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豪情 抢抓新机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tv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之下,网上教学自年初一直持续到今天,参与人数之多、受众面之广可谓史无前例。如何理解网上教学,如何开展网上教学,网上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这些都是在实践层面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宜昌市西陵区在对疫情科学研判的基础上,立足长远,立足区域教育现代化,把此次网上教学视为教学变革的绝佳契机,边实践边研究,以理性、专业的态度应对舆情压力和技术难题,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网上教学探索》一书便是这一实践的结晶。
  《网上教学探索》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网上教学辨”,主要从理论上回答“什么是网上教学”“为什么要开展网上教学”;第二部分为“网上教学行”,全面、立体地呈现了宜昌市西陵区组织网上教学的具体方案、操作方法及心路历程;第三部分为“网上教学例”,收录了实施国家课程网上教学的24个精彩课例。笔者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辩证看待网上教学中的问题,有自己的专业判断和专业定力
  网上教学实施之初,面对这一新鲜事物,许多社会人士(包括家长)提出质疑,比如“孩子们的视力怎么办?”“怎么保证每个孩子都不掉队?”“网上教学就是教育部门自作多情,让学生玩一学期又能怎样?”等等。在当时众志成城抗疫的氛围下,人们质疑或反对的声音让网上教学举步维艰、难以为继。此时,如何看待网上教学及伴生的问题,显得极为重要。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操作路径——是回避问题、轻描淡写地推进网上教学,还是本着专业的态度,脚踏实地地摸索?西陵教育人用实际行动选择了后者。
  区教育局党组成员、正科级督学冯发柱在《网上教学,能行》一文中写道:“网上教学,如何保护师生视力,如何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如何照顾少数硬件条件不足的学生等,这是未来实施网上教学需要研究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不应成为实施网上教学的障碍。就说视力保护,现代人天天看电脑、玩手机,这难道就不怕影响视力?又说全体学生发展,促进每个学生发展是我们的初心,但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差异的。齐步走,同质化,线下教学都做不到,为什么非要网上教学做到呢?有问题不可怕,怕的是让这些明明可以解决的问题,成为我们停滞不前的借口。”
  敢于发出这样的声音是需要勇气和担当的,尤其是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它彰显了西陵教育人的专业自信和敢作敢当的性格。“相信专业就是相信科学”“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这一点上宜昌市西陵区做到了。
  化被动为主动,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
  自2001年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转变学习方式的探索从未间断过。为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地花费巨大的财力培训教师,自上而下地推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开展学业质量评价改革实验,其态度不可谓不坚决,其措施不可谓不得力。但从整体观察,各种努力收效甚微,教室依然是“春风不度”之地,讲风大盛,互动贫乏,“独角戏”“填鸭式”的教学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突如其来的网上教学如同一场战争,打破了教师们惯常的思维模式,也改变了他们的教学习惯,逼着他们非放下以往的经验不可,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要求。
  在这次网上教学中,许多教师叫苦连天:“学生一边听网课一边玩游戏该怎么办”“准备了两天的直播课,到头来还是有七八个学生没进来”“作业写得一团糟,眼睛就要看瞎了,真是鞭长莫及”……网上教学的这些现象让广大教师看到了三个“冷酷”的事实:第一,无论教者采用什么手段,只要学生是被动学习,网上教学就百分之百无效;第二,靠纪律约束,“威逼利诱”推进现场学习的方式对于网上教学基本无效;第三,学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让学生真正地学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同时,教师也深切地体会到:第一,必须心中有“人”,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否则教学活动无法开展。课堂上应多创设一点可以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不是任其成为旁观者。激发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学生以自由,鼓励参与。第二,必须在教材钻研上下功夫。一节网课一般是20分钟左右,在这样十分有限的时间里教什么、学什么,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它决定着网课的质量。第三,必须在备课上多花心思。由于师生隔着屏幕,所以教师只能依靠课堂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而预设越充分,课程才会越精彩。
  教师的这些认识其实都是教学常识。之前,无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如何苦口婆心地反复宣讲、要求都行之无效,但这次网上教学就像入侵教师大脑的“病毒”,修改了神经回路的连接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思维与行为方式,这比任何一场外部力量主导的教学改革都来得更彻底、更有力量。
  本次网上教学最大的受众群体是学生,对他们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可以说,这次网上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逼着学、被牵着走的学习方式。与之前相比,学生享有充分的自决权。他们可以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调整时间和节奏,在没有纪律约束的情况下,他们还要学会自我监控、主动反思和自我纠错。
  有位中学生在文中这样写道:“以前晚自习疲惫时,只能在课桌上趴着休息一会儿,现在我可以走出房门,去院子里数数星星。辽阔无垠的夜空,让我的想象自由驰骋,为接下来的学习补充能量。累到想要放弃的时候,看着我的亲人们,我的心里就会再度燃起动力。”可见,学生不仅仅是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懂得过一种自我规划、富有意义的人生。在笔者看来,这是网上教学最大的意义所在。
  显然,宜昌市西陵区看到了这场“危机”中的“新机”,看到了它的独特价值。在《网上教学探索》中“网上教学行”的部分,他们富有远见地提出了“要按照现代教育的要求和素养教育的理念”开展网上教学,根据“共性与个性、统一与自由、指导与自主”相融合的原则,将学科教学、自主学习、体育活动、艺术欣赏、兴趣特长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
  重视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的编制,要求“学科交叉安排,自主学习与直播课堂交替进行,原则上覆盖所有国家课程”。创造性地推出“目标与任务——预习与自学——讲解与答疑——思考与练习”网上教学备课、上课流程,并进行了多层次的培训,使广大教师有“路”可寻。“网上教学例”中的所有课例,无不体现着“学为中心”的思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这12个字可视为这些课例的共同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这是一次网上教学的探索,不如说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教学革命。
  面向未来,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
  《网上教学探索》的迷人之处还在于它具有未来气质。“既然来了就不会轻易离开。网上教学与现场教学肯定会并存下去。”这是西陵教育人对本次网上教学的基本判断。如何做到网上教学与现场教学的和谐共生?书中多篇文章进行了深入探讨。
  比如,根据区域优势,“提出常态化可持续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模式,构建全媒体生态下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尝试解决当前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突出矛盾,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让每位学生在全媒体时代会学习、爱学习,为其终生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又比如,“持续推进教学空间翻新”“创造优良的线上线下学科教学环境,营造浓厚的学科学习氛围,让学科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等探讨,都已超越了当下“网上教学怎么办”的层面,站在一个更高的点上瞭望远方,展现出拥抱未来的豪情壮志。
  责任编辑/劉珊
其他文献
2008年5月11日,人们崇敬的原中央乐团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兼社会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合唱协会创建人之一、协会首届常务副理事长、现任中国合唱协会名誉理事长秋里,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永远离开了我们。5月28日,中国交响乐团、中国合唱协会联合举办了“指挥家秋里追思会”,音乐界、合唱界的同仁和朋友们及秋老的学生和合唱爱好者们生动而激情地追忆秋里对事业的执著、对人们平易谦和的人格魅力,并认为他
张基广  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武汉市首届“十大最具影响力校长”,湖北省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湖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领航班首批成员。  今天上午,一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按预约的时间来到我办公室,和我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这位家长一开始就很焦虑地谈了他的苦恼:他的孩子现在语、數、外等科目都报了校外培优班,空余时间被安排得很满,但学习成绩似乎并没
信昌今年正好七十大寿。老话讲,人生七十古来稀,但黎信昌教授现在却是教学的黄金年龄。今年底,就有黎信昌亲授的众多优秀弟子在京津两地开音乐会,一为他祝寿,二为展示他的教学成果。   我在上中学时就崇拜作为歌唱家的黎信昌,上世纪70年代,看过他唱《黄河大合唱》里的《黄河颂》。所以,我一到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就留心他的教学,至今已有20多年了。我曾多次旁听他上课,并跟他长时间交谈,今天所发表的仅是我们谈话内
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先生辞世已两年多了(2006年1月21日去世)。作为南派笛子演奏风格的继承者,新中国第二代笛子演奏家的带头人,①他是第一位成功探索南北派竹笛演奏风格,并将二者融为一体的演奏家;第一位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笛子独奏音乐会的笛子演奏家,第一位通过比赛成为“中国第一笛”的演奏家;②第一位发明“口笛”,并将“口笛”音乐艺术搬上艺术舞台的演奏家;第一位开办“笛文化研究所”的音乐理论家;第一位与世界
2005年10月26日晚,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天籁之音·宋庄之夜——中国原生态民歌演唱会”。这次演唱会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人民政府和北京市通州区宋庄艺术促进会承办,是2002年开始以来三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优秀节目的汇集。  本次演唱会共展演了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傈僳、客家、土家、蒙古、裕固、黎、苗、侗、藏、壮、汉等民族的优秀民间歌手演绎的22首优秀民歌。演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作为鄂西山区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近几年来每年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4到5人,一本上线率稳居宜昌市第一方阵,高考质量连续5年保持高位运行。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面对新课标新课改新高考,如何抢抓教育发展新机遇?学校党委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全国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借船出海,助推学校踏上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自2019年9月第二批“不忘初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在2020年5月28日至29日举行的全省“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专题培训班(会议)上,宜昌市夷陵区有关部门、学校等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夷陵区义务教育学校推行“区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的做法与经验。  
襄阳市荆州街小学是一所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拥有多名湖北名师、特级教师和省、市级骨干教师,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优质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教育扶贫模式,积极携手保康县油坊街小学开展手拉手教育帮扶活动,采取线上教育、线下交流、精准指导等方式,为贫困山区孩子送去了温暖,有效地提升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线上空中课堂,为两校搭建教育桥梁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
《蜗牛》进教材引起的轩然大波    最近,流行歌手周杰伦的一首《蜗牛》被选进了上海市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引发了整个社会以及教育界讨论的热潮。一时间,斥责的、批评的、赞许的不同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多少年来,我们头脑中的爱国歌曲的形式被彻底地颠覆。雄赳赳、气昂昂,让人热血沸腾、豪气冲天、振奋人心的旋律被抒情化、大众化,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所代替。偶像的影响力是无穷的,就像冬天禁锢不了春绿的蔓延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翻身当家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人民服务”成为国家各项工作的宗旨。1958年中国开播电视以前,听广播是广大群众每天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化生活。为适应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1955年初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加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文艺广播部分,把原来的文艺部扩充并划分成了音乐与文学戏剧两个部分。文学戏剧部由原文艺部主任柳荫担任,音乐部主任则迟迟没有任命。后来有消息说中央要派一位资历深、能力强的