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抗震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创新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l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们经济越来越好,近年来,建筑行业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在建筑结构方面也开始日趋复杂化,为了确保房屋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则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成为设计师设计中的难点问题。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一、抗震结构设计理论的基本概念及注意事项
  (一)建筑结构工程中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理论是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来的,是一种防御地震灾害,将地震灾害所产生的破坏降到最低点的一种设计思路和概念。也就是说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灾害来临时能够有效地抵御灾害。当然地震发生时的剧烈程度我们是无法预知的,我们能做的是运用抗震设计理论知识,结合建筑空间结构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分析抗震材料选择等方面入手,提高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
  (二)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注意事项
  1、建筑物建筑场地的选择。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阶段,建筑场地的选择是抗震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关键技术性问题,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深入到建筑场地,对建筑场地的地质情况和水文情况进行勘察,收集记录数据,认真研讨在该建筑场地建筑房屋对抗震设计的影响因素,比如建筑场地处于地震频发地段或者建筑场地的地基为软弱地基等,所以在建筑场地选择时应尽量避开这些地段,如果无法避开,就需要充分地运用建筑抗震设计理论知识,对建筑地基和结构进行强化和优化设计,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固性,进而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根据建筑物地域性分布及结构特征选择不同的建筑材料和抗震设计方案,如果建筑场地处在地震高发区,建筑房屋的抗震防烈度要求高,这就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柔性和延展性进行考虑。
  2、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在建筑结构体系选择时要对建筑结构的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构件都要进行抗震能力的分析及试验,避免因某个微小的房屋构件未达到抗震设计要求,一旦地震发生,会因一个微小的建筑构件影响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因此在建筑结构体系选择时,首要工作是对建筑结构中的各个构件承重能力、构件均匀沉重分布情况及构件的抗震能量传输进行分析和计算。
  3、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建筑平面布置问题,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除了抗震设计达到有关要求外,还需要注意建筑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做到既能满足抗震要求又能满足城镇建设规划要求。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策略
  (一)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
  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同传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针对建筑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场地地质情况,建筑结构情况和抗震材料采集数据,并分析计算后所产生的更具科学性的抗震设计新思路,新方案。这样综合性考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式,使得设计作品更加地贴合抗震功能性的要求,对确保建筑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物体的破坏程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而言,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时都会有一个终极目标,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会对以往建筑物体在地震灾害破坏之后的破坏程度大小进行定性定量分类,然后建立完善的地震灾害数据库,根据数据库的信息数据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
  (二)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依据工程的需要,掌握工程地质的相关资料和地震的活动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适宜选择相对开阔平坦、均匀密实的中硬土或者是坚硬土等有利的地段;避开一些液化土、软弱土、边坡边缘和河岸,平面分布上的状态、成因、岩性等明显存在不均匀情况的土层等等不利的地段;同一个结构单元不适合设在性质完全不同的地基土上,也不适合部分采用桩基,部分采用天然的地基,当地基有液化土、软弱粘性土、严重不均匀的土层或者是新近的土层时,应该加强基础的刚度和整体性。
  (三)布置合理的平立面
  建筑物的结构布置和建筑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物的动力性能。如果建筑结构的布置基本符合了抗震的原则,建筑布局做到合理简单,就能确保房屋具备优良的抗震性能。另外,建筑物的平立面应该布置的对称、规则,在刚度和质量方面的变化要均匀,避免楼层错层的现象。对于体形相对比较复杂的建筑物应该设置合理的变形缝,在对其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进行内力调整和水平地震力作用的计算,并且应该对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加强有效的抗震构造的相关措施,同时对建筑物的高宽比和高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四)结构的选型和布置
  对结构进行选型因该依据建筑的设防烈度、场基、房屋高度、材料、基础、场地、建筑的重要性和施工等方面的因素,经过经济和技术的条件来进行比较和综合确定。如果仅从抗震的角度来考虑,一种相对较好的结构形式应该具备以下的性能:①较大的延性系数;②强度/重力的比值较大;③较好的匀质性;④正交各向同性;⑤连续性、整体性的构件连接,并且能够发挥材料全部的强度。在进行结构布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平面布置应该尽量做到对称,这样能够是构件各个部位的力分配相对均匀;②竖向布置应该尽量做到均匀,使其强度与竖向的刚度变化相对均匀,避免薄弱层的出现,并且尽量降低房屋的重心。
  (五)设置多道抗震的防线
  设置多道抗震的防线就是人为地对某些竖向的抗侧力结构进行加强,提高其可靠度;并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相对薄弱的环节,促使其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退出工作。将地震动作的周期和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区分开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筑物的共振现象,也就相应地减轻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一般情况下,设置抗震防线要遵循以下的原则:①对少负担或者是不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的填充墙或者是支撑进行优先选择,或者选择轴压相对较小的实墙筒体、抗震墙等构件来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的构件。②建筑物利用双重抗侧力的体系,建筑物中使用赘余杆件。当建筑物遭受强烈地震时,一方面,采用结构中使用的赘余杆件的变形和屈服来对输入的地震能量进行消耗;另一方面,利用赘余杆件的推出共醉来实现结构的周期变化,避免地震时间长、持续作用而引起的共振效应。
  (六)刚度、延性和承载力的匹配
  一般情况下,想要提高建筑结构的抗侧刚度,都需要提高工程的造价并且降低建筑结构的延性。要想使得建筑物具备很强的抗倒塌的能力,最好的办法是使得建筑结构中的所有构件都具备相当高的延性,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有选择地对结构中的关键杆件和重要构件的延性进行提高是切实可行的办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经济。所以,在对房屋建筑的结构体系进行确定时,应该找到一种使得结构的刚度、延性和承载力相匹配的办法。
  三、结束语
  基于我国地震灾害频发不断,为了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结合工程实践,积极地探索总结经验和技术,全面提高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质量,这是当今建筑领域需要面对和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需要大家的不断努力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明霞.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材世界,2010,03:58-61.
  [2]汪勇.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概念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3-4.
其他文献
事业单位虽然是我国社会管理的主要载体之一,承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能,对政府经济、国民经济以及国计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代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如此大的改变的情况下,
完善我国农村代课教师退出机制对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农村教育的发展至美重要,本文通过对农村代课教师退出体制的研究,提出了清退农村代课教师的稳妥途径,以更好的促进农村
高中化学和生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将化学学习和生活相互结合,不但可以解释生活当中种种现象以及困扰,而且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升自身化学素养
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重点在基层,特别是县级党组织担负责任更大.县级处在承上启下的
目的 分析阿戈美拉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抑郁症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使用阿戈
集团化是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而企业在进入集团化以后,母公司如何确保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成为了企业集团化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深度阅读(deep reading)是一种积极思考和仔细阅读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阅读者对文本的全面理解和欣赏,也可以被称为慢速阅读。它是基于知识图谱和集成知识源,向读者提供的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截止到2010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