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业管理制度研究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多数地方普通高校因办学基础和生源特点等原因,一方面无法沿用或复制重点高校的办学道路和教学管理传统,面临如何准确定位、科学发展、科学管理的问题;另一方面,因多年来高校相对整齐划一的学生学业管理历史,许多高校仍沿用重点高校学科性教育的学业管理传统。作为集中体现大众化教育特点的地方普通高校,如何真正建设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生学业管理制度,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学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地方普通高校在学生学业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管理理念相对滞后,维护行政权威和整齐划一的思想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学业管理的特点研究不够,对学生主体地位及权益重视不够。二是管理制度内涵建设不足。教育部2005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授权学校制定的规定达20处之多。不少地方高校对此重视和运用不足,制度设计上仍更多考虑整体划一,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重视不够。三是管理制度柔性设计不足,对学生充分选择的权利和学业激励机制考虑不够。四是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力度不够,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现象。五是管理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对学生学业管理的政策性、准确性、时效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适应不良,降低了教学管理效率和效果。
  
  影响学生学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因素
  
  高校学生学业管理制度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生源主体特征、教师队伍主体特征、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规定、教学管理传统与队伍主体特征、办学资源条件与教学管理手段等。其中,目前对地方普通高校学生学业管理制度影响较大的是:
  
  
  1 区别于精英教育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探讨地方高校的学生学业管理问题,首先应明确其主要举办的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国地方高校的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一度趋同于重点院校,随着社会对技术应用性人才需求的层次高移、类型多样和职业化程度加深,其人才培养目标日益明晰为:服务于地方或区域经济,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的“一线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应具有运用某一领域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解决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地方高校学生学业管理更强调为学生综合技术实践意识和能力培养服务,表现出“突出应用”的典型特征。
  
  2 “低起点,差异大”的学生生源主体
  学生学业管理从主要内容上看,主要规定了对学生学习方面的种种教学要求,规定了学生在校期间“应”与“不应”、“能”与“不能”的学习行为。这些教学要求必然受到学生生源主体特点的影响与制约。这些特征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动机等诸多方面。很多教师和管理人员都反映,地方普通高校的生源质量呈逐年下滑趋势。如仍按传统方法和标准管理,不少学生入学不久就会被退学。如何将传统意义上的“低分生源”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成为地方普通高校学生学业管理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这些学校的生源群体在入学基础、学习能力、求学意愿、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典型的多样化特点,地方普通高校必须适当调整其学生学业管理制度。
  
  地方普通高校应坚持的学生学业管理策略
  
  1 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指导”
  高校在进行学生学业管理制度制定、系统构建和工作流程设计等方面,一般都应致力于构建三条“车道”:一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构建“快车道”,设计激励机制,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成才机会;二是为大多数学生构建“常规车道”,规定其学业的常规要求和标准,引导其顺利完成学业;三是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构建“慢车道”和“出口”,建立示警、缓冲、激励和放弃机制,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完成学业。我们调研了两组不同的高校,一是人们熟悉的以精英教育为主的重点高校,二是地方普通高校。通过比较发现,两类高校在三条“车道”设计上都采取了一系列办法,但在设计重点和关注度上,表现出相对不同的特点(见表1)。
  
  
  2 坚持“特色取胜,突出应用”
  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地方普通高校在学生学业管理上应充分体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突出应用导向,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要求、引导和鼓励学生养成应用能力。例如,制定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考核办法和标准;提高支撑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的学分系数;制定学分认定和替代政策,鼓励学生取得行业主流技术与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课外科技活动、学科专业竞赛和行业企业实践等。
  
  3 坚持“激励当先、激发潜能”
  目前,地方普通高校教师对学生负面评价比较多,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同时也不排除教师用精英教育阶段的单一标准衡量学生等原因。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我国传统的教学与考核方式,更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对其他智能重视不够。应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类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这些学生在历经多年的“NO”教育后,如何将学生从“失败者”心态中解放,发现其优势智力与可造就方向,帮助其选择和设计符合自己学习特点和风格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可能是改变地方高校教师与学生间关系“怪圈”的突破口。应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势智力入手,不再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同一种或两种智力上的“聪明”,而要注意鉴别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并帮助其迁移到其他智力领域,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加强自我管理教育,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4 坚持“注重过程、加强导学”
  为适应学生学习目标不明、自律性差等特点,地方普通高校应尝试建立学生学习事务咨询与服务中心,作为学校“导学”系统的龙头。中心应承担如下职责:一是新生入学教育和学生学业管理教育,对学校教学管理政策条款提供权威解释;二是负责指导学生学习相关教学管理信息发布与公示;三是负责组织“导师”或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学业咨询指导;四是负责整理和处理学生对教学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五是负责受理与调查学生学业相关投诉。应以中心为龙头,建立有效的“导学”系统,由导师、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组成。导师可由资深专业教师担任,负责帮助学生安排适合自己特点、兴趣和就业目标的学习计划。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可承担低年级学生的导学工作,也可辅助导师对高年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与服务。
  
  构建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学生学业管理制度
  
  1 以生为本、依法治校,创新学生学业管理观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 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地方普通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承认并尊重个体差异,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和成才的空间。此外,学生学业管理难度和复杂度加大,管理者必须改革创新管理理念,树立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管理效果。
  
  2 适应学生多样化和差异化需要,推进“学分制”管理模式
  传统学年制在学生培养上采用统一模式和刚性计划,不利于学生获得最佳发展。而以自主选择、注重效率为重要特征的学分制,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此外,因生源质量多样化,要坚持教育质量标准,又要避免过多学生流失,需建立学生学业的校内缓冲机制,这在学年制框架内难以有效解决。实行学分制改革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地方普通高校因受国家收费政策及教学资源等因素制约,也可实行学年学分制,在学年制基础上增加人才培养的柔性和弹性,但需注意避免“学分制名义,学年学分制形态,学年制实质”。
  
  3 建设人性化,个性化的学生学业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学生学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一是要适应不同学生群体,设计多样化通道,实现质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二是制度设计要体系化,消除各制度间的冲突矛盾,实现无缝链接和信息顺畅流动。三是要刚性制度、柔性管理,刚柔并济,使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相得益彰。四要坚持效益原则,科学的学生学业管理制度应是可行、有效的。五是利益适度平衡原则。应广泛征询不同群体意见,体现各利益群体的协调和平衡。六是要注意各项规章制度的衔接和内涵的统一。
  
  4 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学生学业管理队伍
  应切实加强学生学业管理队伍建设,创新用人机制,完善轮岗与升迁制度,拓宽其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业务考评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构建校内外相结合、进修与培训相结合的在职教育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学生学业管理队伍。特别应注意提高学生学业管理队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政策理解和掌握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学生心理疏导能力等。此外,还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学业管理人员加强行政法规、信访、申诉、诉讼等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其预防、处理和解决学生异议事项的意识、能力和水平。
  
  5 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学生学业管理效率
  学生学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学生学业管理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定,以及体制所确定的关系如何运行。纵向上,应明晰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各司其责,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业管理潜能;横向上,学生学业管理涉及教学、教务、学生及招生就业等部门,应建立有效联动机制,实现无缝对接;要将学生学业管理真正纳入学校教学管理过程,将学生学籍处理结果作为评价专业和课程建设成效、教师授课效果及教育资源分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提高教学管理效果,充分发挥学生学业管理的作用。
  
  6 聚焦“学业服务满意度”,优化学生服务流程
  随着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由数量需求向质量需求转变,高校学生学业管理和服务也应聚焦于提升学生“学业服务满意度”,基于流程再造学生服务机构,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生服务流程与职能框架:由业务流程体系和若干职能服务中心组成,包含高校潜在生源及家长服务、新生服务、在校生服务、应届毕业生服务、往届毕业生,校友服务、学生接待与异议处理服务等主要业务流程。二是学生服务管理领导小组:由具备战略分析、组织协调能力、业务和技术知识等复合型能力的专家级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对组织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设置与调整业务流程体系和职能服务中心的框架结构,以实现组织的结构性效率,给业务流程体系中的工作团队和职能服务中心提供知识性指导和整合性协调。三是学生信息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共享,为整个组织的流程和职能提供所需信息资源,使流程并行工作和团队协同成为可行(见表2)。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促进了文化、经济、科技的交流和发展.语言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国家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象征.
在遥远的大西北,有一个地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十分陌生,陌生到根本不知有这么一个地方的存在。然而若说出与这里有关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却是历史上久有记载。这个地方就是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正受到很大冲击,互联网是这个冲击的主要力量。高校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采取积极的措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信息影响了他们,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招架。通过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阐述学校应该采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关 键 词] 互联网环境;大学生
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法与传统的三角肌皮下注射法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64例符合中拟定的标准的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情况下,熊式辉奉命率领中华民国军事代表团赴美.在出使英美期间,熊式辉积极完成蒋介石交给他在外交、军事及经济方面的任务.经过熊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回顾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调整与美元汇率贬值对我们理解现在的美元赤字调整有重要意义.rn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医院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的使用评价,为进一步完善报告系统、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随机抽取502名临床医生及2名疫情管理员,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教学理念应运而出,强烈要求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准确、充分的把握好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带来的新的教育机遇,要让大学英语教学从以往过时的教
“韩”流汹涌rn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韩国对华投资的增长势头十分迅猛.据中国方面的统计资料,1992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仅为1.19亿美元,到2002年则达到27.21亿美元,年均
汉语历史小说古朴典雅、文白夹杂;在翻译成泰语时,应有效地突出相关的历史情韵和文化氛围.本文归纳了历史小说汉泰翻译中出现的典型偏误,并且根据提出历史小说的特点,提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