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thesis在英汉语言中的对比分析

来源 :山西青年·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al_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Antithesis作为英语修辞中的一种辞格, 虽然与汉语修辞格“对照”、“对比”、“对偶”、或“平行对照”相似,但不可以等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Antithesis的具体应用也大有不同。本文通过论述Antithesis在英汉语言中应用的差别,详细阐述了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英汉互译产生影响。
  关键词:Antithesis;英语修辞;英汉对比分析;对偶;对比
  Antithesis作为英语修辞中的一种辞格,在汉语中的对应翻译却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认为是“对照”或“对比”,有的也称之为“对偶”,还有的把其称之为“平行对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汉译名都以汉语的对偶作参照物,甚至直接译为对偶,这里,我们就把Antithesis在汉语中的应用看作为对偶进行分析。虽然Antithesis 与汉语修辞格“对照”、“对比”、“对偶”亦或是“平行对照”的确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特别是结构上的相似,但他们不可以等同。因此,Antithesis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具体应用就会有所不同,本文从Antithesis在英汉语言中应用的差别,怎么样产生这种差别以及如何弥补这种差别加以分析。
  一、Antithesis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别
  (一)语义关系和韵律感
  从Antithesis的词形(anti+thesis)来看,就暗示了这种辞格体现的是反义或反衬的语义联系。它是用并列或对称的结构来表现两种相反的意思,以达到强调和对比的效果。这里,我们明确了Antithesis的两大特点,结构上的平行并列和意义上的相反相对。比如文中“我们居住的房屋越来越宽敞,The houses we live become more and more bigger, 家庭却越来越小型化;The families we own become more and more smaller”就属于 Antithesis的应用。恰当地使用该辞格,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而汉语中的“对偶”是指将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进行相称排列的修辞格。从意义上讲,对偶又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Antithesis作为对偶的常见表达方式,又与对偶不完全相同。这一点不只表现在意义上,还表现在韵律感上,很多时候Antithesis就会失去韵律感。
  因此,从语义关系看,对偶比Antithesis范围要宽得多。Antithesis只是 the opposite of balance, 它只能说是与对偶中的“反对”相似而已。其次,虽然Antithesis与对偶在韵律感上都致力于给人以音韵和谐,节奏铿锵,以及给人以听觉上的音乐美,但是,在具体的表现上,Antithesis 又逊色于对偶,没有很好的表达韵律感。
  (二)语言单位的构成
  构成 Antithesis 与对偶的语言单位,均可以是单词、短语、分句或句子。但是,他们之间还存在着细微的差别。首先,构成 Antithesis 的语言单位只要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反或相衬即可,对单词是否对等没有明确的规定。而汉语中的对偶,则要求无论长短,都应该“字数相等”。另外,对偶中相对的两个语言单位一般很少重复用字,对于在律诗当中,对偶规定可以在句内重复,而上下旬的字要避免重复;而对于文章当中的对偶,虽然可以重复,但是并不多见,一般重复的词也多是虚词,而 Antithesis 在这方面的要求则远不如对偶严格。英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作者通过重复用词这种现象来构成Antithesis.
  二、Antithesis在英汉语言中产生差别的原因分析
  (一)英汉语言各属于两大不同的语系
  按照王力先生所说,西方的语法具有语言结构的模式性,其特点是以形统神,通常遵循SVO或SVC等结构。这样在结构上就失去了工整,丢了形式美,另外,英语是通过对词语的变形来完成的,所以,在韵律上就会逊色于对偶。而汉语语法是人为的,造句相当灵活,注重功能,注重内容,注重意合,以神统形,语意递增或递减,以完成结构上或语意上的对偶。通常,汉语中对偶的语意就会明显丰富于英语中的Antithesis. 汉语“对”字既可以是“相对”,也可以是“相合”。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系差异,Antithesis在英汉语言当中的表现自然会出现差别。
  (二)汉语中缺少动词的词性变化
  首先,汉语中没有动词的词性变化,这就在很多程度上可以增加韵律感。而且,汉语中少连接词,所以,结构上也会更加工整,读上去更加铿锵有力。比起英语,汉语词汇丰富,作者可以通过押韵,以及运用词汇重复这种手段,使句子韵律感增强。一般,Antithesis在汉语中对偶的表现是通过镶嵌在句子当中的意义相反的词语来造就其结构美的,而对于英语则很少。
  其次,汉语中的对偶修辞,有许多是像英语中的Antithesis一样,有着将词类相同,相反或相对的词语严格地按平行结构铺排的句子,此时,其意思并不一定完全对等,但是由于汉语的对偶更注重异议和结构上的对比,即使词语表意不能完全相反相对,深层含义一定能弥补这一缺陷,这时,就可能使用其隐含意或通假意。与Antithesis相比,它的韵律感和含蓄美就显而易见,通常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最后,由于汉语中缺少动词的变化,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只将大意翻译出来,或者,也会出现增添词的现象,来弥补动词无变化的缺陷。
  三、如何弥补Antithesis在英汉语言中产生的差别
  (一)通过字符、字数增减
  我们通过比较Antithesis在英汉语言中的应用可以发现,有时候,Antithesis在英汉语言的具体应用当中,字数可能并不相等,甚至偶尔会出现差别。这也就是弥补Antithesis在英汉语言中产生差别的方法之一。 因为有时候,我们不能同时保证格式与语意内容的完全统一与对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了保证语意的大致相同,就会在字符上产生差别来弥补这种不足。英语中Antithesis在翻译为汉语时,很有可能会省略。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字数大多会稍有差别。就如文中,“却愈加频繁地陷入对常识的茫然中; Increasingly stuck in the vagueness of common sense, 却越来越缺乏对于外界事物的准确把握和判断;Increasingly lack of accurate judgement of outside things,”就属于通过字数删减来达到翻译效果的,这两句中,都省略了“却”字的翻译,而且为了到达Antithesis,都使用 Increasingly作为开头,并且在词性上也有相应的对照。   (二)通过特殊结构和句式
  由于英语中常常会出现动词的词性变化而使其在结构上不太工整,或者在韵律上不太优美。但是通过定语从句,和词语的省略大致可以达到内容与格式的统一。除此之外,英语与汉语可能很难达到一字一句的完全对应,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则可以采取特殊的结构和句式来弥补,比如说句式better…than, no other than…, 定语从句,主语从句等等。比如文中对于“我们拥有的是数量,What we have is quantity, 缺乏的是质量。What we lack of is quality,”一句的翻译,就使用了主语从句来达到翻译效果的。同样,在汉语中,我们可以通过省略连接词,从而只从结构或意义上达到对偶。
  (三)通过不对应的对句
  另外,通过Antithesis与对偶在句子运用当中,结构类型的不同,我们可以采取一句对一句,三句成对,或者是一句对三句,Antithesis群这样的策略,来弥补Antithesis在英汉语言中产生的差别。
  四、结语
  本文从Antithesis在英汉语言中应用的不同,怎么样产生这种不同以及如何应对加以分析说明,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同时,我们我们也得出了英语辞格Antithesis与汉语辞格对偶的几点不同:从语义上看,对偶的范围比Antithesis宽;从构成单位看,对偶要求比Antithesis严格;从结构类型看,两者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进而对如何产生这种差异进行了探究,由于英汉语言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以及汉语缺少动词的形式变化,使得Antithesis在英汉语言中表现不同,给英汉互译带来了困难。进而针对这种差异提出了几点解决办法,比如说通过字符、字数的不对等,通过特殊结构和句式,或者是不对应的对句等等,来弥补差异,完成英汉互译。
  参考文献:
  [1] Hartwell,P.et a1.Open to Languag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 982.
  [2]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
  [3]戴镏龄:《中西文学中的对语修辞方法》,《外国语》1992年6月。
  [4]李国南:《试论英语辞格Antithesis》,《外国语》1991年2月。
  [5] 孟昭泉:《对偶分类商兑》,《修辞学习》1993年3月。
  [6] 王力: 《汉语诗律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
  作者简介:
  冯雪梅(1990.10. 27~) 女,汉族,山西偏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专业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所谓现象教育学是指关注普通日常生活经验,具有规范性倾向,着重具体经验的反思的一门教育学分支学科。本文就中学英语学科特点,着重探讨了现象教育学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这对于探索英语教与学的本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学英语;现象教育学;教学模式;学习模式  时下,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及专家的重视。长期以来,教育受到自然实在论的理论范式的深刻
期刊
在我国,高考对于每个高中生来说都是决定命运的一次考试,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种,在我国高考的科目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作为一个语言的工具,它的学科特点就是知识点繁杂、单词量大、语法和时态很多。而英语语法作为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高中的各类考试以及高考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分值比例。对此,本文通过介绍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提出一些可供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增强德育意识,把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品德教育;渗透  众所周知,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
期刊
摘 要: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迫于中国近代化要求的趋势,在教育领域,中国开始了私塾改良。私塾改良的效果虽然微乎其微,但其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本文试从其“促进教育近代化”方面来谈其影响。  关键词:教育近代化;私塾;改良;影响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较晚,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国人才认识到,国家振兴在于人才,最终在于教育。清朝统治者在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决定进行教育改革。当时的中国国情决定了对私塾只能改良
期刊
随着激光技术在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世界各主要国家均将激光技术作为战略高技术发展列入国家计划。激光束质量作为评价激光性能的重要指标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激光束质量测量的一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描述了聚焦光束方法测量激光束质量的测量原理和实现方案,针对聚焦光束法的不足,给出了用图像预处理和稳健拟合曲线等方法来提高激光束质量测量精度。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构建测量光学系统,通过光学系统产生激光的模拟束腰,利用ISO给出的计算公式得到激光束质量,再利用透镜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注点和着力点,为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努力和艰苦的探索,也总结了不少的教学经验,但对小学生而言,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仍是个“难”字。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抄袭、拼凑、胡编乱造等形式成了学生完成作文的途径,因此,学生的作文水平较低,语文成绩上不去。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下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一提起作文,大
期刊
摘 要:古典诗歌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其中承载着太多我们未知的秘密。对于如今从小学习白话文的学生来说,要想将古典诗歌中作者的意图弄明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理和情感是非常困难的。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从诗歌审美意境的创设、审美教学的引导、审美内容的联想和审美题材的适当改写出发来探讨改进这个教学环节的措施。希望能为后人的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审美  一、引言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诗歌的
期刊
摘 要: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引起英语教学的巨大改革,最为明显的变化是教材打破了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一纲多本”的原则下, 2004年通过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有7套,各地区在考虑自己教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教材。  本文以两套教材(人教版和外研社版)的必修1为样本对比两套教材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材结
期刊
摘 要:切入点指的是教师在上一节新课时采用何种方式来对开始自己的课程,一套科学的切入方法对学生来说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投入到语文课文的学习当中,让他们取得更高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切入点;选择  如何上好一堂课是很多教师一直以来研究的问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此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开始阶段选取一个新颖的东西作为切入点,肯定能将学生吸引到你的课堂当中,这样教师自然能够上好这堂课。  一、
期刊
一、“数列与差分”专题设置的意义  “数列与差分”这章内容本是大学内容,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将这节内容比较浅显的部分划分为了高中选修内容。这一章节的选择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时代性、应用性、先进性思想融入到数学学习的理念之中。数学是研究数字关系与图形关系,或者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的学科,研究数学的意义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其他科学,也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将生产生活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