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对“双师型”教师培养作用分析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m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已经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和方向,在国家要求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之前,很多院校对现代学徒制都进行了很多相关尝试及探索,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诸多可借鉴的经验和资料,本文通过探讨现代学徒制在运行过程中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对现代学徒制对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双师型”教师培养;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4-0125-03
  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方式,现代学徒制是贯彻落实产教融合的创新路径,也是我国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选择,现代学徒制在我国逐步得到验证和推广,凸显出很多优势,在“双师型”培育和培养方面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学徒制校企导师需要具备双师素质
  现代学徒制明显的特征是需要校企导师联合对学生进行培养,即“双导师”制。为了适应现代学徒制制度及管理模式,学校需在校内导师选拔时优先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具备企业工作经历或一定实操技能的教师,才能符合与企业对接的需要,更好地建设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对 “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作用
  (一)倒逼职业院校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选拔
  从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情况来看,教师队伍虽然学历较高,理论知识扎实,年轻有活力,但是缺乏技能及实际企业操作经验,同时受传统观念等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及工作中重教学科研轻实践锻炼,甚至认为到企业中去学习技能是放低身段,存在狭隘抵触想法 [1],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跟不上企业行业需求,导致高职院校教师难以适应新形势职业教育要求,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非常缺乏。
  为了解决以上困境,很多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对师资队伍规划做出适时调整,把提高实践素质培养列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比如,做好青年教师成长规划,通过“师兄制”“导师制”等对教师实行“传帮带” [2]。通过岗前培训、校本培训、送出去培训等方式,让青年教师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转变,通过对职业教育文件政策的学习、研讨、交流或考察实践等方式,把新时期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等要求逐步落实。
  (二)更好地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孵化
  根据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场所”培养学生的特点,校企双方可以更好地进行深度交流融合,学校选派学校导师到学徒所在企業进行挂职锻炼,进入企业的学校导师一方面可以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情况,同时学校导师自身也得到了学习和操作的机会,教师可以接触到学校不具备的一些设备和仪器,同时能学习岗位知识、工艺流程、操作规范、岗位职责,更能了解企业管理模式、岗位需求情况和进行职业精神的塑造。
  随着现代学徒制在校企的不断推广和成熟,校企双方可以逐步利用现代学徒制的平台对师资培养等进行创新探索和尝试。比如,可以建立“双师型”教师孵化基地,学生到企业学习的同时,也可以选派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经过周期性的学习培养,学校教师可以保持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也可以与企业导师交流课堂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情分析,积累接地气的教学素材,使学校和企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理论教学能力与技能教学能力是“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条件。学校经历多个周期的逐步培养锻炼,可以培养出具有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三、现代学徒制对 “双师型” 教师的提高作用
  (一)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职业院校的基本职能,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无论是教师自身发展还是专业建设的需要,需要教师具备教学和科研并重的能力,科研和教学两者相互促进,因此参与科研情况也成为很多高校衡量教师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3],教师也意识到参与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如果仅单纯具备理论知识是不能满足教科研要求的,教师只有不断从校园投入到实践中,接触行业或企业一线的生产、管理,才能为前沿课题提供源源不断的现实动力,现代学徒制搭建了稳定的校企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更方便地与产业对接,更深入地了解岗位职责、工艺流程,校企共同制定教材及人才培养方案,成为科研成果的“孵化器”,为校企协同机制增加活力。
  (二)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配套体制机制的建立
  现代学徒制“四双”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涉及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面进行体系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具体到高校来说,现代学徒制走向实践的过程,也是各学校不断对教学、管理进行探索和改革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推动学徒制的发展,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参与到现代学徒制学校导师队伍中来,必须加强制度和规范化管理 [4],制定专门的工作职责认定办法和津贴发放标准,承认教师参与现代学徒制工作发挥的作用和付出的劳动,明确校企“双导师”待遇,同时还要配套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实行监督机制。在绩效考核、职称晋升、人文关怀等方面予以体现,以充分提升教师荣誉感。以上举措对于推动“双师型”教师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三)激发教师由被动变主动,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职业教师应首先从培养理念上转变,由被动式发展变为主动式发展。只有了解行业需求的变化才能主动灵活地调整人才培养形式。学校应从制度层面逐步完善现代学徒制,通过制度的支撑和保障,引导教师不断成长。
  从教师的成长规律来看,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通道和发展方向,教师较容易进入职业倦怠期或职业发展徘徊期。因此,教师自身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及学校的整体规划对自身进行短、中、长期规划。从教师本身来讲,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学团队,在自身素质、教学能力、职称晋升、收入待遇等方面能得到发展和成长,如此,教师会为成为“双师型”教师而努力。学校根据教师的发展水平开展科学合理的考核,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主动转变和学习提高是实现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后,会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四)有助于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团队是各职业院校重点打造的方向,同时也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的重要措施。2019年,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文件要求教学创新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双师型”教师在团队中的比例要超过50%。
  有了现代学徒制对于“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师可以更好地参与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创新团队可以对师资进行整合进行再培养提高 [5],例如,受教师成长周期、学校现有师资情况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全部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学创新团队的组建,可以让不同资历、经历、专业背景的人进行组合,团队中老、中、青年教师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做到经验共享、资源优化、协作攻关。通过团队协作,教师更能具备理念卓越、锐意创新的意识,对教学、科研、实践技能、信息技术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探索,做出有分量的科研成果。
  充实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导师就技能与实操向企业导师学习,企业导师向学校导师学习教学方法及学生管理等方面内容;企业导师加入学校教师队伍,学校逐步具备教学名师与企业能工巧匠相结合的队伍,能有效充实学校师资数量,保证师资整体提升技能水平。校企之间还可以实行互兼互聘,有利于将社会师资资源加以整合,校企双导师团队的成立,能缩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时间及培养成本。随着团队的发展,校企双导师团队将在教材编写、课程开发、专业建设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成就,增加了学校教学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现代学徒制与教学创新团队可以相得益彰,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
  随着现代学徒制不断成熟及全面推广,教学创新团队能不断再组合与提高,“双师型”教师也可以进行细化分类,可以分为初级“双师型”、中级“双师型、高级“双师型”教师,如此更能促进产教融合的优化升级,提高教学创新团队的层次和水平,对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有着长远意义。
  四、结语
  面对现代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建设非一日之功,任重道远,现代学徒制是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和途径,可以更好地助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若薇.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 中国培训,2017(07):40-41.
  [2] 张劲松. 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素质”青年教师培养探析——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 教育現代化,2018(07):125-126.
  [3] 杨绪光,任艳,芦翔. 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的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J]. 教育观察,2019(12):42-43.
  [4] 刘允乾. “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12):162-163.
  [5] 张扬,高正春,李娟,等.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困境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20(12):56-57.
  (荐稿人:王维,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其他文献
摘 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我国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价值体现。本研究意在以高校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内涵与价值上的契合点,明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相关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高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反腐倡廉的整治力度,以必胜、坚定的决心同腐败作斗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投入反腐倡廉的建设当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进一步的努力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教育话题。基于此,文章将对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的价值、融合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从思政教材、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化实践活动等角度探索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是重要的培养渠道。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体现出思政课程的文化融合性,更加凸显教学的特色。高校在开展高校思政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也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传承的方式和途径。
法律意识是人民对现行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理解、遵守和执行,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础。法制教育应从学生抓起,高校除了将法制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材外,还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让法制理念深入人心。但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对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仍有不足之处。本文对法治意识的内涵和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意义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高中生法律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促进高中生法律意识。
逃避自由是弗洛姆所讲的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逃避自由的方式.弗洛姆机械趋同的思想在当代仍然适用,并且在网络环境中表现突出.因此,研究当代人在网络环境中机械趋同的表现,对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思政教育作为大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思想道德基础,发挥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作用。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为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高校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到教育的首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综合素质,加强教育水平。新时代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与科技发展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社会发展对高校构建新的教育合力机制进行探析,以实现高校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礼”与“法”的关系,阐述了古代礼法制度对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不同时期基于古代宗法文明而精心设计的制度、典章、律法,凡此种种,无不
正当防卫作为公民与不法侵害作斗争的私力救济方式,在实务中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被一些学者称为“僵尸条款”,违背了立法的本意.我国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
摘 要:传统媒体改革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媒体融合,对传媒行业未来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作用。传媒专业的高校也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在实验教学中心搭建媒体融合发布平台,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学生未来转向社会工作时能够满足传媒业的发展要求。本文阐述了媒体融合发布平台的现实价值,从传统报纸媒体、电视媒体分析了媒体融合发布平台的选择,认为高校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应借鉴媒体云服务模式建设融合媒体发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