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课堂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uask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堂作文课,的确美不胜收。
  一、创意之美
  这堂作文课应该属于审题立意指导课。按照我们大多数人的常规做法,肯定是先抛出作文题目,然后一步一步具体指导。肖老师的课则完全颠覆了我对作文指导课的认识。他从眼前飘雨的春天开始聊,先聊古人写春天的诗,再聊自己写春天的诗句——“春天,不是只有一个季节;春天,不是只有一种绽放”。谁能想到,就是这两句耐人寻味的诗,却为整堂课营造出了一片“桃花源”。他让学生说说喜欢这两句诗的理由,巧妙地引导学生一点点咀嚼出“春天”的丰富味道。“春天”,既是课堂之魂,也是这次写作之魂。
  在学生体味了“春天”这个词语的丰富内涵后,教学进入下一个环节。肖老师出示了9幅图片,提问学生“你能从这些画面里找到春天吗”,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好的图画在学生心中荡起春天的涟漪。精选的这9幅图片,足见肖老师的巧思。它们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囊括了春天的诸多内涵,有景物,有人物;有静态,有动态;有局部细节,有整体风貌。在肖老师的耐心引导、智慧点拨下,学生欣赏着美图,心中的春天开始复苏,渐渐走出“自然春天”的窠臼,走向“生命春天”的深处。在灵动自然的互动表达中,学生的思维插上了翅膀,挣脱了小我的束缚,开始了“精神突围”,于是思想、语言的火花一簇簇腾起,春意在教室内荡漾。这一环节真是独具慧心。一张幻灯片,9幅图片,足以撬起整个课堂的高度。
  本以为这个环节已经够出彩了,按照正常的做法,下面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着构思写作,没想到肖老师又变出一个让人啧啧称奇的环节,出示人教版八(下)教材中两个单元的课文篇目,抛出一妙问:“只看标题,请你们告诉我,这里有春天吗?”通常被人忽视的目录居然还能成为打开写作思路的一把钥匙!肖老师真是将课本资源用出了新境界。心里已鼓荡着春意的孩子们,思维再次被点燃,几乎每一个文题,他们都看到了“春天”。这个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进一步拓展和补充,使得学生对春天的内涵理解得更为全面深入。
  在这两个环节下足了功夫后,肖老师最后才亮出作文题“我找到了春天”,讓学生谈谈构思。这时,审题早已不存在障碍,学生在选材立意上自然能很快地与生活连接,每个人都有话可说,都有可选择的切入角度。写作最大的难点审题立意在这堂课中不知不觉被突破,肖老师给学生架设的这把写作梯子真是高妙、自然。
  但是,肖老师的创意还没有结束。在点评学生的构思时,他又一次带领学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一个学生讲出“骑车”这一素材后,他居然能够据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出好几种“骑到春天”的构思。这样的指导丝毫不露痕迹,却让每个孩子都掌握了怎样把平常的生活转换成能够表现中心的写作素材的方法。如果没有对写作的长期探索和独到研究,没有相当丰富的写作经验的积累,断不会有如此精彩的即刻生成。
  纵观整堂课,设计简洁而灵巧,内容充实而活泼,创意十足。肖老师说他追求的是“大气、简洁、清晰、深刻”的语文课堂,这春天的美妙课堂给我的印象便是如此。
  二、诗意之美
  肖老师是典型的诗人气质,他的课堂一如其人,处处流淌着诗意。你看:上课伊始,孩子们先背诵春天的诗句,然后赏析老师写的诗句;学生在发言过程中,也经常引用诗句,这或许是受到肖老师诗人气质的影响吧。只有富有诗心的教师才会营造出诗意的课堂,才会把这份诗意传染给学生。更诗意的是肖老师点评学生的语言,可谓处处皆诗、金句迭现,比如“岁月不会有永远的寒冬,只要你学会了坚强”“你的每一句话都是春天,你的每一句话都是春天的音符”等。在总结第三部分教学环节时,肖老师更是诗情满满,把学生的句子编织了起来:“是不是这样一想,大家就明白春天不是只有一种绽放,不仅仅是三月的桃红柳绿、四月的草长莺飞,更有许许多多的表现姿态?你看,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是春天,流水奔向大海是春天,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是春天,孩童蹒跚学步是春天,残疾人在舞台上表演是春天,母亲守望归来的孩子是春天,小朋友们认真地读书是春天,一个国家的崛起更使我们置身在春天的背景当中。”学生口中每一个看似无心的句子在肖老师这里都被点化成了美丽的诗句。肖老师说,教学,总是一种滋润。诗意的教学,更是一种丰厚的滋润。
  三、音乐之美
  我说的音乐美绝不是课堂上的背景音乐,而是我觉得肖老师的课堂和美妙的歌曲有很相像的地方。曹文轩说过,美好的文字都是有旋律的。我认为,美好的课堂也是有内在旋律的。肖老师的课总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就像一个歌者从心底自然吟唱出他心爱的曲子,让人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他上课的节奏把握得真是好:以背诗句开始,缓缓的、柔和的调子;然后读诗句、品春天,旋律渐趋欢快;接着赏图画、说春天,时而浅吟低唱,时而热情高亢;继而看文题、找春天,旋律激越,泉水叮咚响;最后写春天、评春天,由宁静而热烈而和缓,渐至尾声,余韵无穷,像清澈明快的小溪终汇入深邃宽广的海洋。观此课,春天的旋律萦绕心中,这是另一重美的享受。
  四、宁静之美
  肖老师的课堂没有闹闹哄哄、花花绿绿的所谓“繁华场面”,他摒弃了非语文的枝枝杈杈,一心奔向语文的核心——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推敲、表达,因此,他的课堂很多时候呈现出一片宁静的美好。他会把不少时间留给学生安静地思考,安静中,思想在流动、在延展,然后才会有真诚的表达、热烈的互动、会意的笑容。这才是真真切切、踏踏实实的课堂,才是真语文。宁静的课堂源自师者宁静的心。
  肖老师的课堂很春天。“春天的美好姿态”,即教育的美好姿态。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自学“亮度/对比度/伽马”命令,掌握调整图片明暗、对比度的方法;掌握“红/绿/蓝”命令,纠正图片偏色;学会使用“色调/饱和度/色纯”命令,改变图片色调、饱和度。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掌握调整菜单里命令的使用。教师适时提点与配色相关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的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设计的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新授概念和物理规律。而如果在物理复习课上简单重复教材中原有的实验,只能帮助学生识记知识,难以实现实验在复习课中应有的作用。因为原有的实验缺乏新意,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原有实验的局限性难以统领复习内容。如何开展复习课中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升对知识的认识?笔者以苏科版教材“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复习课为例,从建构主义的四大
期刊
一、“活”教,需引入源头活水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如果教师对作者的介绍只停留在这一层面,那么学生定会觉得索然无味。像这样一位有着丰富传奇故事的非凡文豪,教师只有借助一个个传奇故事,将源头活水引入课堂,才能让他在学生们的心中“活”起来。比如他在当地方官时,抗洪水、治西湖,他的勇敢和智慧虽已过千年仍为人称赞。再如“乌台诗案”、东坡肉的传说等。这些有趣的传奇
期刊
个人简介  邓昌滨,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教师,兴化市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泰州市学科带头人;曾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曾获得泰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9篇,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微课及命题研究。  凭着对数学的喜爱,我幸运地成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从解题指导到命题研究,从案例实录到经验感悟,从
期刊
【设计理念】  本节写作指导课的训练点为“如何进行细节描写”,设计初衷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叙事的需要,适度运用不同类型的细节描写表情达意。具体分三步走:创设情境,由“单一细节”引出“叠加细节”,把叠加细节分为“同境叠加”和“异时叠加”;打磨课前习作中的细节,适当叠加;现场写作训练,展示点评。  【教学过程】  一、优秀习作展示,聚焦细节  师:同学们好!课前,我们已经远程交流过了。大家以“我读懂了…
期刊
数学直觉是人脑对数学结构关系的“领悟+洞察”,往往产生于经验、观察、归纳、类比和联想,有时以心理学上的“顿悟”形式出现,是认识过程的一种飞跃形式。“经验一观察”是一种感性概括,“归纳一类比”是一种理性概括,“联想”是一种变式概括。这些直觉思维的选择,是通过“做数学”“说数学”和“想数学”实现的,有助于概念的获得、保持与迁移,感知概念的本源性和存在性,实现直觉思维目标和发展几何直观等关键素养。  本
期刊
【教学目标】  1.借助旁批和阅读提示,了解蝉的生命历程。  2.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感知作者“科学”与“诗”结合的语言特点。  3.激发阅读《昆虫记》的兴趣,了解此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感知作者“科学”与“诗”结合的语言特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一人一园一天地,一虫一心一乾坤  课前小演讲:两个学生推荐阅读《昆虫记》中的篇目《荒石园》。  师:对
期刊
【设计理念】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为“学写游记”,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记述游览的过程,却不可泛泛而谈;对景点或场所的特点进行描绘,并且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本节写作指导课的教学思路是:首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内的沈毅烈士纪念馆,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观察、记录游览所见,积累原始素材;接着,组织学生基于观察所得,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要求学生从印象深刻的景物入手,梳理自我
期刊
函数、方程、不等式是第三学段“数与代数”内容的核心,三者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探索三者之间内在联系,体现函数“主干”解决问题,是初中学段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下文以“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为例,阐释在不同模型的知识关联处,借力“问题驱动”,采用自主问、整体学、类比学的路径和方式,在探究中体验、感悟、默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助推学生思维逐步实现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飞跃。  一、学
期刊
2002年,扬州市教育局对市直属初中进行了布局调整,将扬州市第二中学和扬州市第十二中学合并组建“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目前,学校有41个班级、2000多名学生、140多名教师。我们坚持以课改为发展方向,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信条,以问题引领为抓手,研究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师资素养  1.重整师资队伍。  组建新学校之初,我们对原先两所学校的教学人员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