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乐园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66-01
  小学自然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在自然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模式,旨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在小学自然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已被众多专家肯定,广大教师也积极地投入到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中。以下是我在采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时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探究
  学生的探究活动首先由疑问开始,探究活动前,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使学生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或者不能利用习惯方法去探明,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连系,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学生有条件、有可能去探索。如教学《雾和云》一课,教师打开保温瓶盖,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白气”“白气是水蒸气吗?”有的学生说是,有的学生说不是。教师顺势引入:“白气”到底是不是水蒸气呢?大家想自己通过探究弄明白吗?于是很自然地引入到自主探究活动中去。
  探究前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一定的事物,学生对新事物会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时,教师出示电磁铁,并演示它的性质。当学生看到铁钉被电磁铁吸起来,又在教师的命令声中掉下来时,学生完全被吸引住了。教师谈话: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等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顺势引入探究活动。
  另外,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声情并茂的情景,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探究活动。如教学《火山》一课时,在探究火山的成因前,我先放了一段火山喷发情景的录像,学生完全被火山喷发的壮观情景吸引住了,他们对火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提出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兴趣始终保持在关注的问题上。
  二、气氛融洽,让学生敢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谨慎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能带来疲劳,任何压服、抑制、独断,都将窒息学生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建立多边活动,形成和谐、愉悦的互助合作的人际关系和教学环境。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可以走下座位,可以自由组合探究小组,甚至可以大声争辩。学生在交流研讨时,允许用自己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在这样宽松民主的气氛里,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改变自己的角色,由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带着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成为学生的探究伙伴,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同探究。这样融洽的氛围,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则极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给学生造成打击,学生也会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绝对不能高高在上,还要积极采用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不断强化。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很多教师也可能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不必为此感到尴尬,而应该诚恳地告诉学生“你提出的问题很好,老师也不知道怎么解答,让我们一块儿来研究这个问题吧!”师生共同研究,教师引导被好奇心激发的学生,不让他们盲目地探索,师生共享探究成功的快乐。
  三、时空开阔,让学生尽情探究
  卡罗把学生的学习程度用实际花费时间和所需时间的比来表示,指出了效率与时间的内在关系,说明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越长他们的学习程度就越深。因此,教师要保证探究活动的完整性,注重让学生自主支配探究的时间,自主完成学习过程。根据探究内容的难易,一节课中可以拿出20分钟甚至30分钟,让学生自由支配,教师不能打断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尽量压缩自己的活动时间,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充分地探究,使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探究活动的“导演”。如果课堂上不能完成探究任务,学生没有自己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教师不能因为时间关系代替学生总结。可以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打破课堂40分钟的限制,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完整性。
  另外,教师要留给学生灵活探究的空间,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探究小组,可以离开座位相互学习,甚至允许学生跑到教室外面去探究。例如教学《磁铁游戏》一课,认识了磁铁的性质后,让学生研究周围的物体那些是铁的,好多学生就跑到了教室外面去,使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经历探究的过程。对于课堂上不好解决的课题,完全可以走出课堂,去大自然中探究。如《怎样测量太阳高度》、《放大镜》、《空气的污染和保护》等课题,把学生带到课堂外,让他们投入到大自然中,经历探究的乐趣。
  四、材料充足,保障探究成功
  丰富的材料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保障。有结构的丰富的探究材料,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从不同角度设计多种探究方案提供了必要条件,材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仪器设备、录像资料等学生不易获取的材料,或者为学生准备所需信息以及信息的来源。教师为学生准备材料应该为学生留出选择的余地,可采用“自助餐”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地使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另外,教师要注重学生参与探究材料的准备,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既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为探究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感性基础。如教学《保护大自然》一课,课前让学生调查当地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通过调查,学生获得了大量资料,为课堂教学探究如何保护大自然打下了基础。有些材料,学校实验室没有,如各种植物的叶子、种子,蚂蚁等小动物以及一些细小的材料,教师应该让学生课下采集、捕捉。这样既充实了实验材料的不足,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课堂中的自主探究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自然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模式,从创设探究情境入手,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准备充足的材料,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深入发展。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保护学生对大自然天生的好奇心,努力实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乐园,最终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54-02  在新课改的浪潮里,有时自己就迷失了应该如何教学,就别提是教学质量了。可是在漫长的教学中已经被新课改的理念所感化,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滑,不知如何解决?在有关资料中了解到,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差取决于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因为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产品”。何为学生质量?“质
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国际化能否取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56-0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57-02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知识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会学生学习比学会什么都重要,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
利用纳米SiO2(nano SiO2)早期可促进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水化速率、提升其力学性能、改善其界面过渡区(ITZ)性能及优化其孔隙结构等特点,借助XRD、SEM、EDS、显微硬度(MH)及
把asinx+bcosx转化为姨a2+b2 sin(x+兹)的形式,它具有三个“一”的特征,一是“一个角”,二是“未知量为一个且次数为1”,三是“一个函数名”,此时我们把它称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形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决策与社会的矛盾赵晋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在中共努力推动下,第二次国共合作终于实现。这是实行全面抗战的关键性一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共始终坚持了独
随着员工离职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理论界和企业界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其中一类研究直接探讨了组织承诺和离职意愿的关系,另一类则从心理授权的角度出发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进而导致进出口企业对银行的贸易融资需求越来越大,为商业银行拓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人类传播的每一时刻,其实都是历史和现实接续转换的时刻。细细想来,其实历史和现实的界限,的确并非那么截然分明,这种转换在人类传播发展历程中每每如是。年复一年,随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