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媒体融合发布平台的建设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hing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媒体改革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媒体融合,对传媒行业未来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作用。传媒专业的高校也应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在实验教学中心搭建媒体融合发布平台,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为学生未来转向社会工作时能够满足传媒业的发展要求。本文阐述了媒体融合发布平台的现实价值,从传统报纸媒体、电视媒体分析了媒体融合发布平台的选择,认为高校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应借鉴媒体云服务模式建设融合媒体发布平台。
  关键词: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媒体融合发布平台;媒体融合;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3-0050-03
  随着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现代传媒科技每天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在移动终端、智能设备以及物联网和人类的连接作用下,新闻资讯的传递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可以说“万物皆媒”。传媒行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形成了信息时代的“大数据”全媒体融合传播生态,但同时传媒机构的运营也因此面临着空前挑战,并给传媒类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媒体融合发布平台在高校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成了亟待解决和完善的关键内容。
  一、媒体融合发布平台的现实价值
  媒体融合发布平台关乎着媒体融合是否能实现以及实现的效果,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所在。以往传媒行业竞争的核心都在于内容,业界称之为“内容为王”,但竞争的核心逐渐从内容转向了渠道,现在又从渠道转向了平台,“平台为王”取缔了“内容为王” [1]。媒体融合平台能够让用户和传播业之间实现良好的链接,通过平台传递给用户的媒介产品可以实现终端控制,这样便能够通过争夺客户的方式来完成传播过程,并提升传播的效果和价值。在如今,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要牢牢把握产品和有效平台。可见,媒体融合发布平台对于传媒行业的发展来说,具有核心竞争价值。
  无论是传统的报纸业、电视业还是流行的互联网都在为了提升竞争力建设自己的媒体融合发布平台,将集成资源、创造价值以及相应需求进行有效融合,但这种平台并不是用于生产内容,而是用于对内容的服务。当前,不同传媒业建设的融合发布平台都有不同特点,高校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在建设自己的融合媒体发布平台时,应当参考这些行业所建设平台的特点和依据,综合考量,建设出适合高校传媒专业学生未来发展的融合媒体发布平台。
  二、从不同传媒业角度分析高校媒体融合发布平台建设
  (一)传统纸媒融合发布平台分析
  目前我国报刊的编辑和排版通常使用方正系统。在融媒不断发展的环境中,方正集团对系统进行了升级,将管理、编辑和发布功能融为一体,这个全媒体系统为纸媒行业解决媒体融合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已有传媒高校引进了方正系统用于媒体融合实验室中,实现了对多种媒体业态的融合,针对传统纸媒、音视频、网站和移动终端可以实现一体化的管理,并能随时生产、发布和运营多业态内容,可以将报纸采编的内容和网站内容实现完美整合,将整合得到的内容存储在媒体融合发布平台里,以便后续调取和重复利用。
  虽然方正系统的融合功能强大,对纸媒的内容生产运营以及融媒传播可以全面支撑,但是针对视频展示方面却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平台能够制作和发布视频,但是电视点播和直播方面的功能却不是很完善。加之纸媒行业不能从电视台得到有效支持,采编人员的专业性方面也相对缺乏,媒体融合发布平台的视频功能也就不能实现强化建设。
  纸媒和高校对媒体融合发布平台的需求不同,纸媒需要全天候运行系统,但是高校却不需要,而且媒体融合发布平台的任意一个模块都很昂贵,融合了多模块的系统对高校的资金投入来讲有很大的压力,如果能找到简化版的融合发布平台将能有效降低高校的资金投入。此外,发布平台还需要针对高校的教学内容推出相应的教育版,从而适合高校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时编辑、生产和发布新闻,以提升教学效果。
  (二)电视媒体融合发布平台分析
  电视媒体与纸媒不同,不能统一使用同一个发布平台,但是各家电视台研究出的媒体融合方案大致相同。中央电视台在中国无论是行业实力还是行业影响力都是最强的,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积极的走在了最前列 [3]。20世纪90年代,央视率先建立了电视台网站,这是电视业媒体融合的第一步,随后各大电视台陆续开始建立自己的电视台网站。目前央视网站的效果相对较好,整合了电视节目、卫视节目、电视栏目等,能够实时点播与电视台同频的节目。除此之外,还增加了很多生活便民信息,如新闻资讯、娱乐咨询、股市信息等。央视的网站不管是内容还是结构都相对完善,甚至可以和大型的门户网站相媲美,使电视台和网络实现了深度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也演变成了一种媒体平台,受众对电视的需求逐渐转向了手机移动平台,并演变成投入程度最多的平台。目前手机终端能够将电视和图文很好地融合,又增加了游戏、社交等功能,用户体验也能大大提升。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能够将电视节目等多媒体信息推送给终端受众,很多电视栏目都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方便受众随时通过手机观看节目。
  对于媒体融合发展来讲,其中基本的要素就是电视直播和视频化,需要重点强化来推荐融合媒体的发展。然而电视业恰恰有着这方面的优勢,电视业可以通过网站、手机、微博等平台良好的支持实现电视直播和视频化。所以电视业的媒体融合走势热烈,不管是内容融合还是渠道融合都有很好的效果。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布平台透过媒资管理系统,逐渐形成“一次生产、多次利用、多渠道发布”的模式 [4],使电视内容同时发布、直播、点播于各种终端平台已经成为现实。
  但需要注意的是,电视业不能像纸媒业一样整个行业统一使用类似于方正系统的融媒发布平台,各个电视台都是通过委托广电集成开发商,依据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和需求为其提供融合媒体的解决方案。高校可以参考电视业融合模式针对高校传媒的需求,建构和选择融媒发布平台,电视类专业在建构融媒发布平台时需要注意对电视直播和视频化的重视。   (三)媒体云服务模式分析
  使用好云技术和大数据,能够改善数据处理能力,对制作、发布和存储媒体内容起到帮助,在其强大的技术支撑下,媒体融合能够更好地发展。广电设备集成商从“互联网+”看到了发展机遇,利用互联网充分发挥了媒体融合的作用 [5]。根据媒体融合需求研发了软件系统同硬件框架进行搭配,对一些功能模块加以固定,以此提升媒体云服务平台的稳定性,这种解决方案降低了建设媒体融合发布平台的资金投入。
  这种云服务模式在全媒体系统和软件的支撑下,使全媒体的采编、发布和存储等各项功能都能很好地实现。这种平台的组成框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展示窗口和全媒体发布软件后台,后台实施全媒体信息的管理和上传下载,全媒体信息的发布需要用户具有相应的权限,视频类信息可以实现直播和电视点播,审核通过后,发布的信息同时存储到云端服务器和内网服务器,最后呈现在展示窗口上,展示窗口涵盖云端服务器中的网页、网站,還有移动端的微信、微博、客户端、APP等。
  通过视频直播实现服务器点播,这是云服务器的一个重要特点,云端服务可以为视频直播和点播提供很好的流畅度,在并发数上的带宽也有超强的支撑。云服务平台因为使用了云计算的核心架构,所以可以实现众多业务的融合,还使数据安全、业务上线慢、融合度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本地服务器和云服务器相比,需要设置专人管理服务器的运行,且出口带宽较为有限,不能满足需求,高校实验室的本地服务器不管是出口带宽还是速度、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同专业的门户网站或者企业站都不能相比 [6]。云服务涵盖专业的服务器存储和展示空间,其提供的安全、稳定、带宽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服务是专业大型网站需要付费才能享受到的服务,使用云服务在保证了服务性能的同时可以节约建设和运行成本。使用云服务能够在视频直播和点播时提升流畅度、稳定性以及并发数,目前很多媒体云和大型网络之间进行了战略性合作,使云服务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目前已有一些高校使用媒体云服务构建了节目制作、新闻采编、电视业务仿真等教学实践平台,建议高校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可以参考云服务模式构建媒体融合发布平台。
  三、结语
  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做出了相应的革新,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无论是纸媒还是电视媒体都构建了融合媒体发布平台,以此促进媒体业的发展进步。高校传媒实验教学中心在传媒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其未来能够适应社会工作的发展进步,也应当积极构建融合媒体发布平台,通过对纸媒、电视业以及云服务平台的分析,认为高校可以参考云服务构建融合媒体发布平台,不仅能节约资金投入,还能提升教学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艳红. 媒体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传媒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4):21-22.
  [2] 周建新,王珏. 媒体融合语境下我国传媒艺术教育创新的动力、理念和模式[J]. 艺术传播研究,2020(01):11-16+97.
  [3] 尚智勇.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媒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传媒论坛,2020,3(02):30-31.
  [4] 袁振宁. 从融媒体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看传媒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以浙江传媒学院“浙传云”为例[J]. 传媒,2019(12):84  -  86.
  [5] 韩建华. 媒体融合时代卓越传媒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02):74  -77+128.
  [6] 白皎玮. 媒体融合实践教学 树云端白杨 对话中国传媒大学实践实验教学中心(中传电视台)副主任(副台长)刘杰锋[J]. 数码影像时代,2017(11):68  -73.
  (荐稿人:胡建平,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其他文献
美国总统与副总统大选历来牵动世界政治经济走向.在2020年新冠疫肺炎情影响下,迈克·彭斯(Mike Pence)与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的副总统竞选电视辩论受到前所未有的
摘 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我国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价值体现。本研究意在以高校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内涵与价值上的契合点,明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相关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高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反腐倡廉的整治力度,以必胜、坚定的决心同腐败作斗争,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投入反腐倡廉的建设当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进一步的努力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教育话题。基于此,文章将对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的价值、融合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从思政教材、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化实践活动等角度探索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是重要的培养渠道。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体现出思政课程的文化融合性,更加凸显教学的特色。高校在开展高校思政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也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传承的方式和途径。
法律意识是人民对现行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理解、遵守和执行,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础。法制教育应从学生抓起,高校除了将法制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材外,还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让法制理念深入人心。但目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对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仍有不足之处。本文对法治意识的内涵和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意义进行概述,然后分析了高中生法律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促进高中生法律意识。
逃避自由是弗洛姆所讲的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逃避自由的方式.弗洛姆机械趋同的思想在当代仍然适用,并且在网络环境中表现突出.因此,研究当代人在网络环境中机械趋同的表现,对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思政教育作为大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思想道德基础,发挥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作用。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为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高校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到教育的首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综合素质,加强教育水平。新时代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与科技发展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社会发展对高校构建新的教育合力机制进行探析,以实现高校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礼”与“法”的关系,阐述了古代礼法制度对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不同时期基于古代宗法文明而精心设计的制度、典章、律法,凡此种种,无不
正当防卫作为公民与不法侵害作斗争的私力救济方式,在实务中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被一些学者称为“僵尸条款”,违背了立法的本意.我国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