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梨记》看徐复祚“本色论”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徐复祚是明代万历后期的出色的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博学工文,尤擅长词曲,《红梨记》是他的重要的传奇作品,对当时明代传奇戏曲的兴盛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在明代剧坛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徐复祚在戏曲语言上追求“本色”,认为应该用质朴无华、浅显通俗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描写故事情节。
  关键词:《红梨记》;徐复祚;“本色论”
  徐复祚(1560-1630),江苏常州人,原名笃儒,字阳初,后改讷川,号暮竹,别署破悭道人、悭吝道人 、忍辱头陀、洛诵生、休休生、阳初子、三家村老,才学渊博,特别擅长词曲,创作了《红梨记》等许多优秀的戏曲作品,徐复祚还是一位优秀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多是对戏曲作家作品的感悟式品评,对戏曲语言的“本色”追求是其品评的核心,文章将从他的传奇作品《红梨记》探究其戏曲语言的“本色”论。
  一、“本色”
  “本色”一词本意指事物本来的颜色。刘勰借指作文要以古人作品为典范,语言要在“文”与“质”、“雅”与“俗”之间。北宋陈师道认为“本色”为“本行特色”,指诗词固有的艺术特征和审美风貌。“本色”一词真正进入文艺批评领域是在明代,但各家有关“本色”的论述说法不一。谭帆在《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中综合明代各曲论家有关“本色”的论述后指出:“古典剧论中‘本色’论的内涵与诗文理论中‘本色’论的内涵一致,即是指戏曲固有的艺术特征和审美风貌。包括戏曲题材特色、艺术方式和语言风格诸方面,而语言成为‘本色’论的研究中心。”徐復祚所谓的本色就是“信日说出,略无扭捏”,但又不可“出口便俗,一过后便不耐再咀”。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主张戏曲语言在通俗易懂的同时又要含蓄蕴藉、耐人咀嚼,是处在“雅”与“俗”之间的戏曲语言,徐复祚对“本色”的理想追求就是要求语言质朴自然、通俗含蓄。
  二、徐复祚“本色论”时代背景
  明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繁荣时期。但是在明中叶后,伴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当时王守仁“心学”影响较大,激发文人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注重思想的主体性,因此程朱理学这种从表面形式上控制文人思想的形式已经越来越得不到认可,文人阶层急于脱离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在文人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的基础之上,文人的思想审美情趣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升,因此具有审美意味的传奇作品便应运而生。
  明代传奇发展的基础是宋元南戏,当时吴江人沈璟的观点流传甚广,沈璟注重场上之曲。首先,他认为在戏曲创作中格律最为重要,格律高于思想情感的表达;其次,他主张运用“本色”语言,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浅显易懂,这一观点对明代传奇过于重视辞藻华俪的倾向有所改正,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明代后期,在沈璟思想观点的影响之下,出现了一批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他们开始用昆山腔创作传奇作品,逐渐发展成了以沈璟为中心的著名的传奇戏曲流派——吴江派。吴江派的作家认为创作传奇作品要严格按照音律规范,主张运用本色化的语言进行戏曲创作,求真;徐复祚受沈璟观点的影响,主张运用本色化语言,要创作满足群众需求的作品,如《红梨记》。
  三、《红梨记》中“本色”的语言艺术
  《红梨记》中充分引用大量的成语和俗语,将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之内。例如:“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从今后似提篮打水,落得一场空”“从来狡兔营三窟,毕竟饥鹰饱一飏”等等。通过对俗语、成语的引用,丰富了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同时借助这些广为人知的成语、俗语,也能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的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题意蕴。
  徐复祚《红梨记》的语言追求本色化,他承继了元杂剧平易自然、通俗浅显的语言特色,求“真”,主张语言应该朴素无华,反对对语言进行过多的修饰,认为语言应该以真为本,真实的反映故事原貌,明人凌濛初评:“佳思佳句,直逼元人处,非近来数家所能。”在《中国戏曲史略》评价:“徐复祚剧本文词通俗而生动,平易晓畅,实践了他的‘本色’主张。”《红梨记》通过深沉的语调表达浓郁的情感。如,在《投雍》这一出中谢素秋和花婆之间的唱词:
  【倾杯玉芙蓉】(旦)抵多少烟花三月下扬州,故国休回首。为甚的别了香闺,辞了瑶台,冷了琵琶,断了箜篌?(老旦)怎禁得笳芦塞北千军奏,怕见那烽火城西百尺楼。(合)似青青柳,飘零在外头问长条毕竟属谁收?
  《红梨记》运用浅显易懂的本色语言来描写人物的形象,如在《献妓》这一出中王黼唱道:“当年志气粗豪,叱咤山岳动摇……被我逞着口中三寸,等闲免了颈上一刀。谁管他山河破坏,谁管他宫阙焚烧。这叫做慷他人之慨,风自己之骚。”这段唱词鲜明的反映出王黼只为自己苟活于世不顾国家安危的丑恶嘴脸,将这一人物的鄙陋之相展露无遗。在描写赵汝州对谢素秋的爱慕之时也运用本色语言,在《初会》这一出中赵汝州唱道:“一见消魂魄,光芒射眼睛。”这段唱词充分的展现出素秋假扮的王小姐的美貌,以及赵汝州对王小姐的一见倾心的爱慕之情。《红梨记》充分运用质朴无华,浅显易懂的本色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描写故事情节。
  《红梨记》中经常引用前人的诗词,为文章增加文采,如:在《得书》这一出中引用杜甫《春日忆李白》的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通过引用这一段话用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盼望与友人再相聚。
  除此之外,《红梨记》还承继了元代杂剧中大量的辞曲。多次引用《西厢记》中的曲辞,如第二本第四折中:“肩儿上担不起相思积疴,口儿里咽不下玉液金波。”等等。
  《红梨记》的语言质朴无华,通过运用成语、俗语等本色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描写故事情节。该作品的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强调求“真”,为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真”不惜以俗为真,但是语言却俗而不俚,反对当时过于追求修饰骈俪的语言特色,也对当时戏曲语言的丰富产生了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复祚.红梨记[A].毛晋.六十种曲(第七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2.
  [2]徐复祚.花当阁丛谈(卷二)萧尉[A].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3]王实甫.西厢记[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4]俞为民、孙蓉蓉.历代曲话汇编[M].合肥:黄山书社,2009.
  [5]赵山林.中国戏剧学通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6]张式铭编、李白、杜甫著.张式铭编.李白杜甫诗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7]王雷波.徐复祚戏曲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1)8.
  [8]张娟.徐复祚戏曲理论与创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9]陈绍华.红梨记传奇思想艺术新探[J].扬州大学学报,1998(01).
  [10]李康.徐复祚“本色当行”论[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02).
其他文献
摘要:企业“多会”模式下存在较多管理问题,相关问题严重影响企业政治工作建设,不利于企业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本文主要分析国有企业“多会”模式下的管理问题,在组织队伍人员基础、管理意识薄弱和专业化技术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说明,最后重点研究改善目前政工工作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企业“多会”模式;政工工作;国企公司  前言:  新时期,随着国企政工工作的逐渐深化,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管理调度
期刊
摘要: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 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视的权利。虽然我国法律对探视权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务操作方面,由于探视权纠纷案件的执行标的涉及到子女的人身权,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基本无法对执行标的直接强制执行,只能转而适用间接执行措施促成探视权的实现。即便如此,目前法院在执行探视权纠纷案件时所能使用的间接执行措施也非常有限。本文就实践
期刊
摘要:方言是传统文化发展下的地区性产物,普通话的推广使方言陷入被遗忘甚至毁灭的地步。通过对方言使用现状和学习意愿的全国性调查,由结果可知:高年龄段熟知方言,而中低年龄段普遍是不了解的。对于方言传承和学习,几乎全部受访者是支持的,并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基于调查结果,提出政府、社会、个人三方下的方言传承对策建议,以期为方言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方言普及;有偿学习意愿;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H17
期刊
摘要:1939年4月,美国记者白修德来到中国,通过亲身经历,向西方世界传递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社会现状。在他看来,中国国民党政府内部的腐败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人民民不聊生,通货膨胀加速了蒋介石政府的垮台。白修德遵从职业道德,尽管他和蒋介石、毛泽东以及美国少将赫尔利都相处不愉快,但他始终是客观地报道真实情况。  关键词:白修德;中国抗日战争;腐败;通货膨胀  白修德(西奥多·怀特)是美国新闻记者兼作家
期刊
Abstract: Social interactionism is a theory of sociology, bu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is essay firstly introduces two theoretical source
期刊
摘要:本文以普宁市德安里文物保护管理所为例,以中小型博物馆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出发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进行展览陈列和文物故事讲解、深入研究馆藏文物资源共享、加强文化交流和馆际合作、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提供多元化服务等方面工作,旨在将让中小型博物馆文物活起来工作落实到实处。  關键词:中小型;博物馆;文物;活起来  为达到让中小型博物馆文物活起来的目的有一定挑战性,因此应以保护为主,然后进行合理利用、加强管
期刊
摘要:阿尔都塞在《哲学与科学家的自发哲学》中探讨了科学家的自发哲学,文艺理论研究者也同样受到自发哲学的影响。“日常生活审美化”所引发的论争实际是文艺理论危机的表征形式。审美“泛化”论者支持并维护“日常生活审美”,提倡城市文化和商品文化为主导的文化格局,却忽略甚至抛弃了社会底层处于无名状态的沉默的大多数。审美“异化”论者看似合理,实则忽视中国复杂的文化社会结构,拒绝从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部分的日常审
期刊
摘要:潮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广东省的三大戏种之一,主要是在我国广东潮汕区域流行,受到了该区域的群众喜爱。站在文化传播的角度上看来,当前我国电影文化、嘻哈文化的不断发展,这使得潮剧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但潮剧依然凭借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定数量的群众。  关键词:潮剧;基层艺术团体;人才培育  潮剧有着较长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艺术沉淀,主要是用潮州方言、潮州音乐演唱的
期刊
摘要: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尤其是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设置,已经成为中外人文交流与对话的重要模式。但现今孔子学院面临这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如何在新的国家战略、教育事业发展、国家政策出台下办好孔子学院,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中国文化传播工作,讲好这个故事,是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孔子学院在一些中国文化活动的设置与开展
期刊
林语堂先生生于1895年,逝于1976年,在中国文学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熟知的林语堂,是那个凭借一部《京华烟云》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文化大师,是一位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文人墨客,是一位东西方文化交流大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林语堂先生的故居,品味他的今生。  一、做文  林语堂先生所有的文字作品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即:散文、小说。林语堂先生在北大任教时开始大量地在《语丝》等杂志上发表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