果来了就和他们打。饭后朱、贺、秦、藤四人离开,走到酒楼门口时看到张某东、蔡某刚、蔡某强三人正从对面马路过来,于是迎上去发生打斗。打斗过程中,贺某先一脚将张某东踢倒在地,然后转殴打蔡某刚。朱某看到张某东倒地,冲过去殴打张某东,并持一把匕首往张某东腹部和腿部捅了三刀(经法医鉴定为重伤)。
  二、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或死亡情形下的转化定罪
  聚众斗殴罪是司法实践中多发常见的犯罪,常常导致一方或双方有人重伤或死亡的结果。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这是聚众斗殴转化定罪的法律依据。在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情况下,聚众斗殴罪就可能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一)聚众斗殴转化定罪学理探讨
  在学理上,对于聚众斗殴是否转化定罪,大体上存在“客观条件说”,“主观条件说”和“主客观共同条件说”三种。[1]“客观条件说” 将转化定罪的条件归结于客观方面的变化,即认为只要造成了重伤或死亡的结果就转化定罪。这种做法方便实践操作,但却有“客观归罪”之嫌;“主观条件说”认为转化定罪的根据在于行为人主观故意内容的变化。但这样容易忽视对于客观方面的全面考察,难免会陷入“主观归罪”。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为“主客观共同条件说”,认为基本犯之所以变为转化犯,是因为行为人在基本犯行为之外,因故意内容的变化及行为在基本犯之上的加重发展,致使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随之加重,整个行为超出了基本犯构成要件所能容纳的程度并为之所排斥,从而具备了另一更重罪——转化犯所必备的构成要件,这样就引起了基本犯向转化犯的转化。[2]
  聚众斗殴罪是典型的聚众型犯罪,参与聚众斗殴的除了直接致人伤亡的行为人之外,还有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對于聚众斗殴转化定罪的主体范围,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全案转化说”,认为凡积极参加聚众斗殴的,不论其行为是否直接造成他人重伤、死亡,均应对重伤、死亡的结果负刑事责任,即全案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3]但是,这种观点片面强调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忽视了罪刑法定的要求[4],也有悖于刑法的谦抑性。如张、赵、李三人约好与a、b、c三人打架,张、赵、李出发前说好只是教训一下对方,不把对方打伤,但打斗过程中,张突然拔出小刀把a刺成重伤。此时,张在斗殴过程中主观故意内容发生变化,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对张转化定罪符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而赵、李二人对于张的行为并不知晓,也不能控制,赵、李二人的主观故意仍是聚众斗殴,对于赵、李二人就不应转化定罪,否则就不符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二是“部分转化说”,认为聚众斗殴的一个或者部分成员实施了超出全体成员共同故意范围的行为,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坚持罪责自负的原则,由直接行为人承担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即仅对直接实行犯转化定罪。[5]但是,此说法“忽视了转化的聚众斗殴罪的转化性本质,忽视了对转化犯本质内容的考
  察”[6]。这种仅对直接实行犯转化定罪的说法,还忽略了聚众斗殴犯罪的基本特点,遗漏了对共同犯罪人的打击。根据共同犯罪理论,在共同犯罪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首要分子应对共同犯罪的全部后果承担责任,且在聚众斗殴的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主观上一般具有伤害他人的概括的犯罪故意,在客观上,直接实行犯如果没有首要分子和共同加害者的协作,也难以完成其加害行为。
  (二)司法实践中的参考借鉴
  对于聚众斗殴是否转化为故意伤害罪的认定,上海市《关于办理聚众斗殴犯罪案件的若干意见》作出如下规定:
  1、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事前预谋实施斗殴,并对斗殴过程中可能致人重伤或死亡有概括性故意,或者在斗殴过程中,明知本方成员的行为有可能致人重伤或死亡,仍然默认、不加制止等放任态度,则不论其是否直接实施伤害或者杀人的行为,都应对造成重伤或者死亡的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2、首要分子或者其他积极参加者在聚众斗殴过程中,共同故意加害他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均应共同承担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
  3、聚众斗殴的积极参加者对斗殴过程中可能发生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后果有概括性认识,又互相配合,共同加害他人致人重伤或死亡的,即使能够查清造成伤亡后果的直接责任人,仍应认定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但应根据各共同加害人参与聚众斗殴的地位、作用、程度等情节以及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原因力大小,分别裁量刑罚。
  4、在聚众斗殴中,各行为人共同加害他人,致使该人重伤或伤亡,但难以查清致人重伤或伤亡的直接责任人的,根据共同犯罪理论,所有参与共同加害的行为人均应按照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但在裁量刑罚时,应根据各加害人参与聚众斗殴的程度、作用等情节,酌情适用刑罚。
  (三)聚众斗殴的转化定罪
  根据“主客观共同条件说”,在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或死亡的情形下,聚众斗殴是否转化为故意伤害罪应结合行为人的主观和客观方面来考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第31条指出“对于一般共同犯罪案件,应当充分考虑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方面的不同,根据事实和证据能分清主从犯的,都应当认定主从犯。有多名主犯的,应在主犯中进一步区分出罪行最为严重者。对于多名被告人共同致死一名被害人的案件,要进一步分清各被告人的作用,准确确定各被告人的罪责,以做到区别对待;不能以分不清主次为由,简单地一律判处重刑”。聚众斗殴是共同犯罪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聚众斗殴中各行为人是否转化定罪,应结合案情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综合考虑行为人在聚众斗殴中的作用、地位,来具体确定如何转化定罪:
  第一、对聚众斗殴直接实行犯,如果此时行为人主观故意发生了转化,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在客观上又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导致他人重伤或死亡的结果,符合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的,理应转化定罪;如果行为人过失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的结果,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聚众斗殴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即可;如果对于被害人重伤或死亡的结果,行为人并非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意外事件造成的,则不应发生转化,仍以聚众斗殴罪定罪;
  第二、在聚众斗殴中起到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首要分子,应对聚众斗殴的整个后果承担责任,对致人重伤或死亡结果的出现,也应承担相应的转化责任。但是,首要分子在组织、指挥聚众斗殴中明确要求其他积极参加者不能造成他人伤亡,其他积极参加者致人伤亡时,可认为首要分子没有造成他人伤亡的故意,对其可不转化定罪,而以聚众斗殴罪从重处罚。在本方人员被对方或本方人员重伤或死亡时,对于本方首要分子的定罪,可认为本方首要分子没有造成本方人员重伤或死亡的故意,对其不应转化定罪;
  第三、对与直接实行犯有配合关系的积极参加者,因其对致人重伤或死亡结果的出现有概括性故意,且在聚众斗殴中又与直接实行犯相互配合、相互协作,造成重伤或死亡结果的出现,此时转化定罪符合刑法主客观相统一的归罪原则;
  第四、对于在聚众斗殴中没有与直接实行犯形成配合关系的其他积极参加者,因聚众斗殴中往往场面较为混乱,在各自为战的情况下,其对重伤或死亡结果的出现也无必然的认识,且对造成重伤或死亡结果所起的作用也较小,所以不宜转化定罪,否则就容易陷入“全案轉化说”的误区。
  第五、在不能查清直接实行犯,但能查清共同加害人的,根据共同否则理论,应对共同加害人均转化定罪;既不能查清直接实行犯,又不能查清共同加害人的,仅对首要分子转化定罪,对其他积极参加者以聚众斗殴罪从重处罚[7]
  三、案件评析
  在本案中,被告人朱某、贺某、秦某、滕某和张某东(被害人)、蔡某刚、蔡某强等人因为小事纠集多人聚众斗殴,并造成被害人张某东重伤的严重后果,已构成聚众斗殴罪。但是,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由此就产生了聚众斗殴转化定罪的情况。
  一、被告人朱某在聚众斗殴过程中,明知用匕首捅人会造成他人伤亡的严重后果,仍用匕首在被害人张某东腹部、腿部捅了三刀,可见其具有伤害他人的主观故意;客观上,朱某手持匕首捅了张某东三刀并致其重伤,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是导致张某东重伤的直接实行犯,符合转化定罪的主客观要件,理应转化定罪,即转化为故意伤害罪;
  二、被告人贺某积极参与斗殴,在打斗过程中,将被害人张某东踢到在地,使朱某对张某东的加害行为得以较顺利的实施,与朱某形成了事实上的共同协作关系,属于与直接实行犯有配合关系的积极参加者,对其应转化定罪,构成故意伤害罪;
  三、对被告人秦某、滕某和蔡某刚、蔡某强不应转化定罪,理由如下:首先,被害人张某东重伤的结果是由直接实施者是朱某造成的,四被告人并非造成被害人张某东重伤的直接实行犯。其次,从四人在本案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四人未参与聚众斗殴的组织、策划和指挥,也非聚众斗殴的纠集者,所以此四人并非本案的首要分子,不应对案件的全部后果承担责任。再次,在斗殴过程中,对张某东的加害行为,四人并未与直接实行犯朱某形成共同协助、互相帮助的关系,也不是与直接实行犯有配合关系的积极参加者。综上,四被告人积极参与聚众斗殴,但对于张某东重伤的结果,四人所起的作用较小,所以不应转化定罪。
  注释:
  [1] 卢有学,桑骊.聚众斗殴罪转化新探[J].学术论坛,2009年第10期第148页.
  [2] 顾永景.聚众斗殴行为转化定罪的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第25卷第3期第106页.
  [3] 黄生林,糜方强,邓楚开.论聚众斗殴罪的若干问题 [J].人民检察,2002, 3 ,16.
  [4] 刑事审判参考[M],总第66集,第20页.
  [5] 周少华.现行刑法中的转化犯之立法检讨——兼论刑法规范的内部协调 [J].法律科学,2000, 5.
  [6] 刑事审判参考[M],总第66集,第20页.
  [7] 关于聚众斗殴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探讨[J].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问题研究,第137页.
  
  (作者通讯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检察院,广东东莞523000)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检察机关办公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给检察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计算机的普遍运用、各种办案软件和管理软件的使用、内部局域网的建立、公务网的开通,都极大地提高了检察机关的办案和工作效率。但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也对传统的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信息化建设对检察机关保密工作的挑战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特殊的法律地位,决定了检察机关既是一个拥
期刊
基层监所检察部门是我国检察机关履行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职能的最前线,为促进监管人员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维护监管场所的改造秩序,保护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有关法律在监管场所的统一正确实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工作中,也还仍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现行法律规定不完善,缺乏刚性支撑,监督程序操作难  (一)现行的法律对监管场所检察监督规定过于宽泛、原则,
期刊
案情简介:2007年6月某日22时许,尚XX等三人到张XX的租住处找张要赌账時,张怕尚XX找他打架,拒绝开门让尚XX等人进入其租住房屋。尚XX用脚将房门踏开,强行冲进张租住房间,张XX用砍刀在刚进入房门的尚XX头部砍一刀,将尚砍出门外,又将门关上并从里面顶住。尚XX等三人又持砖将房门砸破,冲进屋内,张又持菜刀和砍刀与三人厮打至屋外院中,后张XX与尚XX均被对方致伤。经鉴定,尚XX伤情为轻伤。张XX
期刊
一、简要案情  2007年6月份,某铁路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车检员被告人张甲(其职责是协助保卫部门搞好列车安全通行和保护好公司内的物资安全。)在值班期间,先后五次伙同他人盗窃本公司列车上的铝锭,被盗物品价值10万元。  二、分歧意见  对本案的定性存在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张甲身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利用职务之便,窃取本单位财物,构成贪污罪;一种意见认为,张甲为企
期刊
基本案情:刘某系物流公司的一名速递人员,2008年5月5日,陈某按包裹地址来到了被害人王某家中,在王某低头签收单据时,刘某拿出在路边捡拾的铁棍将王某打倒在地,从王某身上抢得现金2000元即携款逃离现场。刘某被抓获归案后,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2000元。  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在对刘某的行为是否已经构成了入户抢劫时产生了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刘某的行为不构成入户抢劫,具体理由是刘某的
期刊
摘 要:管制刑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属于自由刑刑种的刑罚方式,但目前对这种刑罚的去留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笔者认为,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体现的是刑罚发展历史上轻刑化的总趋势,只要对其加以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使之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刑罚方法。  关键词:管制;立法改革;执行监管;社区矫正制度  一、管制刑的特点  在我国刑法颁布以前,管制的
期刊
摘 要:片面共同犯罪产生于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实证学派的共同犯罪理论交锋中。因其缺乏共同的合意,刑法学界存在否定的见解。本文认为片面共同犯罪是成立的,因其从理论上讲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及犯罪形态,实践上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因而属于共同犯罪的理论分支。片面共同犯罪得到了诸多国家刑法的肯定,也应该得到我国刑法的肯定,并在刑法司法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定罪量刑,追究其刑事责任。  关键词:片面;共同犯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虽然容留他人吸毒构成犯罪已无争议,但随着毒品犯罪的不断发展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存在着弹性较大、缺乏量化规定等问题。司法实践中,甚至由于对该罪缺乏相应的司法解释致使一部分原本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没有被依法追究。本文就容留他人吸毒罪在实践中存在争议的几个法律问题作一探
期刊
为深入了解白银区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实施四年以来情况以及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2009年年底,白银区检察院对白银区18家行政执法单位进行了逐一走访,并对2006年6月以来的“两法”衔接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部署,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白银区2006年6月成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
期刊
检察机关的信访接待是直接面向广大群众的"窗口",信访工作是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稳定大局的工作。接待处理群众信访,是党政、司法机关的一项共同性工作。在社会加速转型、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随着人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问题和要求愈发增多,如何做好检察机关的信访接待工作,将事关检察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检察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