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地理教学成效的实践与体会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既要分工又要合作。一个成功的教学者不仅要具备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经验,还要具备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读图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纠错笔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主导者是老师,主体者是学生。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发展完备的过程,而且不同学科要求不同,特点有别。教学者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也就不同。下面我从学习兴趣、读图能力、多媒体教学和纠错笔记方面谈谈提高地理教学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学、好奇、求新、可塑性强的生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课堂情景,挖掘地理学科的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思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重要而且长期的工作,教师应将其贯穿于整个教育生涯中。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偶然地激发,而没有得到长久地保持。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是昙花一现,内心的热情之火很快熄灭冷却,最终难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所以,作为一个教育者,在课前、课中、课后要会不断发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加以引导和把控,并且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将兴奋点然释放,让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地理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我们生活所处的周边环境,所见所闻之现象,其可能引发出无限的地理问题。这种与生活多维度上的紧密联系,正是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应抓住这个优势,开发这个宝贵资源,抓住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地理学习形成生活化、自主化。譬如,在一次野外登山活动中,清晨时分出发,中午时分到达山顶。此时我们汗流浃背,满脸火热。我借题发挥问起学生:我们学习了大气气温垂直递减率(6°C/KM),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现在我们不仅没有感觉气温下降,反倒更热了,难道是书本的知识错误了吗?学生来了兴趣,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讨论总结出两条理由:其一,现在是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大,导致了地面得到太阳辐射的差异。其二,登山运动消耗体能,产生了热量。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指出,对大气气温垂直递减率的研究,是在相同时间内,同纬度(或同一地点)的不同海拔处比较而言的,是有条件性的。通过一个小小的地理问题,寓教于乐,把知识与生活结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将三维空间的现象,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呈现在二度空间平面上。地图容纳和储存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表达各种自然和社会要素的空间分布和联系,以及时间的发展变化。地图具有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载负和传递功能。读好地图,用好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已成为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掌握地图基本知识和技能,学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看懂看透地图。首先,熟悉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地图三要素,这是读好地图的入门关。图例是各种符号标记,熟悉各种图例的含义,养成读图先看图例的习惯。注意地图注记的标写方法。注意区别普通地图和指向标地图,并能准确判别方向。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换算和三种表达方式。学会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估算面积(常用割补法)。理解比例尺大小与图幅面积和地图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其次,要掌握好经纬网的概念,类型、用途。能够根据经纬网的分布规律,判断经纬度,确定地理坐标。判读不同地点的相对位置,两地间最短路线的确定。第三,熟悉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部位,理解等高线如何表示地面起伏,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原理。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深线及其他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学会“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八字方针在等值线图中的应用。同时,还要了解政区图、交通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其他专门地图的概念和应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在学生掌握这些地图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搞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够看懂看透地图了。
  (二)加强区域地图阅读,了解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地理的学习自然就不能脱离区域地图。通过阅读区域地图,是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地图册、课本插图、幻灯片、多媒体地图等工具,让学生熟悉地图内容,了解区域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构建感性的知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知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区域地图的应用可从两个方面加强读图指导。一方面,利用区域地图进行区域自然地理教学。加强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区域空间概念。并在纬度、海陆位置的基础上奠定学习区域气候的基础。利用区域地图,掌握区域地形地势特征,主要山脉、河流走向及分布,植被土壤等。并利用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规律,分析各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事象成因分析。在夯实学生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反复指导,反复练习,大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区域地图进行区域地理人文教学。依据地形、气候、土壤、河流(水源)等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生产布局。依据资源、交通、人口(劳动力)、科技、国策、环境等工业区位条件,分析工业生产布局。利用区域地图,学习交通、聚落分布,旅游开发,人类重要工程建设,自然灾害以及防灾减灾的措施成就。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把区域地理知识,通过区域地图这个载体,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图析文,以图释文的目的。
  (三)填图、绘图,构建心理地图。教师指导学生适量地填图练习,并通过绘图,描图。不断增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经纬度坐标、山脉、河流、区域轮廓特征等要素进行地理空间定位,构建心理地图。做到心中有图,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地理教学,一块黑板、一张地图、一本地理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伴随着我们走过了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课件以其灵活性,直观性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走进了各类学校的课堂。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以其独特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一,地理教学中,有大量地用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以及其他各种用图,直观展示,而且多种图表切换,大大提高了课堂读图效率。其二,多媒体强大的动态模拟功能,可以把许多的地理运动,如大气运动、水循环、洋流、火山活动,星球及天体系统等进行直观展示。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形象地表达,易于学生的理解。其三,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课堂的教学时间,缓冲了地理教学内容繁多和教学课时紧张的矛盾。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被替代的优越性,我们也要看到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全权代表,没有多媒体的课就不能成为优质课,片面否定了传统教学。于是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课件的制作上,从而忽略了对教材的研究和探讨,顾此失彼。有的教师利用了计算机大容量的优势,在课件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字、图表、声像信息。结果可能使课堂教学出现了条理不清,主线不明,缤纷杂乱的局面。或者有的知识点被过度加深拓宽,超过了学生认知接受的能力,一节课下来,使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有的多媒体课件追求过多的精美图片,高质量的动画音效,原本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结果适得其反,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层面转移到“欣赏”层面,课后学生发现自己并没有很好地掌握知识点,课件反而成了影响学习的干扰源。原先设计好的课件,往往固化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于课堂中学生随时反馈的信息,不能及时灵活地应变,随时调整,只好仍按设计者预先设定的方案进行到底,这样将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的多媒体课件设计过于简单,只有文字和一些图表的再现,没有把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模拟功能发挥出来,在课堂上随着授课者的操作而顺序播放。
  多媒体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一对矛盾。如何提高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的功效。我们就要很好地处理二者的矛盾。多媒体应定位在“辅教和助学”上,它是教师的教学工具,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组织教学,把地理课堂变成了“机灌”课。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主导者,不是计算机的操作员,课件的设计不应定格为“全过程”。不可否认,教师花费几十上百个小时,辛辛苦苦制作的课件,可能会获得效率高,效果好,信息量大的好评。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课件适用于教师开设的这节课,用于汇报课,优质课。而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去准备这样的课件。应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教材的研究探讨上,用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重点,突破难点。所以,教师在准备课件时,必须充分体现课件的实用性原则,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把课件制作成积件(小课件),在授课中即播即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出主题,浅化难点。在多媒体的应用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追求生动、形象、逼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切不可喧宾夺主,成为学习干扰源。在设计上,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多启发引导,避免现成结论的全盘托出。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双边交流。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和肢体语言。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二者之间取长补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做好地理学习的纠错笔记,建立错题库
  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学习纠错笔记,建立错题库,并且很好利用纠错笔记这个宝贵的资源,会收到极为有效的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方法被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和学生所采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教师经常讲到的一些题目,或者自己做过的一些题目,存在解题错误。由于“错误惯性”,在下一次的考试或练习中出现同类型的题目,还是犯了和原先同样的错误。这种现象在学生学习中还较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这也不是什么怪现象,只是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理解不透,知识结构残缺不全,存在知识盲点误区。课堂上听懂了,课后缺乏反思总结,没有及时找出解题错误的病因。敷衍了事,时间一长,又回到了原点,出现了“一错再错”的现象。如果学生的知识盲点误区没有及时解决而被积累下来,可想而知,其结果对学习来说是致命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失误是难免的,如果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那就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可掉以轻心,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及时做好纠错笔记,建立错题库。
  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要养成错题不论大小,有错必纠,随错随纠的好习惯。在做纠错笔记时认真做好错误原题、错误解法、错误纠正三个步骤。笔记内容尽量详细,用色笔点画出错误关键点,引起高度重视,便于后期翻阅。做好错误原因分析十分重要,分清是粗心大意,是理解错误,还是审题出现偏差。在错误原因分析之后,要写出错题感悟,心得体会,错误所涉及到的地理知识、规律、原理,及今后要注意的问题。对已做好的完整纠错笔记,建好的错题库,必须经常翻阅,认真总结,重新认识,反思重组,否则就会失去意义。学生在翻阅纠错笔记过程中,许多知识盲点、漏点将得到及时更正补充,知识体系日趋完善,学习有了质的提高。对于后期仍还还存在,一时难以解决错误问题,属于“疑难杂症”。应给予筛选整理,把纠错笔记由厚变薄,由繁变简,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扫清最后的路障。一本好的纠错笔记就是一份难得的宝贵资源,不同学生,个体差异,特点有别。他们所作的纠错笔记内容不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纠错笔记的互相交流,实现资源互补整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努力探索,大胆实践,敢于创新。相信在教学中一定会花开遍地,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黄雪娜.应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饶水平.地理学习纠错笔记的建立和使用策略[J].地理教学(沪),2009.
其他文献
雨后的万宁后安老街,空气中透着潮湿。在一间简易的铁匠铺里,炉火正红,一位60多岁的老铁匠手抡铁锤,“叮叮当当”地敲打着,让人恍惚穿越到了那个手工技艺盛行的年代。 Wanni
期刊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然而,创新的教学离不开教学的创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内容和培养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同仁商
含煤岩系形成后,出露于地表或埋藏地表浅处的煤层,在大气和水的作用下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风化、氧化,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煤层及附近围岩强度降低,影响掘进工
监督、编制、执行及审议是预算的主要内容,而预算编制作为预算过程的起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对后续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预算编制是一项集专业、主动与
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做了不少公关.据菲驻德使馆网站的报道,菲律宾驻德国大使2013年10月曾邀请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柳井俊二出席亚太使团午餐会,两人就“国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建筑工程行业当中,无论是结构,建筑都离不开钢筋的使用,所以钢筋施工技术是十分重要的.没有钢筋作为支撑,建筑物
随着空中交通需求与空域资源之间矛盾的加剧,空中交通拥塞现象越来越显著,这不仅会影响飞机飞行计划的执行,还会为民航市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首先对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概念
如何按照“两美”浙江建设的要求,继续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为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是转型升级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rn产
设计质量主要包括市场研究质量、设计构思质量与产品规格质量。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根据设计方案选择产品的材质、形状、配件等,依靠设计还可以确立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