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批注,这样教更有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批注既是一种阅读,也是一种表达,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接触的重要契机。教师要从批注活动的思维本质入手,分别从分层体验、借助图片、点拨指导三个不同维度,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批注,帮助学生积极构建批注阅读的基本模式,为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
  [关键词]深度批注;分层体验;借助图片;点拨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1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批注式阅读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认知经验和思维方式,破解文本语言符号的一种深度学习策略。强化对学生文本批注方法的指导、批注形式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作者的语言和情感,实现与文本之间高效而深入的对话。
  一、循序渐进,在分层体验中落实批注
  1.榜样引领,在批注中关注语言
  阅读是批注的保障和基础,没有阅读,批注则形同虚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和通透把握的基础上展开批注,从整体性感悟与细节性品读的角度,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用简练的文字写下来。由于個体性差异,很多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批注这种形式时,往往会无从下手。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示范,将值得批注的价值点圈画出来,既明确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同时也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方向。
  如统编教材《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描写了五位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教师聚焦于这个极容易被学生忽视的“砸”字,并做出示范,引导学生突破惯有的动作层面,向着人物的情感层面去批注。此时,学生心领神会,他们纷纷意识到这个简单的“砸”字不仅是一种战斗的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展现了五位壮士掩护连队和群众转移的决心,同时也呈现出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批注引领体现在:首先,明确了批注的关注点,聚焦于学生非常容易忽视的动作上;其次,通过示范呈现,让学生豁然开朗,将对文本语言关注的维度延伸到了情感层面。
  2.层级设置,在批注中体悟意蕴
  批注不仅是一种语言运用过程,更是对文本逐步深入体悟的过程,在自主性感知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收获审美的乐趣。为了帮助学生展开自主性批注,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批注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文本的内在世界中。
  如统编教材中老舍先生的《猫》一文,教师针对相应的语段设置了富有层次感的批注单。第一,“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猫的性格古怪呢?结合关键字词,批注自己的感受。第二,“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猫“老实贪玩”“胆大勇猛”,这不是一种矛盾吗?对此,你有什么感受?请在课文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第三,“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学习老师的问题提示,然后自主设置问题,并结合自己的问题进行批注。
  批注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性支架,同时也引领着学生通过阶梯式的逻辑认知路径,向着文本的深处迈进。学生在阅读中、在批注中逐步深入,情感也被一步步激发出来,形成了批读融合、批悟相通的学习境界,促进了专心阅读和深度思考意识的形成。
  二、转换形式,在历练思维中落实批注
  1.图片呈现,梳理文本内在联系
  小学生尚处于直观性认知阶段,教师要充分关注文本中感性语言与鲜活图片之间的联系,借助图片资源,对文本的内蕴进行感知与梳理,将文本之间的联系借助图片的方式呈现出来,以避免学生因为思考肤浅而导致批注缺乏真材实料。
  以统编教材《蟋蟀的住宅》一文为例,在初读文本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圈画出课文中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关键词语,然后鼓励学生依托文本语言的描述,尝试以简笔画的方式进行绘制,再联系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在自己所绘制的图片旁边,对蟋蟀的住宅进行自主性评价。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对文本的批注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基于自己的阅读理解,以绘制图画的形式展现对蟋蟀住宅的了解,这是以另一种方式展现自己的批注;第二,学生对蟋蟀的住宅进行补充与评价,这种评价是以赏析和体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结合自己所绘制的图片,用语言进行描述,最终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2.图式串联,统筹把握文本内涵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原始的认知经验进行解读,这其实涉及运用“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语”“圈画标点符号”等诸多方式进行文本深度阅读的层面。因为在课堂中,学生容易出现批注只盯着一些重点或者细节的现象,缺乏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性把握以及统筹性关注。这就需要教师设置与文本内容、结构相匹配的图式,引领学生展开具有创意的批注。
  如在统编教材《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教学中,教师以课文构思的时间顺序为轴线,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梳理并批注飞天梦的发展历程。如针对古代神话传说,批注古人关于飞天的美好愿望;针对明代利用飞箭上天的内容,批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探索精神;针对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人造卫星,批注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自豪之情;针对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批注这对于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梳理和批注之后,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文本中的信息,紧扣“千年飞天梦想是如何实现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深入感受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发学生的骄傲与自豪之情。整个过程,学生在图片与文字的融合过程中,不仅关注了文本表达的细节,同时也具备了着眼于整体的能力,将批注伸向了文本的核心,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三、点拨引领,在动态生成中落实批注
  1.相机追索,用批注调整学习思路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往往要经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受思维和表达素养的限制,学生在批注感受和体会时,往往并不能有效地理清问题与感受之间的联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批注情况进行及时的点拨与引导,以便更好地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如统编教材《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先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中鸟儿与恐龙的图片,相机进行填空练习,感受两者之间的差异;随后,教师伴随着学生初步的认知感受顺势追问:“鸟儿与恐龙之间的差异也太大了吧。恐龙怎么可能会演化成为小鸟呢?简直不敢相信!你觉得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再次回归文本。此时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就不再是初次阅读时只关注文本信息的层面,而是深入到文本的细节中,对各类信息进行了综合性考量。比如,有的学生了解到英国学者赫胥黎发现了鸟儿与恐龙在骨骼结构上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还有的学生发现我国辽西地区保存着有羽毛的恐龙化石……由此都可以批注“鸟儿起源于恐龙”。这样的训练更好地推动了学生言语实践素养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动态生成的感受和体会进行相机追问,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进行相应的反思和提炼,甚至是调整,就能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逐步向着思维深处推进。
  2.逐步推进,用批注蓄积学习成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但作为点拨者和引领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完全不同的维度进行文本解读,在批注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交流和分享,在相互融通中,形成富有价值的认知成果。
  还以《飞向蓝天的恐龙》這篇课文为例,对于“数千万年后……以植物为食”这一段,学生在初次阅读之后,就会发现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找找这段话在结构设置上的特点,有的学生在圈画中发现,语段呈现出典型的总分关系;有的学生标注了关键性词语“形态各异”和“特点鲜明”。在学生朗读感知恐龙的不同特点之后,教师则鼓励学生再次向着语段“分写”的语句出发,学生的关注点分散开来,有的关注了形态和恐龙的行走,有的针对体型和体重进行批注,还有的钟情于性情和食性……批注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同桌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相互动交流、记录并补充;随后,引导学生重新回顾文本,借鉴其他学生的批注,尝试与自己的批注进行融合,从而在二度阅读中获得全新的发现。此时,有不少学生发现,不同的恐龙其形态和行走的姿势是完全不同的,然后通过绘画或者罗列表格的方式进行揭示与再现,这使得学生对文本中所描写的恐龙有了更加深入而立体化的感知。
  完成上述的几个层次的批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重新朗读这个语段,再次强化、体悟恐龙形态各异的特点。整个过程,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调整,在积极阅读中开阔视野,认知也更加深刻了。
  3.对比辨析,用批注铸造合作模式
  教师对学生批注的指导,不能仅仅指向于如何批注的层面,同时还需要对批注之后的反馈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更新、调整、对比、辨析中,形成伙伴互助的学习模式。
  以统编教材《鲁宾逊漂流记》(节选)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划分为四个小组:第一小组,关注文本的语言,通过圈点、勾画,赏析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第二小组,专注于文本对人物特点的刻画,通过摘抄典型佳句的方式,对文本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展开批注;第三小组,关注文本对环境渲染的描写,在课文旁边以“泡泡图”的方式赏析作者这样表达的好处;第四小组,对整个故事的情节进行梳理,整理出形式多样的逻辑关联图,撰写梗概。
  整个批注的过程,学生相互对比、辨析,彼此交流、分享,其思维明显提升,对文本的感知与思考也逐步走向了深入。
  批注是一种高效而深入的阅读方式,学生需要充分感悟才能实现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将批注落到实处,就能真正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长。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新媒体时代,尽管普利策新闻奖依然保持着较高的行业水准,但还是在自身的创新与发展问题上出现危机.在西方新闻界,“揭丑”传统由来已久,制造舆情震荡的同时,也将普利策新闻奖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多地被融合进当前的教育理念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学科核心素养是以深度学习为目的的,而项目式学习作为强化深度学习效果的一种形式,通过围绕知识重点,深入解剖学习内容和与人的良性互动,最终能够达到对知识架构的深度掌握和理解。通过深入探究项目式学习模式有效融入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能够全面促进中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项目式
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为学生理解、掌握、运用习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学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具体方法。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守正目标、聚焦关键和加强整合等途径,对教材的各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知识体系,并进行具体的读写实践,掌握习作方法技能。这样教学,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由认识到实践的转化,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数学魔术指运用数学原理设计的魔术,既蕴含数学的思维,又体现魔术的乐趣。基于数学魔术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于数学课堂的数学魔术必须基于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确保学生的学习权利,这样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统编教材增设习作单元,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读写融合,是提高习作单元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师可通过教材解读,提取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明晰读写融合的方向;同时,厘清各板块的教学价值,找准读写融合训练点,有效设计实施路径,使课堂教学指向表达,提高习作单元教学的实效性。
[摘 要]基于STEM理念下的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策略研究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融合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感知的机会,使学生在学科融合实践中形成综合能力。美术与语文融合、美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美术与劳动技术融合、美术与科学融合,都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和实践指导,以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關键词]美术学科;STEM理念;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
随着新闻逻辑与技术逻辑之间博弈的加深,深度伪造作为一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新兴内容生产工具,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及新闻理念产生着深远影响.研究认为,深度伪造内容产品
[摘 要]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符合学生学科认知成长诉求。教师在校本课程、自然资源、生活案例、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整合优化处理,能够对学科教学内容形成重要支持。美术学科教学需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围绕学生学习兴趣展开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中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感知生活。  [关键词]美术教学;生活化;内容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写作是训练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直接途径,也是学生英语基础和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写作训练,改变传统的写作训练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英语写作形式,选用学生普遍喜欢的主题,帮助学生解决英语表达中的困难,让学生体验到英语表达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掌握英语写作技能,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训练;设计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
[摘 要]阅读古诗词,是一场寻美之旅,诗词中的浓郁氛围、和谐音律、丰富内涵,蕴藏着各种形态的美学资源。教师要借助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体悟古诗词的氛围美、音韵美、内蕴美,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储备,使学生在深入感知的过程中获得言语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寻美之旅;氛围美;音韵美;内蕴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